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华企业改道先配售后注资 资金弃阵股价狂泻50%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3日 01:11 理财周报
理财周报记者 吴非/文 从38.15元到18.94元,中华企业只用不到60个交易日,散户一片哀叹。 不仅是散户,机构情况也不妙,三季报中前10大基金的持仓量都在600万股以上,其资产缩水也都已上亿元。 理财周报记者获悉,部分机构已经悉数出货,也有机构仍在坚守。多家相关机构人士表示,集团的资产注入似乎不是短期就能完成的,“最起码也要等到明年春天上海市政府换届之后。”而这也正是上市公司现在实施配股计划融资的原因,“因为上市公司缺钱缺地是个现实,既然缺地问题暂时很难解决,那就只好先解决融资问题了。” 资产注入延后 公开配售先行,资产注入延后,这正是此前大盘上涨而中华企业股价大幅下跌的主要原因,而近期大盘的进一步下挫又带动了股价的进一步下探。 “其实当时买入的主要原因就是资产注入的预期,毕竟公司质地虽然不错,但是也只能算是一家中等的企业。”一家已经退出中华企业的机构人士说,“退出的主要原因是风声变了,最起码本来较为明显的预期变得模糊了,而市场一旦走坏,这类‘题材鲜明’的股票是最大的受害者。” 而风声的变化主要就是资产注入的延后,“前一段时间里市场里有声音认为中华企业和金丰投资存在同业竞争,母公司会把部分资产注入金丰投资,但我个人认为可能性不大,因为金丰投资是做房地产服务的,中华企业是做房地产开发的,两者同业竞争并不严重。”一家仍然身在中华企业的机构人士说。 资产注入缓慢的原因既有大股东上海地产集团的人事问题,也有大股东旗下资产梳理难度的关系。“典型的国企病,效率低下。”北京的一位研究员说。 不过,机构对于资产注入的预期仍然非常强烈,但是时间表已经延后至明年春天后。“大股东愿意掏出真金白银参与配售,说明还是愿意扶持上市公司的。”前述研究员说。 实际上,上市公司也确实很大股东的相关资产。一方面,这可以解决大股东和上市公司的同业竞争问题,改善上市公司形象;另一方面上市公司本身缺地严重,“在土地储备方面下半年以来公司仅获得了2个项目,合计的建筑面积为13.84万平方米,加上上半年获得的2个项目,今年以来的新增建筑面积为22万平方米,预计仅为今年竣工面积的一半,相对其他房地产上市公司其获得土地储备的速度显得较为缓慢。”台湾凯基证券研究员廖明正认为。 而市场也对大股东上海地产集团庞大的资产充满遐想。资料显示,上海地产集团于2002年11月成立,注册资本42亿元,旗下资产包括中华企业、金丰投资、上海房屋置换股份有限公司等;还有被授权经营的上海中星集团有限公司、上海闵虹集团有限公司等。这些资产的规模已经远远超过中华企业,一旦注入就相当于再造了多个上市公司。 机构无奈参与配售 “其实,机构当然希望大股东不要掏钱了,直接资产作价,但是确实做不到,公司的资金状况又比较差,资产负债率达到64%的较高水平,急需资金,所以配股价估计不会太高。”前述研究员说。 业界对配股决议通过普遍乐观,因为参与配股的大股东肯定会投赞成票,这样流通股东即使阻碍,成功可能性也不大,何况资金所投项目并不差,机构参与配售也很正常。 中华企业的配股公告称,拟向全体股东按每10股配售3股的比例配售2.72亿股,配股价格参照当时股格,预计融资30亿元。按照这种说法,配股价极有可能在11元左右,这相当于28日收盘价的6成。如果是这样,那应该是一个不错的折让,因为研究员普遍预测中华企业扩大股本后2008年的每股收益在7毛以上,有的预测甚至达到1元。 这也正是11月29日中华企业2007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上配股决议以接近100%票数通过的原因。虽然没有能够以配股为契机解决大股东同业竞争问题、让上市公司没有成为大股东房地产资源整合的平台,机构应该对未来的整合充满信心。而在这一轮房地产资源整合的浪潮中,中华企业的表现已经远远落后于同行。 面对已经被腰斩的股价,机构是否还有继续斩仓将取决于大股东的意愿,而这也将决定未来股价如何演绎。 欢迎订阅《理财周报》!订阅电话:020-87385997(广州), 各地邮局订阅电话:11185,邮发代号:45-138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