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记者实地调查:谁在给风电概念吹不正之风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07日 01:48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罗诺

   从呼和浩特出发往西,约莫七十多公里,便到达了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中部的卓资县城。这个在中国版图上很难发现其踪迹的地方,近几年声名鹊起。用内蒙古自治区政府风能顾问陈通谟的话说,就是“卓资因风能而闻名”。

   当2008年10月中旬,记者第一次到达卓资县城时,包括大唐电力、内蒙古君达风电有限公司等两个公司的两风场在建,而因为注入风场资产而化身为新能源概念上市公司的汇通能源一期4.95万kw工程也早已获得有关部门的核准,有待动工。此外,包括武汉凯迪公司在内的四家企业也分别在卓资县的几大风场进行测风等一些前期准备工作,并分别与当地有关部门签订了210万kw的开发协议书。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虽然,一边是风能的开发和投资风生水起,但一个现实也不得不提。

   “目前国内电网容量还远远不能满足目前上马的风电项目的并网,就算为数不多的已经并网发电的风电厂家,也只能勉强维持收支平衡,最多略有微利。”卓资县工经委专项负责风电项目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就目前而言,在所有的风电设备都在理想的使用状态之下,要收回投资成本需要15年左右,更何况该项目投资巨大,前景更不明朗。”

   “微利”状态为何还会出现大规模的风电投资圈地热潮?风电项目目前是否存在真正的投资机会?这一风电投资潮还将持续多久?风能概念里的有关上市公司,未来带给投资者的究竟会是一夜暴富的“传奇”,还是只有耳闻的“传说”?

   风电投资跑马圈地之谜

   近日屡见报端的一份数据统计,似乎成了近期风能投资者投资热情的有力支持。

   据全球风能委员会(GWEC)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630万千瓦,占全球新增装机容量的23%;总装机容量达到1221万千瓦,已占全球总装机的10%,名列全球第四。

   “面对这些数据,我们似乎应该骄傲,但实际上却存在隐忧。”某不愿透露姓名的行业人士告诉记者,“风电装机容量与实际发电量是完全不能等同的两个概念。”

   “许多政府部门和发电集团只追求增加风电装机容量,连风能资源和能够利用的土地面积是否可行都不考虑,更何况机组质量是否可靠也值得考虑。”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首席风能专家施鹏飞表示,风电场完成装机容量指标后,比预期少发电甚至不发电的现象不但可能发生,而且现实存在,这样不但项目效益差,而且浪费电网接入系统的资源。

   而据上述不愿具名的行业人士透露,据他了解,目前被闲置的风电设备不在少数,“2008年我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激增的同时,被闲置的风电设备的数量也在激增,这不仅不是在节约资源,反而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据日前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2008年全国电力工业统计快报》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底,全国发电设备容量79253万千瓦,风电并网总容量仅为894万千瓦。而与2008年底风电总装机容量1221万千瓦相比,意味着至少有近28%的已建风电设备的闲置。

   “即使已经并网的风电设备,也并不是全部都开机发电,也有相当部分的设备处于闲置中。”上述人士告诉记者。上述《2008年全国电力工业统计快报》显示,2008年我国全口径发电量共计34334亿千瓦时,其中风电仅为128亿千瓦时,占比仅为0.373%。

   “一个风场的建设前期投资巨大,就拿一个5万千瓦的项目而言,前期投资就需要超过5亿元。”一位曾主导卓资县风场招商的卓资县工经委的有关官员向记者坦言。

   虽然如此,但“在2009年和2010年中,各地的风场建设还将继续猛增,与2008年相比,或许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一位大型发电企业有关负责人士向记者表示。

   这一趋势的触发者就是《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

   2007年6月国务院原则通过的该《规划》明确规定,国家将实行可再生能源生产的配额制,要求能源企业在其所生产销售的能源产品中,可再生能源要占一定的比例。至2010年前,大型能源企业必须发展一定数量非燃煤的发电机组,所占的比例应达到5%,到2020年企业用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装机比例要达到10%。达不到标准的企业将受到相关政策的制约。

   “从目前来看,相当多的企业要在2010年完成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比重达5%以上还很困难。”该大型发电企业有关人士向记者表示。

   2008年8月25日,吉电股份发布公告称将与公司实际控制人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旗下另一附属新能源公司组建合资公司建设经营管理长岭风电项目,而该公告明确表示组建该公司开发风电项目的目的就是为了完成《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有关“配额”的规定。

   风电电价补贴之谜

   排除电网容量等硬性指标的制约外,风电电价是另外一个不得不关注的问题。

   “目前我国风电的上网电价还是普遍高于火电的上网电价,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风电的发展。”国元证券电力行业分析师常格非认为,如果国家相关部门能够在一定范围内给予风电一定的补贴(如将风电的价格控制在0.5元到0.6元之间),加上风电技术的不断改进带来的成本降低,必将使风电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利用。

