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上市十年只施小惠 铁公鸡中国玻纤圈钱不手软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7日 01:45  金融投资报

上市十年只施小惠铁公鸡中国玻纤圈钱不手软

  本报记者 靖曦

  2008年的金融风暴让不少上市公司深受影响。

  在刚刚公布年报的31家上市公司中,只有中兵光电永新股份华发股份等不到10家公司有分红送配预案,而且,这些分红预案大多以10送1元现金为普遍现象,比如大西洋10派1.3元,华发股份10派1.1元,新湖创业10派0.999元,博瑞传播10派1.5元。只有中兵光电“慷慨”地交出10转增10的分配方案。此外,以中国玻纤为首的“铁公鸡”们则继续坚持着不分配不转增的一贯作风。

  上市十年只施“小惠”

  记者发现,尽管这些“铁公鸡”一毛不拔,但圈钱却是从不手软。就记者统计,在这31家公布年报的上市公司中,有15家在2008年有过融资行为。比如赤天化于2008年7月12日增发15000万股,又比如中国玻纤从2007年起就没有分红,但2007年12月12日进行过一次增发,发行数量为17700万股,而仅过了1年,中国玻纤再次准备非公开发行不超过2.5亿股。目前,中国玻纤的流通盘仅为18亿多,也就是说,本次非公开发行数量占据了总股本的1/20,相当于流通盘的1/9,这个数据,不得不让广大持有中国玻纤的投资者感到寒心。

  统计显示,2004年至2007年,两市1600多家上市公司中,平均每年只有726家公司实施过现金分红,占全体A股上市公司的45.39%。现金分红总额则更少,近4年所有上市公司累计分红总额为5240.44亿元,而这4年A股上市公司共产生归属股东权益的净利润达16567.97亿元,现金分红总额仅为净利润的31.63%。2008年上半年,共有33家公司选择在上半年分红,分红总额仅有361.7万元,相比上半年4612.76亿元的净利润总额来说,不足10%。

  2月10日,中国玻纤公布年报分配预案后,很多投资者大呼上当。在这份年报中,中国玻纤全年每股净收益为0.57元,比起一、二、三季度有了大幅度的上升,而且,每股净资产达到3.49元,每股未分配利润有1.77元,加上每股公积金0.44元,可以分配给股东的利润实际在2元/股左右。可是,就是怀揣着这样不薄的利润,中国玻纤却依然扮演着“铁公鸡”的角色。从2007年中期开始,连续三期没有分红和转增。

  记者查阅其以往的分红记录,发现从1999年上市的10年中,中国玻纤不分红的记录高达11次,而其中分红的纪录,大多以每10股分红0.5元或者1元为主,摊薄到每股只有5分或者1角钱。作为一家股价高达19.8元的中字头企业,这样吝啬的举动显然不能服众。

  为了了解不分红背后的真相和非公开发行2.5亿股的说辞,记者联系到了中国玻纤证券代表李畅。据李畅介绍,公司今年现金流非常紧张,年报上写得明明白白,每股现金流为-1.06元,所以没有可以分配给股东们的利润。而且李畅告诉记者,他们作为北京的总公司,只承担一个管理性质的工作,具体的公司收益90%都是依赖下属的子公司巨石集团。而今年巨石集团呈报上来的利润为负数,因此,总公司也就没有了可以分发的利润。此外,李畅表示,2007年公司利润为正数,很大一部分是依靠股票收益,2008年这笔收益减少了5000万,也是不能分红的因素之一。

  2.5亿股增发的理由

  可是,一边紧捂钱包,一边却在大肆增发圈钱,似乎有些说不过去。记者查阅中国玻纤以往增发记录,发现在过去的10年中,中国玻纤的总股本扩大了整整一倍有余,从21000万股扩大为42739万股,而流通A股从6300万股扩大为27273万股,除去2007年和2008年的两次限售股解禁,流通股本翻了整整三倍!对2009年的这次非公开增发,李畅一直表示:“大智慧上的信息是不准确的,请广大投资者不要以大智慧的信息为准。2.5亿股的非公开发行是早就进行了的,目前还没有发行完,这笔发行收入将用于公司的生产销售。”

  记者随后查阅了中国玻纤2008年的业绩收益,意外发现虽然公司自称玻纤产品年产量已经超过90万吨,产能规模位列世界第一,但是其60%的产品都出口国外。2008年受金融风暴影响,大多外向型企业的定单和利润都随同下降,记者有理由相信,依靠出口的中国玻纤也不能排除在外。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下,还要投资实业扩大生产规模,不是自找没趣吗?可惜,对于记者的众多疑问,该证券代表并不解答。

  基于中国玻纤不怎么亮丽的年报,很多投资机构下调了对其的投资评级,但是,中国玻纤的股价经过2月10日附近的震荡后,昨日继续攀上近期新高19.8元。

  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国内股市分红率比较低的问题主要与两个方面的因素有关:第一,制度方面。在上半年证监会出台强制分红新规定之前,并未把再融资与分红联系起来考察;第二,国内一些上市公司存在“轻回报,重融资”的心态,对分红并不重视。

  业内人士认为,较低的分红比例加剧了国内市场的投机行为,既然很难通过分红派息获得收益,更多的股民则选择在二级市场获取价差的收益。因此,不利于股民形成长期持有某只股票分享红利收入的投资理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中国玻纤吧 】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