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唐双宁:有能力应对这场危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31日 21:10  新浪财经
唐双宁:有能力应对这场危机
  新浪财经讯 2008年10月31日,由招商银行主办的2008中国金融品牌论坛在上海召开。新浪财经视频直播本次活动。图为光大集团董事长唐双宁。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新浪财经讯 2008年10月31日,由招商银行主办的2008中国金融品牌论坛在上海召开。新浪财经视频直播本次活动。图为光大集团董事长唐双宁。

  以下是光大集团董事长唐双宁演讲内容。

  唐双宁: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今天论坛的主题叫不确定背景下的品牌营销。我作为董事长,我只能管不确定背景,品牌营销问题归行长管。所以我今天就讲一讲不确定性问题,讲讲全球金融危机下的五个不确定性。

  这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我认为还存在着五个的不确定性。第一个是损失数量上的不确定性。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究竟会给人类带来多大损害目前还是未知数。这首先是因为美国虚拟经济的数量庞大。据有关资料,2007年底,美国债券市场总值为27.4万亿美元,姑表市场总值约为16.5万亿美元。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品市场规模更为庞大,仅“信用掉期”涉及担保的金额2008恩年3月就超过62.4万亿美元,若覆盖其他金融衍生品则将是天文数字。

  其次是因为美国的负债数量庞大。2007年底,美国居民、政府、金融机构等未到期债务资产总额为50万亿美元,是美国当年GDP的3倍多,平均每个美国人要负担16万美元以上。而美国的居民储蓄率1984年为10.08%,2007年则下降为负1.7%。

  最后是美国信用膨胀严重。2007年底,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总额约为12万亿美元,次级按揭贷款的总规模约1.3万亿美元,房利美和房地美2007年的财务杠杆分别达到30和90倍以上。目前美国平均每户家庭拥有5张以上的信用卡,美国信用卡持有人背负的债务已经累计达9150亿美元。上述数字不一定都是损失,但损失数量占多大比例目前还不确定。

  第二,持续时间的不确定性。如我在《对当前国际金融形势的几点看法》一文中所述,此次金融危机是继“两房”之后的第五波(去年七八月份美联储被迫进入降息周期是第一冲击波,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花旗、美林、瑞银等大机构出现巨额亏损是第二波,今年三月份贝尔斯登是第三波,七月份“两房”是第四波),是否还有第六波、第七波,人们还要拭目以待;金融危机演变成全球经济危机,拯救市场危机需要多少时间,人们需要拭目以待;奥巴马胜券在握后如何对待共和党的政策啊,人们需要拭目以待。近三十年来,国际上三此金融危机(1987年的美国金融危机,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7年开始的次贷危机)基本上十年一次,如果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可以预言世界经济大体将要面对3到5年左右的下行期,再迎来5年左右的上行期。

  三,蔓延地域的不确定性。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祸起萧墙”发生在全球金融的心脏,并从欧美已经蔓延到亚太、拉美,仿照天气预报的语言,“这次强台风的前锋已到达大西洋太平洋沿岸”,是否会在印度洋“减弱为低气压”,还不确定,人们也需要拭目以待。但可以肯定的是,受波及的国家虽波及程度不同,但少有幸免。

  四,冲击程度的不确定性。此次金融危机是美国金融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发展不平衡积累到一定程度的集中爆发。消费信用不断膨胀,财务杠杆越来越高,气球越吹越大,必然将在支撑不住后破灭。其冲击轨迹是,首先是对虚拟经济的冲击,其次是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再次是对体制模式的冲击,最后是对人们心理文化及自由市场经济理论的冲击。不能一概否认美国的体制模式、消费习惯和自由市场理论,在市场经济问题上不能走回头路,但事实告诉我们,决不能迷信,决不能盲目照搬。

  五,对中国影响的不确定性。有些人讲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影响不大,我认为要完整认识这个问题,要讲六句话,一是目前对中国银行体系的直接冲击不大(这得益于我们的金融改革有效,对外开放有度,宏观经济支撑有力;但随着危机的蔓延和向实体经济的渗透,今后对中国银行业的资产质量、流动性、资本充足率、利润等方面都将产生影响,切不可大意);二是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影响加剧;三是各类投资最终损失待估;四是外汇储备出现“缩水”;五是对出口及其他实体经济造成冲击,进而对GDP、财政收入、就业以及市场信心等将产生相当程度的影响;六是尽管如此,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和其他比较优势,我们有能力应对这场危机。

  在今年年初次贷危机第二波到来的时候,我讲过我们的对策应当是“冷静观察,发展自己,保持主动,积极应对”;今天,我认为我们仍应坚持这一对策,并在“坚持”中认识“黑天鹅”。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