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国平安请择善而从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4日 07:44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中国平安请择善而从

  储著胜

  在市场陷入中期调整之际,中国平安提出数以千亿计的巨额融资计划,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让本已疲弱的市场再度遭到重创,而且也遭遇了社会各阶层的广泛批评。当人们关注的目光集中投向遭受严重损失的证券投资者的时候,笔者却认为,在这场没有赢家的博弈中,中国平安才是最大输家,因为它所遭受的品牌损失将是难以估量的。

  中国平安提出巨额融资计划从法理上说并无不妥,问题在于,作为证券市场的一分子,它没有在保持市场平稳运行方面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错误地把自身的利益放置于全体投资者利益之上。尽管其出发点是为了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但事实却表明,它的这种自顾自的融资举动,不仅让证券投资者感到强烈不满,而且也被自己的部分股东“用脚”投了票。

  有人评价中国平安此次融资行为时,说平安在一个错误的时间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这个评价不无道理。

  客观地说,此轮股市下跌具有多方面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其内在运行规律发生作用的结果,中国平安巨额融资的企图最多起了一个促动的作用。但就投资者来说,面对巨大的损失,正处于非常痛苦的境地,他们是很需要一个可以发泄情绪的对象的。中国平安这个时候“冒天下之大不韪”,无异于主动地充当起股市下跌的“替罪羊”,它不被投资者“千夫所指”那才叫奇怪呢!

  伴随着投资者对中国平安的指责和批评的,将是中国平安自身品牌的无形损失。笔者就曾听见有人扬言要把自己从平安所属机构的业务撤出来,因为他认为中国平安是一个缺乏社会责任感的公司,这样的公司不值得信任。这种现象实在应该引起中国平安相关人员的高度重视。

  近两年的大牛市使我国股市的开户数已经达到上亿的规模,股市的涨跌几乎影响到80%以上的城市家庭,当他们将股市的损失在一定程度上归结为中国平安的再融资行为时,以广大城市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中国平安,自身的声誉和形象能不受到影响吗?

  品牌的建设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它需要企业进行长时间艰苦的努力和不懈的追求,中国平安能够拥有今天这样的广泛社会影响也是来之不易的,在金融行业,它无疑是一块金字招牌。

  然而,任何品牌建立以后都存在如何维护和不断提升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品牌随时都有受到侵害甚至于彻底垮掉的危险。中国平安所遭遇到的声誉危机,充分说明了一个企业即使自身行为合法、合规,但是如果不够合情理,未能更多地考虑到社会公众的利益和诉求,那么,它照样会遭到社会公众的反感,其品牌的损失也就必不可免。

  对于中国平安来说,目前最需要做的应该是尽快开展危机公关,最大限度地减少自身所遭遇的品牌损失。既然一切都是巨额融资惹的祸,那么,中国平安就有必要重新认真考量一下自身发展需求和市场承受能力之间的关系,对已经提出的融资计划进行一定程度上的修改。与其被动修改,不如主动求变———这应该是摆在中国平安面前一个比较现实的选择。

  笔者注意到,中国平安高管在公司股东大会通过再融资方案后曾表示,一定会根据市场情况,审慎考虑再融资的时机、规模以及市场承受能力。投资者期待着它能顺应民意,及时调整自己的融资计划。如此,其自身品牌的损失也就可以降低到最小程度。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中国平安吧 】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