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去春又回 五粮液等赶趟造车冷暖自知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6日 02:20 证券日报
□ 本报记者 矫 月 这是个造车疯狂的年代,五粮液、波导、新飞和奥克斯等各大集团的造车计划纷纷启动,在这里可以称之为追“车”一族。投资汽车带来的高增长率、利润和市场潜力,无法不让投资者趋之若鹜。正是这种思维造成了投资汽车领域的厂家越来越多,最终导致了轿车生产厂家从原来的“三大三小”到现在至少有23家的结果。 整个全球汽车厂的数量处于锐减局面,但在中国却出现了投资汽车过热的现象。汽车产业不仅仅看产量,还有配套、研发、售后等多方面的配合。可是,很多企业只是忙于赚钱,而忽略了其他环节。这种盲目的投资现象,直接造就了国内多家上市公司对汽车行业抱有不同寻常的梦想,成为不同寻常的“追车一族”。 1月12日,据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咨询公司首席分析师贾新光向本报记者介绍,我国的汽车准入制度一直相当严格,如设立整车生产厂家要经过国家批准;国外在华设立投资厂超过1亿美元要经过国务院批准;合资企业中,中方持股比例不能少于50%等等。 即使如此,严格的限制并没有阻挡“追车一族”的步伐,仍有不少企业对生产汽车兴致昂扬。 在我国国内证券市场上,这样的上市公司大致可分为两种:一是主营业务为汽车生产的企业,二是主营业务与汽车无关的企业。先不说原本生产汽车的企业是如何扩大生产的。要说所冒风险最大的就是第二种企业了,这类企业往往是因为主营业务业绩下滑,导致企业不得不将眼光投向其它能获取暴利的行业,而投资汽车领域便是能获得暴利的行业之一。但盲目的投资到并不了解的汽车行业也是不明智的行为。 几家欢喜几家愁。跨行业生产汽车的公司能真正成功并获利的企业可以说是寥寥无几。 从历史资料来看,虽然想要投资汽车领域的集团多如繁星但真正要进入上市公司的并不多,记者从中选出了具有代表性的四家上市公司,分别为:夏新电子(600057)、五粮液(000858)、悦达投资(600805)和波导股份(600130)。这四家公司的主营业务都与生产汽车无关,却因相中投资汽车行业将获取的暴利而相继开始各自的造车计划。可到最后能成功的又有几家呢? 夏新电子造车 昙花一现 夏新电子的造车计划如同烟花一样短暂,从提出到否决,造车计划在前后不足半年的时间里便无疾而终。 2004年3月29日,夏新电子对外公告称,公司拟以自有资金投资1.75亿元,与南汽集团共同组建合资公司,联合生产汽车车身等产品,公司将占合资公司50%的股份,随着手机产业利润的下降,夏新准备生产汽车配套产品,开辟多元化市场。可是此公告贴出后便没了下文,自有资金投资1.75亿元的使用也遭到众多质疑,导致夏新电子投资汽车领域的彻底失败。 2003年由于国内手机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价格战和同质化竞争使得该领域的平均利润率大幅下跌,涉水该行业的手机厂商超过30家。夏新电子的造车计划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开始的。 无论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录像机热、影碟机热,还是近几年的手机热、汽车热,3C热、3G热,哪一样都少不了夏新。对于夏新是“追新族”的评价,夏新电子一位中层人士称:“应该说我们是‘追利族’,哪里有高利润,我们就往哪里钻。” 可以想像以这种不认真的心态去投资汽车领域结果只能是一场空。2008年1月10日,当记者向夏新电子董秘办公室询问此事时,对方则回答:“投资汽车领域的事已经是很早以前的事了,公司决定后没多久就放弃了。” 夏新电子跨入汽车领域的机会一晃而逝,但也是必然结果。相对于夏新电子的落马,五粮液的投资失败则有些可惜。夏新电子是由于业绩不佳而投资汽车领域,但五粮液则是想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多余资金寻找出路。 五粮液迫于压力退出造车 据资料显示,思美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2002年12月正式与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协议,答应为五粮液集团提供cimarronE和QuickNC的最新版本及全套解决方案,并承诺利用多年来在汽车模具行业中积累的专业服务经验,协助五粮液集团解决在产品制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五粮液的模具工厂分两个部分,一部分专做高精尖的零件及模具,如飞机上的一些齿轮等;另一部分就是专门做汽车模具。五粮液集团总裁王国春当时对媒体介绍,仅模具工厂的设备投入就达到了10亿元。由于做模具,于是就有了五粮液涉足汽车制造业的说法,对此,王国春不置可否。 五粮液于2006年8月提出逐步收购五粮液集团控股99%的普什集团的计划,可是收购普什集团的同时,也将其生产汽车模具的业务带入上市公司,而这也正是机构投资者们所担心的。 “如果五粮液涉足汽车制造业,其主业将分散,不利于经营,其利润水平也必将大打折扣。”财富证券资讯部经理杨孟华称。 2006年11月便有媒体报道称,五粮液的这个计划遭到众多机构投资者的反对。五粮液迫于机构投资者压力,放弃造车计划。 