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资者报(记者赖智慧)中国“特大型煤炭企业集团”老大会是谁?神华?抑或中煤?
非也!目前答案倾向于“神华+中煤”。
日前的一个人事变动让这一倾向愈加明晰:10月16日,中煤集团总经理经天亮辞职,同时,神华集团下属神东煤炭分公司总经理王安“空降”至中煤,将接替经天亮。
如果说现年62岁的经天亮离开属于功成身退,那么今年刚刚49岁的王安则带给业界更多期待。
本报8月25日《冀中能源道破煤炭重组天机》一文曾经报道有关神华并购中煤传闻并分析其可能性,如今,这个人事变动让传闻又向事实迈进了一步。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投资者报》记者,央企重组从来都是人事先行,重组随后。该人士以此前的电信重组为例表示,“人员动了,重组行动应该很快了。”
经天亮在中煤根基深厚。他自矿务局技术员基层干起,1993年进入中煤集团前身“中国煤炭进出口集团公司”担任要职,其间曾调离,1999年重掌中煤。
带领中煤集团从“煤炭贸易企业”向“生产企业”转变过程中,经天亮立志打造出由煤炭、煤化工和煤矿设备组成的 “三驾马车”业务。2007年,中煤集团煤炭产量达到1.05亿吨,成为我国第二个产量过亿吨的大型煤炭集团,并实现营业收入577.2 亿元,利润总额79.8 亿元。
带有浓重中煤色彩的经天亮退休,被认为是为中煤重组让出了一条通道,而来自绯闻对象神华集团的王安则是第一位踏上这条通道的人。王安任职神东煤炭分公司期间,一手创造了“神东神话”。
上述人士告诉记者,中煤和神华均在整合各自旗下资产,准备整体上市。
“2010年底,新组建1~2个以优势煤矿企业为主体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特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全国年产量达1亿吨以上特大型煤炭企业集团要达到6~8个”,这是今年发改委向各产煤省份政府及其他各部门发出的《关于加快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下称“《意见》”)中所确定的行业重组目标。
神华和中煤是当前仅有的两家原煤年产量1亿吨以上的集团,在距2010年仅两年的时间里双方并购可能性较大。业内人士认为,两家合并,是实现组建煤炭业 “欧佩克”目标的最佳路径。
神华集团去年营业收入1050亿元,如能合并中煤集团,按照2007年营业额计算,新组建集团销售规模将在1600亿元以上,如此,新集团无疑可入列世界500强。
对于重组后的变化,上述人士认为,重组后至少有两大变化,一是业务更全面。因为中煤致力于煤炭、煤化工和煤矿设备三大业务,目前在煤焦化、煤机制造和煤矿建设方面优越明显,这对神华而言,是最好的做大机会。二是重组后可增强市场定价权,形成可以对煤价走势产生影响的控制力量,这正是央企整合的初衷。
煤炭协会研究人士李先生认为,两者重组有利于提高我国煤炭资源集中度。他认为,煤炭生产集中化的优点在于规模优势形成的单位开采成本降低、优质企业带动下的安全隐患降低以及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等,因此,煤炭生产集中化是大势所趋。
但中信证券(28.460,0.57,2.04%)一名分析师对记者说,重组实质上是让已经市场化的煤炭产业向垄断发展,回到计划经济时代。“这样的后果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失去作用。”
Topview专家版 | |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 点击进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