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06年合并永乐开始,国美就开始了一条和苏宁不同的扩张之路;2007年,国美又以高达20倍的市盈率购入大中;2008年,黄以近7亿元的代价购入三联不足20%的股权,仅是为获得三联的壳资源;另外,国美还先后并购了易好家、黑天鹅、金太阳、成百、中商、北方、蜂星等;为入主中关村(000931.SZ),又通过鹏泰投资收购了中关村15%的股权。
从行业对比来看,并购给家电连锁带来的好处比不上百货业。百货公司靠并购获得稀缺物业资源,带来股价安全边际的提升,家电连锁通过并购虽然可以快速获得一些市场份额,却需要面临一个物流配送、供应链建设、人力资源都需要整合的摊子。
零售主业公司受累于房地产辅业的前车之鉴比比皆是。企业的多元化经营,一定是精巧的现金流安排。而国内企业在多元化道路上,显然还没有达到相应的管理水平。
供应商的态度非常关键:存量方面,该事件如果引发供货商集中追缴货款,国美断无短期内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能;增量方面,无论供货商近期有无应收账款,谨慎供货是必然的。如此,国美势必面临钱货断流的双重危险。
黄涉嫌操纵*ST金泰股价,动用的是否是国美电器的资金,尚无法证实。如果没有占用国美资金,就不会对供应商构成信用风险,也就不太可能发生最坏的崩盘情况。
尽管各大供应商发文力挺国美,但我们判断:各大供应商口风中性。面对国美145亿的巨额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供应商无法见死不救。如果国美真的衰落,不排除有供应商跟着倒闭的可能。这显然不是供应商想要的结局。
另外,一直以来,国美、苏宁的寡头垄断格局,构成供应商与终端强势渠道谈判的砝码。如果国美式微,市场很可能出现苏宁一家独大的局面,这也不是供应商愿意看到的。就在黄出事期间,中国最大的家电制造商海尔集团在国美22周年大单采购会上,与其又签订了2009年的第一笔32亿元的订单。
与前期奶粉事件相比,这次毕竟只是黄的个人诚信问题,而不是公司诚信危机,更不是行业诚信危机。因此,事件带来的心理冲击将远远大于实质冲击。
国美毕竟是中国最大的零售商,本身有近30万员工,全国1300家门店,2007年实现一千多亿元收入(含未上市部分),抵御风险的能力大大强于普通零售企业。如果仅从公司经营基本面和管理能力判断,只要上游家电商能够稳住,黄光裕事件对国美就是一场蜕变的阵痛,而不会恶化为衰落。
另外,银行很可能削减公司承兑汇票的额度,因此不排除国美未来可能在再次大幅削减未来资本性支出的同时,通过关闭部分盈利不高的老门店,以缓解供应商方面和银行方面的压力。这显然为苏宁抢占更多市场份额,甚至争夺国美原有的市场份额提供了机会。
但是,国美苏宁的关系其实并非你死我活,而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原因非常简单:一、一旦国美出现最坏的情况,那么供应商也将受株连,发生大笔坏账。国美苏宁的供应商有很大一部分是重合的。供应商在大面积坏账损失的情况下,势必也会收紧对苏宁的账期,甚至影响到苏宁的扩张计划。二、相较发达市场,中国家电连锁业集中度仍然偏低,国美如果真的就此衰落,苏宁也未必就能获得国美腾出的市场份额。毕竟,觊觎中国家电连锁市场蛋糕的,还有国际巨头百思买和山田电机们。
评判一个行业及业内公司的唯一标准,只有 “核心竞争力”一点。零售业最有力的竞争优势就是规模。随着国美外延式扩张步伐放缓,长期而言,苏宁将从中受益。与国美不同,苏宁走的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综合比较两者的运营效率和偿债能力,苏宁的内功在整体上要略高一筹。
(作者为深圳国海证券研究所研究员)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Topview专家版 | |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 点击进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