   根据记者从有关部门获得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目前国内风电场平均水平,设定基本条件为:风电场装机容量5 万千瓦,年上网电量为等效满负荷2000 小时,单位千瓦造价8000-10000元,折旧年限12.5 年(其他成本条件按经验选取)。

   工程总投资分别取4 亿元(8000 元/千瓦)——5 亿元(10000 元/千瓦),流动资金150 万元。项目资本金占20%,其余采用国内商业银行贷款,贷款期15 年,年利率6.12%。增值税税率为8.5%,所得税税率为33%,资本金财务内部收益率10%。

   由此计算出的风电平均成本分别为0.373~0.461 元/千瓦时,按此推算较为合理的上网电价范围是0.566~0.703 元/千瓦时(含增值税)。

   但如果全国风电的平均水平是每千瓦投资9000 元,以及资源状况按年上网电量为等效满负荷2000 小时计算,则风电的上网电价约每千瓦时0.63 元,比全国火电平均上网电价每千瓦时约0.31 元的价格高出一倍。

   “事实上,新能源的发展和利用也的确离不开政府补贴支持。目前国际上新能源大国比如德国、美国、西班牙都是在国家补贴的情况下做大做强的。” 一位国家有关部门的知情人士告诉记者。

   为何国家在高喊大力发展风能开发的同时,却迟迟不肯给风电上网价格进行实质意义的补贴?

   “近几年内风电国家补贴政策的放开几乎不可能。”一位国家有关部门资深专家告诉记者,除了政府内部职能体系责任划分的问题外,更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没有更多钱来为国外的风电设备厂商买单,而现在补贴对于国内的风电行业发展也并不一定会有积极效应,更易造成风电行业的泡沫”。

   他解释,国内的风电设备厂家目前更多的是作为组装工厂,中国目前还没有掌握风电设备的核心技术,很多核心的零部件必须依靠从国外市场以高价进口,如果一旦给风电上网补贴,那么势必造成风电项目较目前更迅速的发展,对于风电设备的需求量将猛增,而有关企业并不能真正享受到国家的补贴,这部分补贴会变相流入到国外的垄断企业囊中。

   “同时,这种对设备的巨大需求,短时间内也必将使得国内风电设备行业内部转移精力和资金在零部件的进口上,而减缓甚至忽略国内技术的研发和提高,从而使国内风电行业对国外厂商的依赖性和自主研发的惰性大大增加。”上述资深专家补充道,即使目前国内被称为龙头企业,宣称国产设备已占70%的某风电设备公司,其产品在业界也颇多诟病,而2000千瓦以上的机组,国内厂商基本无法生产。

   “等到国内风电设备技术成熟之时,可能就是国家补贴风价之时。”上述专家认为。

   另外,记者从数家银行了解到,国家虽然表示将进一步加大对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但对于风能项目而言,信贷方面似乎也并没有切实的支持政策,与之相反,对于风电项目,部分银行的信贷部门态度更偏向“惜贷”。

   “风电项目,尤其是风场投资,贷款规模巨大,贷款周期长,未来业绩也不明确,我们一般都不会对这些项目轻易放贷。”某股份制银行省分行行长对记者直言,“目前,火电和水电项目都做不过来,更没有时间关注风电。”

   “中行去年已经做了一些风电项目,我们考察它们,也并不是把它们当作新能源概念公司,而还是从它们具体的还贷能力、资金投放、项目风险等常规考察项目去筛选。”中国银行信贷部门的有关人士告诉记者,风能投资属于一个新兴行业,任何新兴行业的初期发展都是有风险的,在考察这些项目的时候,都是优中选优,“之前,风能有关项目根本就不在我们放贷项目之列,去年,已经把它放到了可以考虑贷款的项目中,已经是对它的政策支持了,而电力行业,水电和火电还是考虑的重点。”

   风能投资机会之谜

   尽管如此,在资本市场中,但凡沾上风能概念的股票均能风光无限。

   早在2009年1月21日,内蒙华电便公告称2008年公司面临净利润大幅亏损,但该消息并没有阻挡其股价不断高企的趋势,原因则是其在2009年年初宣布的另一则消息,2009年1月5日,内蒙华电以3042万元受让龙源风力发电公司18.75%的股权,公司将借此进一步进军风电业务。

   2009年1月13日,素有妖股之称的国内风电设备龙头上市公司——金风科技首席财务官余丹柯更是自掏近十年薪水727万元买入自家股票,而该项投资,使其两天获利过百万元。

