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预计利润缩水60% 海王生物业绩修正探疑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0日 04:22 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袁玉立 2008年1月31日,距离农历新年还有一周时间,深圳海王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王生物”)匆匆发布了一则临时公告:2007年度业绩预告修正为同比有所下降,盈利约3000万元-4000万元。 之前,海王生物已经在2007年10月27日公告预计2007年净利润将达到1亿元。在证监会规定的业绩预计公告期限的最后一日,修正预计利润缩水60%之多,这不禁让许多投资者纳闷。 2月18日,研究海王生物财务报表已有多年的财务舞弊揭析专家申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业绩预告修正产生的6000多万元的差异应该不是解释的那么简单。 未达预期还是调整借口? “公告里不是写得很清楚吗?”记者就此征询海王生物时,董事会秘书戴奉祥先生习惯性的反问。 不过,所谓的清楚的修正理由,仅仅三句话概括而已,即:一、由于控股子公司新项目进度低于公司股改时的计划,没有为公司业绩做出预期的贡献;二、公司医药商业体系2007年度营业利润低于预期;三、公司2007年第四季度处置资产股权的收益低于预期,从而导致2007年度净利润可能低于公司前期的预测。 申草分析,从历年公司报表看,这家公司很善于利用会计政策调整转移上市公司利润,比如2002年、2003年的调整亏损以及2005年突如其来的业绩巨亏,不排除这些所谓的理由不过是又一次利润调整的借口。 申草曾经因为公开质疑一些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行为而被公众知晓,并以财务侦探之名在网络上开博客,发表自己对上市公司财务问题的观点。在2006年发表的《十亿财务造假现形,海王生物仍在继续疯狂造假》一文中,申草质疑海王生物2005年报亏7.41亿元的正常性,理由包括海王生物上市以来重大会计差错发生频率和影响数值反常、关联交易频繁,这些成为海王生物人为调整利润的条件。 同时在这篇文章中,申草再次提醒投资者关注海王生物对公开募集的人民币14亿元资金的使用,他怀疑这些资金已经通过上市公司与“海王系”公司之间的往来账项流入大股东和关联方公司。 但让人遗憾的是,海王生物并未对申草的指责进行回应。 海王生物2007年中报显示,公司2000年12月增发募集的140263.2万元,已使用140133.33万元,原定投资项目收益大多为负,一部分变更后的投资项目产生了正的收益。记者将申草的质疑转告海王生物董秘戴奉祥,戴奉祥认为报告披露的使用情况都是事实,当然任何人都有怀疑的权利。 提到2005年的业绩突变以及外界对其往来账的怀疑,戴奉祥以“欢迎公众监督”和“不予置评”回复。 据了解,对于修正公告中所说原因二:营业利润低于预期的公司医药商业体系说法,主要指的是以山东省海王银河为核心的海王医药流通业。据海王生物董秘戴奉祥称,因为医药流通业竞争的加剧,今年公司的医药商业体系负债率较高,产生了较多的财务费用,影响了营业利润水平。 对于戴奉祥的解释,财务专家没有深究,但在其做一、三两个修正原因说明时,提出了多种疑问。 未达预期项目 能产生多大收益? 关于修正原因一所提到的业绩预计修正公告里提到的未达到预期的子公司新项目,董秘戴奉祥指出主要是海王英特龙和海王福药的新产品项目。 对于海王英特龙未达预期原因,戴奉祥解释,主管部门批文晚到最终导致海王英特龙的亚单位流感疫苗项目未能按时上市。“2006年股改时我们就预计2007年将有一个亿以上的净利润,因为当时想英特龙应该可以在2006年上半年拿到亚单位流感疫苗的生产批文,100万份疫苗马上就能投产上市。没想到一直拖到2007年9月才最终拿到生产批文!”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