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面对全球经济熊市 上市公司亟待抱团取暖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22日 01:01  证券日报

  5年前基金的做法给了我们十分有益的启示,几家联合起来重仓持有价值蓝筹,今天上市公司拟应加大对中小企业的并购力度

  □ 袁 元

  刚刚进入2009年,全球的人们还没有从迎接新年倒计时的喜悦钟声中反应过来,扑面而来的一组组经济统计数字让稍稍有点欣喜的人们不得不再度面对令人头疼的经济衰退现实。

  1月6日,美商务部当天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11月份美国工厂订货比前一个月下降了4.6%。这是美国工厂订货创纪录地连续第四个月下降。10月份,美国工厂订货下降了6%,是过去8年来的最大降幅。最新的工厂订货情况反映出,受美国经济衰退影响,制造业不景气的局面正在持续。除制造业外,占美国经济活动八成的服务业现状也不乐观。据著名研究机构——供应管理协会的报告,去年12月份,美国服务业连续第三个月收缩。房地产方面,美国全国房地产经纪人协会的数据显示,11月美国旧房签约销售指数(涉及已签订房屋买卖合同但尚未完成交易的房屋)跌至历史新低,且跌幅高于市场预期,预示着未来几个月美国旧房销售将持续低迷。

  与美国“漆黑一团”的经济数据可以称得上是“难兄难弟”的欧洲经济数据也是乌云盖顶。欧盟统计局14日公布,欧元区11月工业生产较上月下滑1.6%,较上年同期衰退7.7%,为1990年开始统计以来的最大年降幅,显示经济衰退加剧。其中,德国2008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成长率下滑近一半至1.3%,为2005年以来的最低值。

  相继公布的美欧经济数据让人们不得不对2009年全球经济的前景产生了深深的忧虑。受这些极为糟糕的经济数据影响,美欧股市和全球大宗商品期货市场进入新年以来也是“跌声一片”,给满怀激情迎来新年的人们来了一个“下马威”。如果说股市存在“牛市”与“熊市”相互交替的话,那么,单单从这些数据我们就能得出一个明显直观的结论,那就是全球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经济“熊市”。这对于苦苦期盼新年有个新念头的人们来说,绝不是一个好消息。

  美欧相继步入经济衰退,这对一直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的中国经济来说,其“保增长”的发展之路注定将是十分的坎坷和崎岖。国家统计局已公布的数据显示,国内工业增加值2008年11月同比增速较2007年11月下落11.9个百分点,下滑幅度惊人。这一点我们还可以从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排头兵的上市公司2008年年报业绩预报中看得十分的清楚。虽然在过去的这一周,中兵光电(600435)以喜人的业绩打响了上市公司2008年年报披露的第一枪。不过投资者心知肚明,那些先期披露年报的,往往是对自己的业绩还有几分把握的上市公司,而越到后面,坏消息往往是越来越多。据截止到1月16日的最新数据统计结果表明,在640家已披露2008年全年业绩预报的公司中,业绩出现同比下滑的有312家,占到了近一半。这其中有105家属于首亏,39家续亏,112家预减,56家略减。在320家全年业绩预计同比将有所增加的公司中,业绩预增的有136家,略增的有103家,续盈的有37家,扭亏的则有44家。此外,不确定的有5家。如果说这个数据还不太直观的话,那么下面所做的对这组数字的分析结果会更为令人忧心。因为在这些年报预亏的公司之中,大多数公司都是属于制造业的范畴之内。而大家都知道,制造业是中国经济这几年来高速稳定发展的核心动力所在。制造业出现的一点点问题,都将会对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构成较大的威胁。

  其实,在全球经济衰退的阴影之下,中国上市公司的业绩不佳应在情理之中。毕竟来说,出口的大幅萎缩让前些年依赖出口的国内公司在短时间内的确是显得有点无所适从。尽管国家在去年年末紧急出台了4万亿元拉动内需的投资计划,但这些计划实施后的效果有一定的滞后性,上市公司无法从中马上受益,2008年年报的乏善可陈也就有了无可奈何的出处。

