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浦发银行为什么预增60%股价却下跌5%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6日 21:33 理财周报

  理财周报专栏作者 桂浩明/文

  2008年第二个交易日,浦发银行献上了新年礼物:当天公布的2007年业绩快报显示,净利润同比增长了60%。对于这个总流通市值高达1800亿元左右的公司来说,这无疑是一大利多。

  按理,这样的消息公布,其股价该上涨才对。尽管有这样的利多,浦发银行股价却不涨反跌,当天以下跌5%报收,跌幅位居沪市第二。

  怎样看待浦发银行市场表现呢?有人认为,这是非常典型的“利多出尽成利空”现象。以前,大家对浦发银行的业绩增长有着很高的预期。近期,也正是这种预期支撑了其股价从去年12月中旬起连续反弹,累计最大涨幅超过20%。

  而随着业绩快报披露净利润增长60%,利多似乎得到兑现。以1月2日收盘价计算的静态市盈率是42.5倍,市净率是8.20倍,这两个指标都不能算太低。于是,自然出现部分短线资金的离场。面对突如其来的大量抛压,浦发银行股价免不了低开低走,演出了一场“见光死”。

  “见光死”缺乏理由

  认真分析一下,这样的解释是严重缺乏说服力的。原因很简单,人们买股票,并不仅仅是着眼于过去的业绩,而更关注未来成长性。浦发银行2007年的利润总额104亿元,但税后利润只有55亿元,由此可以看出其所得税税率高达47%。而在2008年,两税合一之后,浦发银行将执行25%的所得税税率。即便它在2008年的利润总额同2007年相比没有任何增长,那么其税后利润也能够达到78亿元。于此,动态市盈率将大幅下降。

  根据浦发银行的实际情况——特别是它相对平稳的信贷增长、极低的坏账以及覆盖面很大的拨备,人们的一致预期是该公司2008年业绩将继续大幅增长,税后利润有望达到100亿元。

  还是以2008年1月2日的收盘价计算,每股税后利润为2.27元。据此,动态市盈率会降到23.4倍左右。从这个角度来说,浦发银行现在的股价,不是被高估了,而是严重低估。

  更何况,上海还有以浦发银行为平台,整合金融产业,打造国际金融中心的考虑。从这个角度出发,浦发银行在公布业绩快报之后的“见光死”,显得缺乏理由。

  但“见光死”是个现实,而且上述对浦发银行2008年经营状况的预测分析,早就见诸公开信息及相关研究报告。应该说,市场对此能够完整地予以了解。那么,这是否意味着,现在的投资者不能接受一个2008年动态市盈率不到25倍的股票呢?

  如果是这样的话,情况倒很严重。很难一一判断为什么会有人会在浦发银行业绩大幅增加的时候予以抛售。重要的是,人们需要从中判断背后的思维与行为逻辑。否则,“60%增长=5%下跌”就会成为笼罩在市场上方的阴影,并将在根本上制约新年股市业绩浪的出现。

  机构持谨慎心理

  从浅层次来说,人们确实不能回避市场上出现的类似现象,即有相当一批投资者热衷于短线交易,比较看重股票在某一阶段的价差。

  具体到浦发银行来说,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股价出现20%的上涨。如果仅仅关注短线收益的话,确实有及时获利了结的必要。

  事实上,从披露业绩快报前一天的行情来看,就已经有了冲高回落的态势,表明市场对浦发银行的短线目标位还是有相当一致的预期。如果仅仅是这样的原因,应当不至于让浦发银行在前一天震荡回落后,翌日加速下跌。这就提示人们去注意在该股短线调整的背后,还有其他因素在起作用。

  最近一段时间,银行股总体走势不理想。这里面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不容忽视,这就是人们在对该行业基本面的判断上出现了分歧。尽管在这之前很多研究机构对2008年市场判断中,几乎都把金融业作为作热点加以推荐。

  但是,随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将实施了多年的稳健的货币政策调整为从紧的货币政策,并且不久之后央行宣布不对称升息。对于形势会怎样发展,恐怕很多人缺乏预期。

  这样一来,就会对2008年的宏观调控存在很多疑虑。客观而言,也正是这种疑虑,使得众多机构在岁末年初的一段时间内,不敢或者无意放手在股市中操作。

  近期大盘蓝筹股的萎靡不振与其他中小市值股票的明显上涨,形成了很大的反差。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与持有众多大盘蓝筹股的机构投资者谨慎心理有关。

  虽然大家都承认浦发银行在2008年业绩会很好,但是对于2009年乃至以后几年似乎缺乏信心——因为无法判断现在从紧的货币政策以及不断强化的宏观调控措施,会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带来什么。也因为这样,一些人不再重视浦发银行2007年、2008年的业绩,而看重它目前不算低的市盈率与市净率。

  “60%增长=5%下跌”发生在浦发银行上,何尝不是反映了市场上的一些主力机构对未来行情的某些看法?

  投资者误解政策预期

  笔者想要说的是,虽然人们普遍对新年的股市行情寄予希望,并且从去年年末起,大盘就逐渐有了起色。但是,还不能认为一波大行情即将到来。

  尽管呈现在目前市场上的“八二现象”,使得盘面很热闹,但很显然,这在本质仍然属于个股行情。因为占有最大市值的股票拒绝上涨,甚至还逆势下跌,这种情况下股市不可能出现真正意义上的上涨行情。

  一个极端的假设是,如果类似浦发银行这样的大盘蓝筹股不断出现“见光死”行情,那么随着市场平均市盈率的下降,那些题材股还有多大上涨空间呢?它们所面临的巨大的估值压力,足以使得其看似轰轰烈烈的上涨行情被逆转。

  接下去的问题是,像浦发银行这样的大盘蓝筹股,能否摆脱“见光死”的命运?

  应该说,这种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简单来说,现在不少投资之所以对大盘蓝筹股的走势心存疑虑,主要问题是对宏观调控缺乏稳定预期。人们不妨反过来想,中国经济不是依然要保持10%左右的高增长吗?既然要“又好又快”增长,那么就很难想象整个经济运行会骤然减速。说到底,宏观调控也好,从紧的货币政策也好,都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服务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人们似乎没有必要过度担心那些大盘蓝筹股的业绩。回到浦发银行的话题上来,它之所以会“见光死”,在很大程度上是人们在政策预期上存在误解,或者说是对于宏观调控有着过度的担忧。

  大盘蓝筹开始有所动作

  一段时间以来大盘蓝筹股的走势不佳,在很大程度上因为上述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认识会不断推高,同时从紧的货币政策的落实也会明朗,这就会使得人们对宏观调控的预期趋于稳定。

  有了这样的前提,必然会出现资金重新向大盘蓝筹股回流的局面,而且其回流的重点一定是那些业绩优异、增长明显的公司。

  有意思的是,在浦发银行公布业绩快报的次日,其股价一改前一天的低迷,出现了明显的上涨。同时,人们也注意到,此时还出现了钢铁、有色板块中的大盘蓝筹股有所动作的局面。有人说,市场热点开始切换了,机构投资者对后市的认识开始趋于积极。

  这种分析不是没有道理。不管怎么说,面对经济持续高增长的格局,却担心代表性企业业绩增长出现大的问题——这多少不符合逻辑。有鉴于此,人们对大盘蓝筹股的启动以及受此推动而出现的股市上涨,要有一定的信心。人们要相信,市场正在恢复理性,它的有效性也在增强之中。

    欢迎订阅《理财周报》!
    订阅电话:020-87385997(广州),
    各地邮局订阅电话:11185,邮发代号:45-138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