记者于2008年1月14日联络五粮液的董秘办公室打听事情经过,但对方推说:“事情已经过去很久了,而且公司目前也没有任何进入汽车行业的想法和方案。” 不同的环境,同样的结果。夏新电子与五粮液都在计划提出不久便遭流产,可见隔行如隔山,此话不假。 “千里马”成功之路 但是“追车一族”的下场并不完全如此。 原本生产拖拉机的悦达投资在与东风汽车公司、韩国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联合后,共同组建了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悦达投资在这家公司里同参股了25%的股份。虽然股份不多,但正是这个合作项目成为了悦达投资不可或缺的主营业务之一。 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主要产品有千里马、嘉华、远舰、赛拉图系列车型均引自韩国起亚先进技术打造,极具市场竞争力。 进入2003年千里马上市72天创下销量1000辆佳绩,1.6L同级别车型3月份销量第一,6月份再次创下了单月销量4848辆的历史纪录。8月8日推出内外兼修、性能得到全面提升的升级版"千里马II"平均每天销售300辆,接受订单4000多辆。到10月11日销售再攀新高,突破4万销量。 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被业内人士誉为2003年紧凑型轿车的“领跑者”,所生产的“千里马”和“普莱特”两个系列的轿车销量一路飙升,势头迅猛,已经成为公司最有发展潜力的利润来源。 千里马在汽车市场上的活跃让悦达投资尝到了甜头。2007年9月,悦达投资联合另两家合资者对东风悦达起亚增资2.2亿美元,其总投资7.59亿美元,设计年产能30万辆整车和25万台发动机的汽车第二工厂项目。随着第二工厂的逐渐投产,东风悦达起亚至2010年将具备年产43万辆的产能,拥有7款以上车型。 不可否认,悦达投资在汽车领域获得了丰收,遗憾的是由于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使用的是韩国的技术,公司本身也没有自主品牌,造成公司还无法跻身于国内汽车巨头之列,但其为悦达投资带来的利润也是可观的。 “追车”多年的波导股份 不同于已经获得成功的悦达投资,波导股份完全算得上“追车一族”这一称号。 当时的波导股份与夏新电子的境况相同,2003年在国内手机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大环境下,波导的主营业务收入(手机业)从2003年起一直呈下滑趋势。2003年时波导的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8亿元。但2005年波导出现亏损,净亏损额高达4.71亿元,同比下降327.13%。而2006年年报显示,波导主营业务继续下滑,仅为67.4亿元,同比下降25.53%。盈利状况则有所改善,净利润为3058.5万元。 在手机销量不断下滑的状况下,波导迫切寻找新的产业项目。早在2003年10月,波导股份的第二大股东波导科技,通过收购了无锡威孚和无锡水星持有的无锡车身公司58%的股权,成为控股方,并由此宣布进军汽车业。 当时的背景是,在当年1月,南汽集团在江苏无锡惠山经济开发区,成立无锡汽车车身有限公司,并将南汽集团在南京生产英格尔轿车的生产线全部迁往无锡。新厂占地面积约600亩,项目总投资2.5亿元,注册资本为1亿元。南汽集团持股35%。 与波导首次造车时通过和南汽合资、曲线进入汽车市场的想法不同,波导这次造车选择了单独申请牌照,并使用自有品牌进军汽车业的主要思路。但波导后来因无法获得造车牌照而撤资;随后,由于国家发改委出台新规定提高了造车的门槛,使波导造车成为“悬案”。 让人佩服的是波导股份并没有因此气馁。2005年7月传出波导收购神马,曲线获得造车资质的消息。而随着神马迁建项目的实施,波导造车终于浮出水面。 功夫不负苦心人,据发改委公告,多年位居国产手机销量冠军位置的宁波波导已于2007年末获得国家发改委的正式批文,获得生产汽车发动机的资格。 波导集团曾表示投资汽车业的是波导科技,而非上市公司部分。不过,2007年以来波导股份季度报告一直亏损,在这种情况下,波导股份股东之一波导科技仍然进军汽车领域,不由让人起疑:投资汽车业将来会不会成为上市公司部分呢?恐怕要看他将来的业绩如何了。 拿到了汽车项目生产牌照的波导股份终于苦尽甘来,但是此时的汽车市场和几年前小猫三、两只的汽车市场相比已大大不同,昔日的小猫如今已长成了猛虎。 有专家认为,相比2003年波导初次涉足汽车业的市场情况,经济型轿车的价格竞争已经趋于惨烈,包括天汽夏利、奇瑞等厂家也在市场上扮演了主要角色,作为市场新入者的波导,在规模和成本控制上均处于劣势,选择低端经济型轿车入市,将难以达到通过汽车制造缓解手机竞争加剧带来的利润压力的目的。 据发改委有关人士透露,目前国内整车生产企业数量超过100家,按企业集团统计也有80家。信达证券分析师刑海芝介绍,目前国内前5大汽车集团的市场占有率约60%,市场集中度甚至比2004年的69%下降了9%。而当前以产量计算的美国汽车工业排名前三的企业市场集中度达到了85%。当行业盈利能力开始下滑,企业数量减少也就成为必然。 从上汽吞并南汽一事隐隐透露出汽车行业的整合并购正悄然的展开。这对刚刚进场的波导股份来说,造车之路依旧漫漫!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