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平安疯狂再融资 1600亿足够收购一家深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2日 11:35  上海商报

  沪深大盘被吓傻

  商报记者 忻尚伦

  昨日,A股投资者着实尝了把“屋漏偏逢连夜雨”的切肤之痛。内外交困之际,挣扎在“牛熊分界线”上的A股,偏偏遭遇了史上最大规模的再融资案。当中国平安宣布拟以公开增发方式发行12亿股、另发债400亿元(两项合计约1600亿元)的再融资方案后,大盘只有飞流直下三千尺了。在资金对前途未卜的恐惧中,一天之内,2万亿市值灰飞烟灭。

  更为可怕的是,平安大规模增发,实际上是在用行动对市场关心的“如何增加流通股比例”问题给出一种新的解读方法,这才是造成昨日市场信心动摇的根源。

  平安效应

  资金压力汇聚令股市大落

  回归A股不满一年的中国平安(601318),昨日突然公告其在A股市场上的“抽血”大计:拟以公开增发的方式发行不超过12亿股A股,此外还准备发行不超过本金额412亿元附认股权证的A股债券。以发布公告日A股收市价计算,两项集资高达1600亿元!

  “号称A股最大IPO的中石油上市也不过募资668亿元,也就是说,中国平安再融资规模相当于A股又接回了两个半中石油!”一分析人士对记者说道,他用了“疯狂”两个字来形容平安的融资方案。目前,已实施的再融资项目最大一笔金额为海通证券的260亿,尚未实施项目中最大的是中国石化300亿分离交易可转债,但这些与中国平安相比都只是“小菜一碟”。

  目前,对于处于内忧外患的大盘而言,平安再融资案无疑成了“骆驼背上的最后一根稻草”。昨天,大盘在平安公告的“爆炸声”中出现崩盘式下跌,不仅平安跌停、保险板块跌幅超过9%,大盘也在恐慌性抛盘中下跌266.07点,两市资金合计净流出613.56亿元,市值一天蒸发2万亿元。

  市场扩容压力成为近期市场做空的主要力量来源之一。“这只是个‘平安效应’。堆上骆驼背的还有新股接二连三发行,大股东减持频繁出现,大小非解禁高峰来临,中国铁建中煤能源等大盘股排队IPO……这些实质性的资金压力汇聚,再加上美股已陷萧条、港股连日暴跌,导致中国股市此次大幅调整。”一市场分析人士说。

  疯狂设想

  平安式增发将使市场失血

  对于“平安式”增发,一大型基金公司负责人极为忧虑地指出,平安的行为恰恰契合了证监会主席尚福林上周关于“增加已上市公司流通股比例”的讲话。“之前,我们认为扩大流通股比例不外乎是提高国有股减持比例、加大新股发行的流通股规模等等。现在,如果加上‘平安式’扩容的话,那市场资金面就不是吃紧,而是失血了!”他指出, “这也是昨天大量抛盘在前途未卜的情况下狂涌而出的最大原因。”

  按昨日收盘价计算,中国平安目前总市值7658.7亿元、流通市值838.81亿元。如果平安再融资获批的话,那么一次性再融资幅度将占公司目前流通市值的190%,占总市值的21%。“疯狂地想一下,一旦平安式再融资成为‘监管手段’之一的话,那么,整个A股的流通市值将增加18万亿!这还不包括IPO、大小非解禁的扩容。”

  祸及池鱼

  两市保险金融股巨幅下挫

  平安发出再融资“追杀令”之后,不仅平安自身在复牌后出现了公司A股上市后的首次跌停,还祸及同行业股票。昨天,中国人寿(601628)和中国太保(601601)与平安“同呼吸、共命运”,分别巨幅下跌8.76%和8.82%。

  市场人士表示,由于保险股具有协同和比价效应,因此三公司往往就像捆在一条线上的蚂蚱,要上一起上、要下同时下。而在昨天之前,保险股和其他金融股一样已连续调整了不少时间。经过昨日一役,平安、国寿、太保的动态市盈率分别回落到了41.7、41.4和41.2倍。

  相比于保险股的A股表现,昨日平安H股下挫6.33%,国寿H股重跌9.5%。相比两者A/H溢价不难发现,国寿溢价幅度在1.467、平安则在1.298。“现在,平安和国寿都已跌到了合理估值区,大跌跌出的是买入机会。”东方证券分析师王小罡表示。不过,他也指出,平安股价要企稳需过三道坎:一是年报,二是投放项目,三是3月份的小非解禁。

  ◇新闻链接

  1600亿:足够收购一家深发展

  据平安内部人士透露,这次大规模再融资绝非“突然袭击”。早在去年,平安就定下2008年初进行大规模融资计划,“因此,对消息公布后股价下跌是有预期的,大规模扩容必然会对市场产生压力。”

  对于募集资金投向,据王小罡分析,平安融资后无非是实施国内和海外两方面的扩张收购,“平安用所募资金收购规模类似于深发展这样的一个全国性商业银行绰绰有余。”在平安回归A股时,马明哲曾公开表示“平安要做大综合金融集团”,接下来几年的重点会放在发展银行业务上,指出“深商行(即平安银行)不会一条腿走路”。

  一资深行业分析师表示,平安此举是为了抢低成本收购的“时机”而放弃了高价位融资的“时机”。“如果从发行审批程序看,如果能顺利获批的话,那么平安在年中时就能拿到这笔巨款。而如果再推迟增发的话,平安很可能就要抬高收购成本。鱼与熊掌择取之下,平安选择了现时发行。”

    相关专题:

    中国平安增发


    新浪声明:    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