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ST一投遭遇停牌危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2日 03:23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 王南 赵建仲 孟小林

  2008年4月14日,ST一投(600515)被上海证券交易所停牌。

  这是倒下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数万中小股民的心重新悬了起来;大股东天津大通建设不祥的预感变成了现实;而海南省政府等利益相关方则面临着数年努力付诸东流的危险……

  但这未尝不是机会:隐藏的一切都将浮出水面。

  重组生死劫

  第一投资招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投”)是海南惟一一家商业类上市公司,但由于原大股东“一投集团”等多方面原因,业绩逐渐恶化,连续两年巨额亏损,被上交所作退市风险警示特别处理。到2006年12月31日,总资产70758万元,总负债75425万元,流动负债高达74925万元,全部银行贷款都已逾期,贷款利息及罚金数额巨大;对外19744万元的担保需要承担责任;净资产为-5322万元,每股净资产-0.22元;未分配利润为-50527万元;公司绝大多数资产处于被法院查封或冻结状态,成为病入膏肓的“死狗”。

  海南省政府力主重组,引进战略投资者。天津大通建设集团(以下简称“大通建设”)于2007年初通过竞拍入主“ST一投”。新股东进来后,为ST一投债务重组提供了1.1亿元的过桥资金支持,并为绝大部分银行债务提供了担保;大通建设还以0.72亿元优质资产置换ST一投及其下属控股子公司不良债权。

  股权分置改革启动的同时,新一届董事会和经营层也使ST一投的经营出现转机:旗下主要经营实体海南第一百货商场、海南望海国际大酒店2007年上缴国家税金1713万元,安排员工就业1000多人,公司也成功避免摘牌退市。

  然而,ST一投重组、股改、2008年盈利1亿元的美丽愿景,突然被击碎了。

  上交所绝命停牌

  ST一投有限售条件的流通股一年锁定期到2008年4月14日届满。4月8日“一投”向上交所提交申请,保荐机构平安证券也出具了“核查意见书”。上交所审核后同意在指定的信息披露媒体发布公告:这次有限售条件的流通股上市数量为68239617股,流通日为2008年4月14日。

  但是,2008年4月11日(星期五)下午4:30分,“一投”接到上交所电话:“因接到海南监管局有关文件,决定4月14日(星期一)对你公司实施股票停牌处理。”

  ST一投查询停牌信息的时候,上交所给出的理由是“有重大信息未披露”。

  “一投”对此提出异议,旋即派董事会秘书前往上海交涉。上交所提出两个处理办法:大股东大通建设自行放弃流通;或者将大通建设及一致行动人已获批准的流通股划回非流通股。

  这意味着“一投”及保荐机构报送的《上市流通申请》等,要全部推倒重来。“一投”认为无法接受。

  定向增发一波三折

  ST一投股改、债务重组和定向增发是一个链条上互为条件的三个环节,而定向增发最为关键。基本面的改善、持续经营能力的实现以及签订的债务重组协议的履行都靠它来完成,也只有它能最大限度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但就是在这里,ST一投遭遇了“滑铁卢”。

  ST一投于2007年4月13日实施股改方案,并恢复股票交易。向大股东大通建设发行股票购买优质资产方案也于2007年6月7日在大通建设及其一致行动人回避表决的前提下,得到股东大会95%的高票批准。

  本次定向增发一揽子申报材料上报证监会后,于2007年9月29日收到了正式受理函,这意味着程序工作已经完成。

  但2007年10月22日,ST一投接到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部的通知:鉴于ST一投定向增发方案经过了两次董事会,按现行法规并参照其他公司案例,要以第二次董事会召开前的二十个交易日均价作为发行价格。

  但这并不是一个问题:早在2007年5月第一次股东会由于上交所网络技术问题失败后,公司就紧急请示了证监会及股改办。根据相关领导意见将价格从每股2.15元调整到2.20元,且在上交所的主持下召开了第二次股东会并进行了网络投票,在大股东及一致行动人回避的情况下获得了95%高票通过之后,增发得以推动。

  而企业就被动了:第二次董事会召开前的二十个交易日均价为每股10.15元,这与ST一投股东大会批准的发行价格每股2.2元相距甚远,比当时8.53元收盘价还要高出很多。这意味着定向增发方案根本无法实施;而一旦大通建设放弃定向增发,则意味着ST一投股改及重组宣布夭折。

  这显然是利益相关方无法接受的。海南省政府、海南证监局以及ST一投高层2007年10月30日赴京,和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部领导沟通。这位负责人当即表示,考虑到ST一投定向增发要履行股改承诺的特殊情况,将与会内相关部门协调,尽快找出支持现行定向增发方案的法规依据。

  2007年12月10日,海南省政府办公厅又致函证监会,请求对ST一投定向增发按股权分置改革“绿色通道”的优惠政策办理。

  但一切努力犹如石沉大海。

  回到死亡原点?

  政府、银行、监管者、企业、股东重新被逼入死角。

  新大股东之所以能在海南省政府、有关司法部门、海南银监局的协调下,与各债权银行达成债务重组协议,是以定向增发为前提条件的。如果定向增发无法完成,公司没有新的业务及资产注入,依目前的财务状况,与各债权银行约定的还本付息义务肯定无力履行。不仅债权人埋怨上当受骗,ST一投也必将重新陷入巨额债务困境,陷入新一轮更大规模的诉讼、查封、冻结的深渊。这样,债务重组前功尽弃,海南省政府及相关部门损失的将不仅仅是信誉。

  另一方面,ST一投定向增发在大股东回避表决的前提下获得股东大会95%高票通过,是股东当家作主的意志体现,若定向增发无法实施,股东的合法权益严重受损。而由于定向增发未能实施、大通建设对全体股东的股改承诺无法兑现,因为对ST一投重组成功抱有预期而购买了股票的2.6万名流通股东也将面临重大损失。此外,证券监管机构也将遭到股东的质疑。

  更为严重的是,如果ST一投股改及重组失败,将难以避免破产倒闭的命运,数千名职工和大批相关从业人员将面临失业。

  究竟是谁掀翻了ST一投重组的列车?是新大股东和原大股东的利益冲突,还是监管部门的推诿拖沓,甚或是个别人为了寻租从中作梗?中国经济时报将继续追踪报道。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