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上海实业加减法:500亿资产大腾挪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31日 00:40 21世纪经济报道

上海实业加减法:500亿资产大腾挪

  周益广

  1月29日,上实发展(600748.SH)公告,公司的定向增发方案获得中国证监会有条件核准。这标志着上海实业集团的房地产业务将打包进入上实发展,该集团的资产重组再获突破性进展。

  事实上,这一大股东向上市公司注入资产的定向增发方案,早在去年8月15日就已经提出,但中国证监会去年12月上旬未予核准。

  “这次提交的方案,主要是在原方案的基础上增加了几项资产转让与托管协议”,上实发展证券事务代表陈英告诉本报记者,定向增发后上实发展将成为集团地产业务的主要运作平台。

  上海实业集团(简称上实集团)作为一家成立于香港的老牌“窗口”企业,总资产比26年前刚成立时增长了250倍,已超过500亿元。但作为一家“桥梁”与“纽带”型企业,其多元化的股权投资注定非常广泛。

  “做大”后的上实集团,近两年来对房地产、医药两大领域的资产进行大手笔的重组与整合,两大业务分别实现整体上市;加上其“看家”的国际经贸业务,三大核心业务已浮出水面。与此相随,对大量非控股性股权投资进行了梳理和转手。

  做大房地产

  “上实地产整合了上实集团的所有房地产业务,上实发展(600748.SH)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上实地产一位中层人士告诉本报记者,从资本层面讲,上实发展是独立的,但是从业层面讲早就在上实地产的统一运作平台之内。

  以工业与贸易起家的上实集团,如今房地产业务已经成为其最大的业务板块。2006年完成重组的上实地产,集中了上实集团内部与房地产业相关的多个企业体系和综合资源,在“2006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评比中,名列“成长性TOP10”第一位,“规模性TOP10”第三位,上实地产土地储备量位居中国房地产企业之首。

  根据上实发展公告,去年8月的定向增发方案是以每股22.81元的价格向特定对象发行不超过1.6亿股新股。主要是大股东上海上实集团以8家房地产企业的股权与一个地块的资产作价25.5亿元,以此认购新股;关联方上海上实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以6家房地产类企业的股权作价7.19亿元认购上实发展新股。上实发展再以自筹资金9.22亿元向关联公司上实置业集团购入9家房地产类公司股权等资产。

  这一以大股东注入资产为目标的定向增发方案,虽然对投资者是一大利好,但由于上实集团还有其他房地产项目没有一次性注入,不能完全解决同业竞争问题,因此在去年12月未获得中国证监会核准。

  “主要是一些房地产项目现在不具备注入上市公司的条件,比如崇明东滩生态城项目7.8平方公里的土地,其用地性质还是农业用地。”上实发展证券事务代表陈英告诉本报记者,1月份获得批准的方案,大股东未注入的4个房地产项目交给上市公司托管,并签订资产转让意向性协议,在工程量达到25%时,符合法定转让条件时再出售给上市公司。

  “通过内部重组形成的上实地产,已经对集团房地产业务进行了整合,而通过此次定向增发,又将整合后的房地产业务整体注入到了上实发展(600748.SH),实现业务平台与资本平台的统一。”上实地产上述人士认为。

  一边是内部房地产资本“大挪移”,一边是外部房地产资源“大抢购”。

  上实发展1月14日发布公告,以6.5亿元价格收购哈尔滨爱建新城项目,总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1月3日发布公告,以38.24亿元价格竞拍获得福建泉州东海滩涂整理项目的部分地块,土地面积合计65.23万平方米。

  另一方面,上海实业控股(0363.HK)去年下半年以37亿元总代价,先后通过增资和购买股权的方式,获得上海城开集团59%的股权。上海城开是上海10大房地产企业之一,总资产超过110亿元,正在开发万源城、徐家汇中心等大型项目。

  作为“窗口”企业,联合多家企业在俄罗斯圣彼得堡投资的“波罗的海明珠”项目,是上实集团要做“国际经贸集成商”的典范之作,占地面积208公顷、总投资13.46亿美元,将建成以旅游、商务和居住为核心的大型多功能综合社区。虽然这一项目被上实集团定义为国际经贸板块业务,但无疑也是房地产开发的大手笔。

