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信证券缘断贝尔斯登始末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0日 00:17 21世纪经济报道

中信证券缘断贝尔斯登始末

  中信证券缘断贝尔斯登后:“国际化战略不会因此止步”

  本报记者 吴耐 实习记者 岳永明 韦悦 

  中国金融企业对外投资史上的突破就这样戛然而止。

  3月18日晚,中信证券(600030.SH)公告称,因贝尔斯登方面的情况出现新的变化,公司决定终止与贝尔斯登就去年11月达成的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中的相互投资和业务合作计划的协商。

  此前一天,贝尔斯登与摩根大通共同发出公告称,双方董事会已达成协议,并批准拟由摩根大通以换股方式全面收购贝尔斯登。

  “公司走向国际化的大方向不会因此发生改变。”3月19日下午,刚刚对中信证券进行过调研的一位券商研究员告诉本报,“除花费了一些做尽职调查的差旅费外”,与贝尔斯登寻求合作的过程中,中信证券没有承担任何投资风险及损失。

  “终止合作”始末

  “针对贝尔斯登上周五出现的流动性风险,公司高度关注。”该研究员说,中信证券迅速做出终止与贝尔斯登合作的决定,是经过对其情况变化全面评估后作出的决定。

  2007年11月,与贝尔斯登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后,中信证券除了等待两国监管机构的批准外,一直在对贝尔斯登进行全面尽职调查。

  对于尽职调查,据介绍,中信证券方面主要考虑三个时间点:一是贝尔斯登2007年年报的发布,二是贝尔斯登2008年一季度报表的发布,三就是两国监管机关正式批准合作。

  “尽职调查期间,公司未曾与贝尔斯登签署任何正式协议,更未支付任何价款,因而中信证券不会承担相关的投资风险及损失。”3月18日,中信证券在公告中称。

  “与贝尔斯登的合作尽管没有结果,但对于中信证券未来继续推进国际化这个大方向应该是带来了宝贵的经验。”该研究员认为,与贝尔斯登4个月的“恋爱”,让中信证券第一次近距离走进欧美大投行,熟悉了欧美投行的管理和运营模式。

  在他看来,这对于未来将继续推进国际化战略的中信证券来说,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事实上,中信证券在3月18日的公告中明确表示,尽管与贝尔斯登合作的终止将导致中信证券国际化进程受挫,但中信证券国际化的战略发展目标并没有任何改变,公司将继续推进。

  该券商研究员向本报表示,国际化是分散风险的重要途径。通过全球化分散国家风险,是西方发达金融机构最近十几年的通行做法。

  “目前,欧美主要金融机构在次贷危机中,市场价值普遍出现严重缩水,正好为拥有大量外汇储备的新兴市场国家和企业提供了反向收购的机会。”该研究员对中信证券管理层继续国际化的思路非常认同。

  全面布局买方业务

  “现在中信证券是卖方业务强,买方业务弱。”谈及中信证券未来发展的战略思路时,该研究员认为,除继续推进国际化,夯实传统业务的优势外,公司将不遗余力推进买方业务的发展。

  他认为,大力发展买方业务将是公司平抑行业波动周期,改变券业靠天吃饭的一个重要途径。

  2007年,中信证券在股票、基金、权证创设等证券投资资产配置方面,在保持公司较低风险敞口的前提下,获得了较高的收益率。

  2007年,公司所有买方业务收入占总收入比重达到44%,较去年同期提升17个百分点。

  截至2007年底,中信证券已全资收购的华夏基金和中信基金合并,并管理基金资产超过2700亿元,位居市场第一。

  与此同时,中信证券资产管理业务的投资业绩持续提升。中信证券的资产管理业务开发了银行、信托、证券三方合作模式,资产管理规模突破300亿元,其中三只集合理财产品的总规模达到77亿份,净值市场排名第一。

  另外,作为国内券商直接投资业务的试点公司。2007年9月,中信证券成立了金石投资有限公司。

  根据中信证券2007年年报,中信证券从事直投业务的全资子公司金石投资已经投资了两单业务。此外,中信证券还在年报中明确指出,公司还将把金石投资的注册资金从8.31亿增至30亿,以更好的开展直投业务。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融资融券即将开闸,作为拥有近500亿净资本的中信证券将成为首批试点企业。

  对此,该研究员表示,从调研的情况看,尽管没有证据说明,中信证券已经拿到试点资格。但是,监管层只要一旦放开这项业务,中信证券肯定会是试点的首选企业。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中信证券吧 】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