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受金融危机影响业绩下滑,上市公司不分红投资者大都能给予理解。但是,业绩大幅下滑的情况下高管猛加薪酬,却没有道理可讲。
东方早报理财一周报记者/田春玲
日前,一个词接连闯入眼帘,那就是“高管薪酬”。从“国泰君安的人均百万年薪”、“华发股份的高管薪酬暴涨3倍”,到争论不休的“限薪令”,再到本周热议的“马明哲2008年领取零薪酬”,关于高管薪酬的争论喋喋不休。理财一周报记者对截至2月26日发布年报的102家公司进行调查发现,其中,49家公司业绩出现下滑,这49家公司中,有32家公司2008年对高管进行了加薪,换句话说,65.31%业绩下滑公司高管2008年都获得了加薪。
10公司高管加薪1倍以上
截至2月26日,发布2008年年报的上市公司达102家,其中,2008年高管薪酬增加的有74家,占比高达72.55%。据理财一周报记者统计,有10家公司高管薪酬增加1倍以上。
2008年,高管薪酬支出增幅最大的要数三安光电(600703),其2007年高管薪酬支出总额为14.5万元,而2008年这一数字提高到了89.44万元,增长幅度高达517%。理财一周报记者对比三安光电两年年报发现,2007年,只有公司董秘易声泽在上市公司领取薪酬12.5万元,监事高洁在上市公司领取薪酬2万元,其他高管都在股东或关联单位领薪,但2008年就有11位高管在上市公司领取薪酬。不过,董秘易声泽的薪酬从12.5万元提高到了19.03万元,增长幅度为52.24%,而高洁2008年已不在高管之列。另外,华发股份(600325)2007年高管薪酬支出总额为945.22万元,而2008年暴增至4107.9万元,增幅高达335%,其2008年净利润的同比增幅也不过才81.61%。ST雄震(600711)2007年高管薪酬支出总额为44万元,2008年则增至121.44万元,增幅高达176%。
除了上述三家公司外,高管加薪增加1倍以上的还有:棱光实业(600629)增166%、天士力(600535)增150%、威尔泰(002058)增149%、哈投股份(600864)增135%、宁夏恒力(600165)增129%、东华实业(600393)增106%、中银绒业(000982)增104%。
业绩下滑高管薪酬上涨
2008年,众多上市公司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业绩出现大幅下滑,由于大环境导致公司业绩下滑,投资者都能给予理解。但是,在众多企业为度危机而降薪、减员的背景下,业绩不佳的上市公司高管照常加薪,且有些公司的加薪幅度还很惊人,这样的事实恐难让投资者接受。
截至2月26日发布年报的102家上市公司中,有49家业绩出现了下滑,且这49家公司中有32家公司2008年高管薪酬支出出现了增长。高管薪酬支出增加1倍的10家公司中,有5家公司的2008年的业绩是下滑的。
高管薪酬支出增加517%的三安光电,业绩下滑85.07%;高管薪酬增长176%的ST雄震,业绩下滑52.03%;威尔泰业绩下滑20.62%;哈投股份业绩下滑8.47%;中银绒业业绩下滑64.05%。
这不禁让人想起最近申请破产保护的加拿大最负盛名的大型企业、北美最大电信设备制造商北电网络。2008年初,北电已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决策层拿出最后的瘦身方案:裁员2100人,1000人调任低薪职务,以节约开支。然而,与此同时,决策层也通过了一个非常荒谬的决定,给公司CEO、企业解决方案业务部主管和业务部总裁分别加薪22%、21%和26%,达到1000万、203万和276万美元。北电在全盛时期市值高达3980亿美元,但2008年底,已被折腾得只剩下1.2亿美元,仅仅3位高管的年薪之和居然能占到当年公司总市值的12.325%。因此,也有人质疑,是高管的疯狂加薪毁了北电。
对此,独立财经撰稿人皮海洲表示,高管薪酬应该与上市公司的效益挂钩。上市公司业绩增长,高管薪酬才能增长。上市公司业绩下降,高管薪酬也必须下降。考虑到上市公司业绩增长并非高管专有的贡献,特别是一些垄断行业存在“吃政策饭”问题,高管薪酬的增长可与公司业绩增长采取一定比例关系来对接。
有钱加薪没钱分红
2008年年报开始发布以来,连年不分红的“铁公鸡”被众媒体一一曝光。公司业绩下滑,无力给投资者分红,投资者无话可说。然而,业绩下滑,投资者连年无红可分,高管薪酬却连年上涨,这样的公司就无法向投资者交代了。
以三普药业(600869)为例,公司2008年业绩下滑幅度高达990%,而高管的薪酬支出总额却从2007年的106.08万元增加至2008年的172.09万元,增长幅度高达62.23%。更让投资者寒心的是,公司自1996年底至2008年底的12年时间里没有分过一次红。此外,还有SST闽东(000536),其2008年业绩下滑66.91%,但是,其高管薪酬也出现了微幅增长,而投资者却已连续11年未拿到分红。此外,棱光实业2008年高管薪酬增加了166%,其业绩增长幅度为65.83%,其股东却也是连续10年未拿到公司分红。
皮海洲认为,高管薪酬应该与上市公司分红挂钩。证监会规定的上市公司分红比例为30%,那不妨也将这一分红比例确定为高管薪酬的基准,在此基础上,每增加10%则高管的薪酬增加10%,反之亦然。如此这般,“铁公鸡”高管也就无法逆势加薪了。
拷问薪酬制度
面对公司业绩下滑,有些上市公司的高管主动提出降薪。三一重工实际控制人梁稳根只领1元年薪,平安董事长马明哲2008年领取“零薪酬”。面对这样的压力,企业需要开源节流,董事主动降薪,将起到表率作用,这种与企业共渡难关的决心能提升投资者的信心。但是,这种现象蔓延下去,也不是什么好事。质疑者称,如果不是之前年薪过高或者有股权分红,让领取“零年薪”、“1元年薪”的高管怎么活呢?
有分析人士质疑,这种无原则的降薪或者以破坏规则的道德优势诱惑民众,或者压根儿认为企业就是自己的,拿不拿薪酬是一回事。如果薪酬机制不合理,惟一的办法是重新订立薪酬协议,取得各方谅解。
日前,《董事会》杂志刊登的一篇关于《高管薪酬制度“救赎”》的文章对高管薪酬问题进行了深入阐释,其观点认为,实际上,薪酬绝对值的单纯降低更像是实体经济低迷背景下的权宜之计,薪酬制度的合理化设计才是关键。
首先,应当增强高管薪酬透明性。上市公司不应单披露薪酬水平的绝对值,还应关注薪酬的组成结构、支付方式等,应在年报中对公司决定高管报酬的政策、报酬与公司业绩的关系,以及上一年度管理层报酬与公司业绩的关系做出详细说明。
其次,薪酬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应避免短视行为。弱市背景下,如烫手山芋般的股权激励计划如今被企业弃之如敝屣。近几个月来,已有超过20家上市公司取消或中止股权激励计划。
相关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对于公众普遍关注国企高管薪酬如何确定,并未涉及。合理确定国企高管的薪酬标准之所以难以在法律中做出具体规定,症结就在于国企高管的“两栖身份”。只有打破“两栖身份”,才能建立真正合理的国企薪酬体系。
上市公司面临的经营情况瞬息万变,具有较高经营管理能力的高管是千金难求的良将。然而,仅以千金求得良将,如不能有效地对其加以激励和约束,也是无益的。而且,高管薪酬的合理化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经常的检讨与完善。
相关专题: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