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三季报业绩变脸 银行股业绩成最大两点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7日 04:03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简俊东

  金融股:金融危机避风港?

  虽然有着资本管制作为防火墙,但金融海啸还是借道实体经济冲击着A股市场。

  截至10月31日,除S*ST圣方(000620.SZ)外,沪深两市1351家主板上市公司和273家中小板上市公司发布的三季报显示,随着宏观经济形势恶化,市场早在今年二季度就开始担忧上市公司业绩将会受到冲击,虽然中报的亮丽表现还使很多市场人士怀有幻想,至今上市公司三季报业绩的变脸,还是证明了全球经济出现衰退风险时,A股上市公司不可能独善其身。

  银行类上市公司是本次季度报告的最大亮点。银行类上市公司2008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加31%,净利润3270亿元,占全体上市公司同期净利润的48%,同比大增52%,其中第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加18%,净利润为1000亿元,占全体上市公司同期净利润的50%,同比增长25%。

  但上交所上市公司部分析报告认为,不容忽视的是,银行类上市公司业绩相比2008年上半年68%的增长速度,第三季度的业绩增长已大大放缓。随着降息周期的来临,利息差将不可避免地收窄。银行中间业务持续萎缩,去年抢购理财产品的盛况仅是昙花一现,银行类上市公司急需开拓新的利润增长点。

  金融板块的另一细分行业——保险类上市公司——业绩的大幅下滑与银行类上市公司形成鲜明对比。

  大幅下滑是本次季度报告业绩的最大负面因素。三大保险公司2008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2%,净利润为163亿元,同比减少258 亿元,同比大幅下滑61%,其中第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基本持平,而净利润负71亿元,同比减少205亿元。

  上述上交所的分析报告认为,这主要有两大因素,今年证券市场的低迷使得保险类公司投资收益同比减少352 亿元,与此同时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由去年同期的正200 亿元,变为今年的负286 亿元,而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平安投资富通集团股票计提157 亿元的市价变动损失。与商业银行类公司稳健经营相比,保险类公司如何控制投资风险值得深思。

  中小企业应收账款攀升

  受宏观经济及调控政策影响与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是沪深两交易所三季报分析报告中的两大关键词。

  对沪市864家上市公司进行分析可以发现,2008年1-9月非金融类公司增收不增利,净利润比去年同期减少近7%,考虑到所得税税率降低的因素,其实际盈利能力下降得更多。

  最坏的时候尚未到来。

  上交所认为,从2008 年7-9月的经营情况看,形势不容乐观。非金融类公司更是面临考验,从总体看在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9%的情况,净利润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净利润没有大幅下滑的主要源于采掘业利润的强劲增长。

  但进入四季度,基础能源价格已从高位大幅回落,采掘业的盈利持续性也将面临严峻挑战。此外,从相关行业的情况看,内需的下降趋势也已突显,这些已发生的趋势性变化会从2008年四季度开始直接体现在上市公司的业绩中。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