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绿色保险:以市场手段加强环境监管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19日 02:24 光明网-光明日报

  2月18日,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通报,国家环保总局和中国保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指导意见》,正式确立建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绿色保险)的“路线图”。两部门将于今年对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危险化学品企业和易发生污染事故的石油化工企业以及危险废物处置企业,特别是近年来发生重大污染事故的企业和行业开展试点工作。

  “绿色保险”是继“绿色信贷”后推出的第二项环境经济政策。有人担心,企业如果不欢迎绿色保险怎么办?专家认为,企业必须认清形势,正确认识绿色保险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

  “绿色保险”:经济和环境“双赢”

  据了解,我国正处于环境污染事故高发期。7555个大型重化工业项目中,81%布设在江河水域、人口密集区等环境敏感区域;45%为重大风险源,相应的防范机制却存在缺陷,导致污染事故频发,严重污染环境,危害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2007年国家环保总局接报处置的突发环境事件达到108起,平均每两个工作日一起。

  污染事故发生后,由于善后处理没有机制保障,企业应承担的赔偿和恢复环境的责任往往没有落实,污染受害人不能及时获得补偿,引发了很多社会矛盾。

  这种“企业违法污染获利,环境损害大家埋单”的现状不能再持续下去了,建立有效的环境污染责任险制度迫在眉睫。

  潘岳介绍,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制度,企业就可能发生的环境事故风险在保险公司投保,由保险公司对污染受害者进行赔偿。过去一旦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在巨大的赔偿和污染治理费用面前,事故企业只得被迫破产,受害者得不到及时的补偿救济,造成的环境破坏只能由政府花巨资来治理。受害者个人、企业、政府三方都将承受巨大损失。但如果企业参加了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一旦事故发生,由保险公司及时给被害者提供赔偿,企业避免了破产,政府又减轻了财政负担,这符合三方的共同利益。

  但这并不意味企业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去污染。因为环境保险的收费与企业污染程度成正比,如果企业发生污染事故的风险极大,那么高昂的保费会压得企业不堪重负。保险公司还会雇佣专家,对被保险人的环境风险进行预防和控制,这种市场机制的监督作用将迫使企业降低污染程度。国际经验证明,一个成熟的绿色保险制度,是一项经济和环境“双赢”的制度,也是一个能更大范围调动市场力量加强环境监管的手段。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