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成反对但平安超千亿再融资方案顺利过关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7日 17:41 财富时报
-本报记者 唐君燕 2008年3月5日,农历的惊蛰节气,是充满了戏剧性的一天。 上午9时,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在北京开幕,温家宝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 与此同时,被誉为A股市场最大笔再融资项目的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平安)再融资方案股东网络投票开始。当日18时22分,中国平安A股8000名股东代表持56亿股参与投票,以92%赞成,6.22%反对,通过了中国平安超过千亿的再融资方案。 巨石激浪 约800亿元的增发和400多亿元的分离交易可转债,这样的巨量融资额度,让中国平安开创了中国A股市场的巨量再融资先河。当然,被多数市场人士视为“疯狂圈钱”的中国平安如此大手笔举动,引爆的连锁反应也是一波接着一波。 5日当天的深圳股东大会现场,成了赞成者和反对者对垒的阵地。散户和机构投资者都为自己的利益尽情表现。而当天网络对此的调查显示,有近9成的人对此次再融资方案持反对意见,仅有不到1成的人表示赞成。同时,有78%的人表示将全部抛出自己手中的中国平安股票,15%参与调查者则表示会在中国平安确定了融资用途后再做决定。 公告称,这次关于拟公开增发不超过12亿股A股和412亿元分离交易可转债的再融资方案将在股东大会上进行正式表决。按相关规定,此次股东大会将进行分类表决。即再融资方案通过,需要赞成票数分别占参与投票的全体股东三分之二以上、A股股东三分之二以上和H股股东三分之二,以上这三项表决需全部通过。 尽管中国平安近日发布的保费收入公告称,平安寿险和平安财险2008年1月份原保险保费收入分别为人民币108.20亿元和31.77亿元,但这并没有改变其因为再融资而受到资本市场千夫所指的被动局面。 在很多人眼里,中国平安再融资方案的消息是导致近期的中国A股市场持续低迷的催化剂。1月21日,中国平安公布融资方案,计划发行不超过12亿股A股。有市场人士以中国平安A股前一交易日(1月18日)收盘价98.21元计算,不超过12亿股A股最高可募集1178.52亿元,加上412亿元可转债,中国平安最高共可募集近1600亿元。 1月22日,上证综指在半小时内就暴跌6%,全天下跌354点,跌幅达到7.22%。两市跌停和接近跌停的股票近1000只,市场人气低迷。上证指数下跌7.22%,包括ST股票在内有1000余只股票跌停。加上前天5.14%的跌幅,在短短两个交易日里,中国资本市场已经损失了12%以上的市值。 而3月5日股东大会投票表决当天,已经持续低迷的A股市场以低开后急剧下挫,上证综指早盘即跌穿4300点大关,并继续一路下行。午后,沪指更是一度加速下挫,最多下跌124.49点,再度逼近4200点关口。 “但是平安融资规模还是太大了。”某投资公司老总认为,这样的融资规模,其实对于平安未来存在很大不确定性。而这样过度的做法,对谁都不负责任。该人士告诉记者,虽然对金融类公司而言,这样没有明确融资意图或项目,而只是说明用于资本金,或是财务性投资以及战略投资的做法并不算违规,但中国平安这次还是比较“疯狂”了些。 主角归位 “时代变了,但是有很多人包括所谓的专家,理念依然还停留在股权分置时代以前。”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资深私募人士表示,中国平安只是一个过度融资的代表。如在一个开放的资本市场,中国平安要到海外投资和收购,完全可以通过向收购目标发行新股来完成。但目前中国资本市场在现有法律上、操作上以及股票价值上显然都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该人士坦言,从更大范围来看,中国现行封闭的资本市场改革势在必行。“本来资本市场就是一个股东,大股东、管理层、机构投资者一起吃饭的场所。股权分置改革以前,大家好像可以把他们不当一回事,现在时代改变了,大股东和公司管理层才是这个饭桌上的主角。” 其实,客观而言,在这次再融资方案之前,中国平安在投资者眼里口碑甚好。数据显示,2008年1月中国平安主营业务大幅增长,其中平安寿险实现原保费收入108.20亿元,同比增长42.86%;平安产险实现原保费收入31.77亿元,同比增长47.81%。 事实上,即便再融资方案通过之后,相对一些悲观议论,也依然有很多投资机构对其表示看好。瑞士信贷将中国平安H股的评级由跑输大市上调至跑赢大市,预计中国平安2007年净利(2008年3月20日公布业绩)将达人民币194.2亿元,将目标价提升至80.00港元,原目标为70.70港元。 “对中国平安,我们认为估值区间30~50元相对合理。”上述私募人士表示,就私募内部而言,其实对整个保险行业,甚至金融类股都不看好。 至于现有平安小股东,“即使融资方案通过了,大家也可以不掏钱,看好自己的钱袋子。”相关市场人士表示,卖出股票或不参与融资持有股份稀释,也是普通投资者可以选择的另外两种方法。“遵从对自己有利的资本规则就是资本规则。”.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既是投资人,也是股东,不可能一边获得分红和资本收益,一边又想远离资本市场规则对自己利益的损害。“自己是规则的一部分,规则的一部分也掌握在自己手上。”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