   “说目前风电投资面临‘微利’的说法并不准确。”光大证券电力行业分析师王海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风场项目短期内没有发展空间,但近年来的风场‘圈地’却给风电上游厂家——风电设备厂商带来了较大的投资机会。”

   “展望2009 年,增值税转型政策大大提升了风电运营业务的内部回报率(由8%上升至10%以上),中国风电行业增长的驱动力更为健康。我们预计风电新增装机将达到813 万千瓦,同比增长30%。”近日中金一份行业研究报告明确指出。

   “那么二级市场上,有关风电设备的上市公司或将面临投资机遇。”王海生认为。

   与金风科技、东方电气等龙头型风电设备上市公司不同,许多并没有电力行业从业经验的,也没有大规模的资金作后盾的民营企业大力上马风场项目,其动机就不得不值得怀疑。这些企业究竟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记者通过对一家上市公司风场资源的调查,似乎可以窥其一斑。

   2007年9月11日,原轻工机械重组后正式更名为汇通能源,并发布公告称公司在大股东上海弘昌晟集团有限公司将向上市公司注入有关风场资源。

   2007年12月6日,汇通能源发布公告,称分别与控股股东上海弘昌晟集团有限公司及其间接控股100%的子公司上海弘昌晟贸易有限公司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汇通能源以自有资金收购其持有的内蒙古汇通100%的股权。其后,汇通能源旗下原有的房产业务也在“为开发风场投资筹集资金”的理由之下被分批出售。

   从表面看,汇通能源似乎已经下定决心,做大风电。但一年过后,其风电业务似乎还只是“只闻雷声不见雨”。

   2008年年底,当记者徒步14公里,由卓资县城出发来到位于县城东北方向巴音锡勒风电场,被注入汇通能源的部分风场资产便位于此。但令记者惊讶的是,在这一片海拔2000米左右的开阔台地上,早已用铁丝圈好的地界上,除了几座测风塔高高耸立外,似乎与其他内蒙古台地并无二致。同时,据知情人士透露,汇通能源在四子王旗的另一块风场也同样未开工。

   “这两块风场迟迟未开工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电网和电价的原因。”一位熟悉上海弘昌晟公司的人士介绍说。

   “内蒙自治区和国家电网公司虽然都已承诺接纳内蒙风能发电,但是目前内蒙风能发电突飞猛进,已经远远超过了电网承诺的容量。”卓资县工经委的一位副主任告诉记者,“虽然在9月份刚刚召开的大唐二期工程的奠基仪式上,有关部门领导表示2009年内蒙古电网建设进一步扩大容量,但即使如此,恐怕在短期内也难以满足风电并网的需要。”

   对汇通能源来说,“跑接入”就有点晚了,卓资县周围的几大变压站都已经被挤满。但是如果“跑接入”不成,则其风电项目没有任何开工意义。

   “汇通能源大股东上海弘昌晟也明确表示,只要一天不拿到入网凭证,风场建设就不会开工。”上述熟悉上海弘昌晟公司的人士告诉记者。

   那么上海弘昌晟这样等待下去,是否能够承担这样的损失?

   “上海弘昌晟走的是一步完美的棋局。无论风场是否能够获利,对于他们来说似乎都有好处。”上述熟悉上海弘昌晟公司的知情人士表示,因为这两块早在几年前就被上海弘昌晟拿在手里的风场资源,已经被其以近1亿的价格注入到上市公司汇通能源之中,“上海弘昌晟公司拿到这些风场的价格极其低廉,并与当地政府达成协议,因为到现在还没有介入电网,故风场迟迟未有开工,在未开工之前,上海弘昌晟公司仅仅只需交纳百万元的土地出让押金。”

   随后,卓资县工经委一位负责人也向记者证实了上述相关说法。

   “对于上海弘昌晟来说,如果风能资源能够被开发出来,结果自然是皆大欢喜,如果风能资源开发缓慢,其本身资金也由于已经将此风场注入到上市公司里,其自身并不会出现资金占压。”一位资深投行人士告诉记者,除此之外,更可以在汇通能源变身新能源公司后,可以在二级市场上炒作一番。

   一百个人眼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有关风能的投资亦如此。

   一位外资PE人士告诉记者:“目前风能概念已经被炒作太过厉害,很多项目已经报价过高,再加上目前石油和煤等能源价格的下调,风电的需求也不大,我们目前不会考虑投资风电项目。”

   同样,一位北京的本土PE投资总监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新能源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战略规划,的确存在投资机会,但目前来说,投资的方向仍然要投入到能源开发的技术环节,去掉新能源的概念外壳,把它当成一个普通的制造业看待,或许还有投资的前景。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