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造船企业面临撤单风险 中国船舶折让船价挽订单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21日 01:52  第一财经日报

造船企业面临撤单风险中国船舶折让船价挽订单

  海运萧条船价下跌,造船企业面临撤单风险

  王佑

  海运市场的萧条,船价的下跌,让造船企业不得不面对撤单的风险。

  我国最大的造船企业——中国船舶(600150.SH)董秘施卫东昨天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公司目前还没有出现一例撤单,不过公司不排除“折让”船价来应对寒冬,以避免撤单。

  撤单的可能性并非不存在。施卫东说,现在公司有60%的手持订单为干散货船。一位业内研究员分析:“目前行情下,干散货船的期租运费毛利率是负值,也就是运一次亏一次,这让船东非常不安。再加上很多未开工的船舶下单时间为前两年,当时定价都非常高,价格下降空间很大,因此如果中国船舶不想让船东弃船的话,必须要给出折让。”

  分析人士指出,船企“折价”的空间来自于原材料价格的下跌。从造船签单到正式开建要相隔2~3年。双方在签订订单时,会根据当时的钢价衡量原材料成本。但造船企业不是在签约时就购买钢材,而是在一两年之后才购买。

  今年,造船企业将建造2006和2007年接手的订单,而现时的钢材成本相比当年,已大幅降低。另外,如果企业愿意让出一些毛利给船东,也可缓解撤单的危险。中国船舶2008年上半年的造船毛利率为19.42%,尽管相比同期已下跌了7%,但仍然有空间继续降低毛利率。

  中银国际预计,中国船舶的折价幅度可能在1%~10%。但施卫东说:“由于每个船的情况都不一样,加上保密条款所限,折价幅度不能对外公布。”

  一位研究员告诉本报,在目前极差的行情下,10%的比例也不高,即便是15%都有可能。按中银国际计算,假设2009年到2010年平均给予船东折扣为7%,那么中国船舶今年和明年的盈利将可能分别减少26.6%和24.3%。

  前述研究员也表示:“我们国内订单的首付款都是至少20%,中国船舶则基本维持在20%到30%之间。这相比韩国5%到10%的首付款要高一些。所以,韩国撤单的比例要比中国高很多。”

  “折让”并不是唯一的救命稻草。施卫东说,造船企业现在要更注意风险应对,即避免船东恶意罚款,“一些船东为了弥补船价下跌的损失,就会对产品的质量进行指责,且要求赔偿。因此,企业在建造过程中要保留好记录,防止纠纷。”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中国船舶吧 】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