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双龙破产保护申请获批 上汽10多亿元投资打水漂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9日 02:04  现代快报

双龙破产保护申请获批上汽10多亿元投资打水漂

  2月10日,韩国双龙汽车发布了其接到韩国首尔中央地方法院的决定书,批准其依据韩国相关法律的规定进入“企业回生程序”(即进入破产保护状态)。这意味着韩国政府最终决定选择破产保护来挽救双龙汽车,上汽实际上已失去对双龙的控制权。

  据上海汽车的公告显示,上海汽车于2006年成为双龙汽车的控股股东,目前持有其51.33%的股份。截至2008年11月30日,按中国会计准则,上海汽车拥有的双龙汽车的权益为18.51亿元(未经审计)。据悉,上汽可能会按18.51亿元权益的60%-70%计提减值损失,额度在10-12亿元。

  此前双龙董事会曾表示,由于销售量急剧减少,应实行大规模的结构调整。如轮休,今后两年减少工资以及冻结晋升、晋级、新招聘、暂停福利等方法大幅减少固定费用的支出。此举引发了双龙汽车工会的强烈反应。1月13日,双龙汽车工会成员谴责该公司大股东上汽集团“窃取韩国汽车技术、违背当初投资协议”。

  据悉,双龙生产一辆汽车的人工费达600万韩元,人力成本占车价的20%以上,是全球汽车业单车人工费平均水平的2倍。

  中信证券汽车分析师李春波认为,在跨国并购中有些障碍是不容易克服的,当地员工和社会舆论不服是可以理解的。“比如一家中国企业,如果收购方是美国或日本公司,大家都容易理解,但如果是非洲索马里的一家企业来收购,接受起来就比较困难。”

  数据显示,双龙汽车的生产效率远远低于国内外企业。在过去5年里,双龙汽车约7000人生产了9万至15万辆汽车。这远远低于21万人生产190万辆汽车的通用大宇。但在上汽要求机构调整提高生产效率,提出通过裁员降低成本的方案后,却遭到了双龙工会的强烈反对和抵制。“在这种劳资矛盾的情况下,双龙的竞争力无法得到提升,在经历金融危机这种大风浪的时候自然要翻船。

  在打开韩国双龙汽车公司的英文网站,浏览公司简介时,根本无法看到任何关于上汽的标识及文字描述,仿佛上汽这家控股其51.3%的公司与双龙根本没有任何关系。

  “上汽根本都没进到双龙中去。”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秘书长付于武如此看待这场并购大案。 据《证券日报》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上海汽车吧 】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