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蓝黑配:另类视角下的另类并购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5日 12:29 《新财经》

  “蓝黑配”

  另类视角下的另类并购

  文/ 陈 述

  三年前,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公开场合表示:三年内,要给不能达到行业三甲的企业找“婆家”,引入战略投资者或“关停并转”

  如今,三年期限已到,面对始终徘徊在三甲之外的蓝星集团,国资委默认了美国黑石集团的入股,蓝星集团也成为首家外资入股的央企

  9月11日,中国蓝星(集团)

  总公司旗下三家上市公司

  蓝星清洗沈阳化工星新材料同时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蓝星集团将引进全球最大私募股权基金百仕通集团(黑石集团)为战略投资者,后者增资最高达6亿美元认购蓝星集团20%的股份。自此,一度被媒体爆炒的黑石收购蓝星股份的传闻终于尘埃落定。

  黑石迂回入股蓝星

  黑石集团是美国最大的私募基金公司,蓝星集团则是隶属于中国化工集团的一家国有企业。

  8月初,传闻一出,网上立即骂声一片,“卖国贼”、“出卖国有资产”等罪名纷纷砸向蓝星集团董事长任建新。

  任建新虽然并未正面回答相关问题,但8月底,针对蓝星集团拟对旗下上市公司股权出售,以及黑石集团拟入股蓝星集团等内容发布了澄清公告。公告称:“蓝星集团目前仍继续在与多家潜在投资者(包括黑石集团)就引资事宜进行洽谈,尚存在不确定性。”

  十几天后,“蓝、黑”顺利结合。

  虽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多年,但外资入股央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商务部、国资委等政府机构是很难跨越的坎。然而,黑石做到了,它的聪明之处在于,不惜将自己打造成混血儿。

  购买蓝星股份之前,黑石先与中国国家外汇投资公司牵手。在黑石进行的全球首次公开发售中,中国国家外汇投资公司斥资30亿美元购买了黑石近10%的股份。自此,这个纯正的外资企业一下子拥有了中国国资股东背景的私募资金。

  据了解,黑石集团与蓝星集团最早于2007年6月份就开始接触,只是由于收购价格始终没有谈拢。如今,黑石如此痛快地拿到蓝星集团20%股份,除了适当提高收购价格并降低持股比例外,与其拥有国资背景不无关系。

  对于黑石集团来讲,蓝星集团是其入股的第一家中国央企,并且今后的入股目标也圈定为具有政府背景的央企。可想而知,黑石非常在意“中国概念”对其自身股价的助力,从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投资收益。对于蓝星集团来讲,获得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势必为其追求多年的规模化经营奠定基础。

  如今大局已定,被问及对“卖国”言论的看法时,蓝星集团宣传部某高层人士对此做出正面回应:“这不是卖国,而是爱国。衡量一个企业是否爱国,不在于它使用谁的资金,也不在于它姓什么,而在于企业自身是否有发展潜力。谁收购谁并不重要,这是陈旧的思想。企业要想走向世界,不要管手段,只管目标。前提是符合国家法律法规。”

  蓝星集团:市场锻造出的央企

  在蓝星人看来,蓝星集团既不是国企,也不是民企,“我们承担了国有企业的义务,但并未享受国有企业的待遇。蓝星集团发展到现在,不是国家给的,是市场自由竞争创造的价值。”该高层人士这样告诉记者。

  据了解,蓝星集团成立之初的1万元借款是由国家提供,因此定性为国企。但之后的企业运营完全是市场化操作,自负盈亏。

  话虽如此,蓝星集团众多的顺利收购行为不得不让人们联想起它的国资背景。这个出身国企,拥有民企血脉,最终优先享受外资增资入股的蓝星集团应该算是一个另类。它深知拥有国企背景的优势,了解民企市场化机制的益处,同样懂得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提升自身价值。

  蓝星集团发布收购公告前的两个星期,笔者对蓝星集团进行采访,对方承认了收购意向,但对其中细节含糊其辞。在此期间,蓝星系的股票一路高歌。星新材料、蓝星清洗和沈阳化工全线上涨,多次封在涨停板上。

  如今,“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日子终于过去,蓝星系股票走势反而出乎意料。黑石投资蓝星集团的公告一出,蓝星系股票不涨反跌,沈阳化工、蓝星清洗和星新材料均是连跌数日,短线资金惨遭重创。

  业内人士指出,“提前放出利好消息,引发股价飙升是资本运作惯用的诱多战术,这样的资本运作往往意味着获利丰厚。”利用公告前的时机向市场放出消息,拉升自家股票或引跌对手股票,这是很多资本运营高手惯用的手段。

  靠并购挺进世界五百强

  2004年,蓝星集团的创始人任建新领衔重组了原化工部所属的企业,命名为“中国化工集团”,并将蓝星集团划为全资子公司。大树底下好乘凉,中国化工集团仅用一年的时间就并购了18家企业,其中包括对外资的收购。

  对于这样频繁的大规模收购行为,业内人士表示担忧,“走得太急太快容易留下隐患。”同时,蓝星集团每收购一家企业之后,都会进行大规模裁员,有一部分员工被安置到马兰拉面等下属企业,更多的人员则被迫下岗。但蓝星集团并未就此减缓收购步伐,追求规模依然是其不懈努力的目标。

  面对业内众多“庞大不等于强大”的质疑,蓝星集团高层认为,蓝星集团的收购是有方向和目标的,“收购企业的初衷大都是为了获得对方的技术”。

  2006年,蓝星集团收购了以生产蛋氨酸为主的法国安迪苏集团。在此之前,蓝星接手了化工部在天津的蛋氨酸厂。当时,这个厂无法解决蛋氨酸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跑冒滴漏”问题,处于停产状态。而这个技术在法国的安迪苏集团已经非常成熟,但他们并不接受向天津的蛋氨酸厂进行技术培训的要求。为解决问题,蓝星集团决定收购安迪苏集团,进而拥有了该技术的使用权。

  中国化工集团及其子公司蓝星集团的发展战略是不搞平地企业,即使投资新建项目,也以原有企业做依托。中国化工集团成立后,先后投资100多亿元新设企业,引进装备,但所有新建项目都是在收购企业的基础之上。在蓝星看来,这样的兼并收购方式节省了时间和成本,“我们收购的企业大都是破破烂烂、负债累累的企业。”

  蓝星集团收购了许许多多的非行业龙头企业,而且被收购企业的资产状况并不尽如人意,蓝星集团是否拥有扭转乾坤的能力,是否会因为资金链过度绷紧,导致无法转身的尴尬呢?

  据笔者了解,蓝星集团在中国的下属企业多达150多家,产业分布广泛。而任建新将近三年的目标定为:将中国化工集团打造为资产和销售收入均超过100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力争跻身世界五百强。

  一个另类的央企,是否会因黑石集团的入股而挺进世界五百强,我们拭目以待。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