  重组“上实系”

  强势介入房地产业务,上实集团的背景优势获得了充分体现。而其与生俱来的特征,注定了多元化与控股型的路径。

  1996年,上海实业控股(0363.HK)在香港主板上市,上实集团开始在资本市场翻云覆雨,并广泛开展多元化投资。从实业家到“资本家”以后,上实集团控股与参股的上市公司,组成了“上实系”。

  上实集团处于控股地位的上实控股(0363.HK)、上实发展(600748.SH)、上实医药(600607.SH)是上实系的“三架马车”;处于大股东或主要参股地位的还有光明乳业(600597.SH)、联华超市(0980.HK)、中芯国际(0981.HK)、浦发银行(600000.SH)、海通证券(600837.SH)等多家上市公司。

  上实系的重组,主要集中在其控股的“三驾马车”之间。

  2006年,上实集团加大海内外医药资产并购力度的同时,将“上实联合”更名为“上实医药”。2007年6月,上实控股(0363.HK)将正大青春宝、胡庆余堂药业、厦门中药厂、辽宁好护士等15亿多元的医药类资产注入上实医药(600607.SH),以此作价以每股14.13元认购上海医药4677万定向增发的新股。

  上实控股执行董事、上实医药总经理姚方告诉本报记者:“通过这次资产注入,上实集团的医药类资产已经全部进入上实医药这一平台。”上实集团董事长蔡来兴表示,目标是将上实医药打造成国内最大的医药企业集团之一。

  而上实发展(600748.SH)通过上述42亿元的资产注入与重组动作,已成为集合集团房地产业务的资本和经营平台。

  上实控股(0363.HK)在消费品领域拥有稳定的业务基础,此外继续扮演股权投资者的角色。优质资产永发印务分拆后将在香港主板独立上市,持有上实医药、中芯国际、光明乳业等上市公司股权,持有上海信息港、沪宁高速(上海段)、甬金高速、中环水务等基础设施资产的股权。

  房地产与医药两大核心业务单独上市,基础设施及非控制性股权投资项目集中于上实控股,上实系三驾马车的功能日渐清晰。

  上实集团的另一核心业务为国际经贸板块,其资产总量为28亿元。在上实集团500亿元总资产的大盘子里,国际经贸板块只是其跨国经营的载体而不可或缺。

  “多元化”瘦身

  “吃进”大量房地产及医药类资产的同时,上实集团近两年也在退出众多股权投资项目,展开“瘦身”动作。

  上实控股执行董事、上实医药总经理姚方告诉本报记者:“上实联合更名为上实医药,公司也已从一家综合性企业变为一家医药企业。公司持有的联华超市(0980.HK)21.17%的股权,早就有置换或者转让的考虑,但希望获得一个较高的价格。”

  公开资料显示,自2005年以来,上实集团已经抛售了大量非控制性股权。

  2005年10月,将上海家化7600万股出售,由上海家化回购;

  2006年4月,将上海浦东国际集装箱码头10%股权转让给中远码头,全面退出港口集装箱业务,转让价4.65亿元,获得2.44亿港元的收益;

  2006年8月,将世纪联华22.21%的股权以2690万元、联华电子商务有限公司18.18%股权以1790万元转让给联华超市,共获得105万港元收益;

  2007年6月,上实控股将上海汇众汽车、万众汽车各50%股权以及交通电器30%股权转让给上海汽车(600104.SH)及其关联方,从汽车零部件行业全身而退,转让价16.05亿元,获利1.5亿元。

  港交所资料显示,1月3日,中芯国际(0981.HK)主要股东上实集团减持1369万股,每股平均价0.79元,持股量从10.05%降至9.98%。

  在上海实业集团成立之初,拥有南洋烟草、永发印务、天厨味精三家企业,如今仍是该集团消费类板块的基础业务。

  作为综合性窗口企业,上实集团需要继续保持“引进来、走出去”的桥梁与纽带功能,多元化的股权投资不可或缺。

  进退之间,地产与医药两大核心产业的霸主地位逐渐浮出水面。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上实发展吧 】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