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林喆
近期,吉林制药(000545)一纸增发预案引来了市场的普遍质疑。在有些业内专家看来,借壳方拟注入的大盐滩钾矿的采矿权和土地使用权,远不值预估所谓的56亿元,并且,其该钾矿能否实现量产还是个未知数。面对质疑,当事方始终保持沉默。
那么,重组方冷湖滨地的控制人是导演了一场真实的财富神话,还是设下了虚假的利益陷阱?一位钾肥行业的资深人士认为,答案很可能是后者。
按照吉林制药披露的信息,青海省柴达木综合地质勘查大队2008年6月曾出具报告,证明拟注入的大盐滩钾盐总资源储量3.32亿吨,其中液体(以氯化钾计)总资源储量1.23亿吨,杂卤石(以硫酸钾计)资源量2.08亿吨。
业内专家指出,即使3.22亿吨的钾矿储量没有问题,中间包含的2.08亿吨杂卤石资源量,目前也是没有办法利用的;而且大盐滩面积很大,钾盐分布并不集中,加上水资源缺乏,开采难度难以估计。
而且,冷湖滨地所拥有的约800多平方公里大盐滩钾矿床的采矿权,很可能因为缺少“卤水”,这一生产钾肥的核心原料而无法实现量产。如果这一问题没有解决,那么重组方案中对该资产“2008年可生产钾肥4万吨,2009年可生产14万吨,2010年可生产钾肥29万吨”的盈利预测,很可能就成为了“空头支票”。也正因为如此,很多研究员表示,对该钾肥资产的评估值能达56亿元人民币表示难以理解。
据了解,冷湖滨地持有的大盐滩钾矿床探矿权是5年前金星矿业以约1000万元价格转让的。2005年5月,冷湖滨地取得了该钾矿的采矿权,期限为23年。
这意味着,探矿权“进步”为采矿权,并成为吉林制药重组拟注入的3块资产中的“重头”后,价值骤增500多倍。业内认为,虽然近几年钾肥的价格高涨,但同一钾矿区域的这一增值幅度,确实令人“看不明白”。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本次重组方案中还可能存在着“利益输送的暗道”。首先,设立于去年年底的滨地钾肥各发起人尚未足额认缴出资额,缺口为3.85亿元。谁来认缴成了最大的问号。
其次,本次重组中,定向增发对象除了冷湖滨地外,还有6家公司,分别为上海数派实业有限公司、青海辉旺矿业投资有限公司、格尔木思能达投资有限公司、福建瑞福投资有限公司、长乐榕华贸易有限公司、上海大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它们共同持有拟注入吉林制药的滨地钾肥30%的股权。他们全部以货币出资入股滨地钾肥,未见实物资产入股。
而这6家公司去年的主营收入均为零,净利润全为负数,总资产数额相比拟注入资产72亿元的预估值,可谓微不足道,空壳公司性质明显。成立时间稍早的上海数派实业甚至从2005年到2007年三年都未产生任何主营收入。这些公司究竟为何而生,背后的控制人又是谁?显然也将是本次重组中有待解开的一大悬疑。
小调查 |
相关报道: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Topview专家版 | |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 点击进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