  面对经济“熊市”,上市公司如何能够迅速摆脱当前的极为不利的经营局面成了当务之急。网络上如何拯救企业的办法也是高招迭出,只是面对“头痛治痛,脚痛治脚”的各种偏方,企业一时间也不知道该如何出手。不过,借鉴前些年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在股市处于“熊市”时期应对的方略,对开拓上市公司的拯救思路也许有所裨益。

  记得5年以前,伴随着中国股市的步步下跌,刚刚发展起来的证券投资基金队伍在股市“熊市”的打压之下近乎夭折,多数基金的面值已经跌到了0.5元以下,基金的销售和发行遭遇到了“滑铁卢”。面对“熊市”,基金经理们并没有半点气馁。他们积极开动脑筋,想到了一个符合中国股市国情的应对方法,那就是几家基金联合起来,对于他们看好的具有价值投资理念的股票重仓持有,使得其所重仓的股票品种在股市上的流通筹码大大减少,相应也就减少了这些股票在市场上的抛压,其股价继续下跌的空间极其有限。由于基金经理们的“抱团取暖”,使得股市上出现了一道奇异的景观。股市或者说股指步步下跌,但是基金的净值跌幅甚微,基金净值与其面值的差异被大幅拉大,基金的投资价值日益凸显。而当股市在2006年以后步入牛市以后,基金当年重仓的股票的平均涨幅高达300%以上,让基金经理们结结实实地挣足了银子,造就出中国基金的一段前所未有的佳话。

  基金的“抱团取暖”让其顺利走出了股市“熊市”的阴影,并在后市的牛市中大赚特赚。这给了我们一个十分有益的启示,在目前的经济“熊市”中。我们也可以借鉴基金经理们的做法,让上市公司也来一个“抱团取暖”,这样的话,一旦后市经济走牛,上市公司们肯定也会有一番暴利得手,这对改善和提高上市公司的业绩来说无疑具有致命诱惑。

  想法“看上去很美”,只是该如何操作啊?最有效最便捷的途径便是企业并购。经济的“熊市”让很多本来发展势头极佳的中小企业在一夜之间面临“零订单”的困境,这些中小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人力资源刚刚磨合好,步入了企业发展的黄金成长期,却因为全球经济危机的原因面临着“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如果不能及时得到外部有效的援救,这些企业就会象当年的证券投资基金那样“出师未捷身先死”。产品订单的缺失让这些企业备受煎熬,却给苦于无法过冬的上市公司提供了一个获取未来暴利的可能。趁着这些发展势头极佳的中小企业受资金和市场资源缺失困扰,以相对低廉的价格甚至是以“零价格”由上市公司来对这些和上市公司处于同一行业有竞争关联的中小企业企业进行并购,上市公司既可以消灭同一行业的竞争对手,进行了低成本扩张,实现了行业内部的重组整合;又可以有效利用上市公司的融资平台和资源平台解决了中小企业的生存难题,避免了很多工人的下岗,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本来,中国企业间的并购一直是在热热火火地进行。只是以往这些并购行为更多地是发生在央企和央企等大型企业之间。中小企业之间的并购一直没能得到资本界的高度关注,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上市公司对中小企业的并购事件不多。不过,随着经济“熊市”的到来,上市公司对中小企业的并购应该提到一个崭新的高度,这也是管理层近来一直呼吁的。上周才结束的全国证券监管工作会议上,尚福林主席明确要求上市公司要把对一时困难但具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的并购作为今年上市公司监管工作的重点。因此,有效地快节奏地落实管理层的这一指示精神,通过上市公司对中小企业的并购实现上市公司的“抱团取暖”,为后市上市公司走出经济“熊市”打下坚实的基础。

  让上市公司与中小企业之间的并购行为来得更猛烈一些吧。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