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近九成公司三季报盈利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1日 10:27  新京报

近九成公司三季报盈利

  元器件:净利增408.75%;石油行业:净利增582.64%;家电业:净利增281.9%。 新京报制图/丁华勇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1324家上市公司盈利,增速环比放缓;工行等十公司贡献五成利润

  昨日上市公司第三季度报告披露完毕,与去年同期可比的1504家上市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加64%,这一增长维持了上市公司中报的利润增速,与此前券商和基金对第三季度的预期相差不远。同时在中石油3.3万亿资金解冻的推动下,昨日沪深股指再度上扬,盘中沪指再触6000关口。

  十家公司贡献五成利润

  据天相投资的统计数据,截至昨日披露三季度报告的1519家上市公司共创造净利润5656亿元,其中投资收益共计1826亿元,占利润总额的比例为22.06%。但如果除去非金融类公司,这一比例大幅下降。非金融类公司实现投资收益585亿元,占其利润总额的比例为13.61%。

  单从第三季度看,1519家公司7至9月实现净利润总额2024.12亿元同比增幅119.27%。但较之上一季度(剔除新上市公司后),第三季度净利润环比增长幅度-1.46%,出现负增长。

  前三季度盈利的上市公司达到1324家,占全部上市公司的87.16%。但在这些公司中,大盘公司仍然贡献了大部分盈利。据《证券时报》的统计,前100家利润大户今年前三季度共计实现净利润4606.71亿元,占全部样本公司净利润总和的81.45%。而今年上半年这一数字为80.39%。

  工商银行仍然是沪深两市贡献利润最多的大户,前三季度净利达到633亿元。沪市前十大市值公司(剔除10月份上市的中国神华)的盈利总额为2858.5亿元,占去1519家上市公司的利润总额的50.5%。

  在上述十家公司中,金融公司占到7家,包括5家银行和2家保险公司,另外两家分别为中石化和中铝。金融股盈利情况也与其在指数中的权重相适应,全部14家上市银行和两家保险公司的净利也达到2581亿元,占上市公司利润总额的45.6%。

  分析师指出,随着未来中国石油、中国移动等大型公司在A股市场的继续登陆,上市公司利润分化现象或将进一步深化。

  个股盈利能力增强 ST浪莎领跑

  从每股指标来看,2007年前三季度的加权每股收益达到0.2828元,较2006年前三季度的0.1888元增长了49.75%,个股的盈利能力均有所上升。

  从公司看,今年1至9月沪深两市每股收益超过0.5元的上市公司有210家,去年同期为100家;超过1元的有58家。其中,ST浪莎以每股盈利5.03元成为两市每股收益最高的公司,中国船舶以4.41元的每股收益紧跟其后;但ST浪莎5.03元的每股盈利大部分来自于一次性债务重组收益和投资收益,因此在股价表现上,ST浪莎昨日报39.9元,中国船舶股价已经逼近260元。

  另外,吉林敖东潍柴动力中信证券驰宏锌锗等8家公司每股收益也都在2元以上,辽宁成大等多家公司每股收益也逼近2元大关。

  净资产收益率的变化也反映了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提升。2007年前三季度上市公司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9.87%,2006年前三季度这一数字为7.5%,同比上升了2.37个百分点。

  如果分行业考察,石化、有色金属和贸易是今年前三季度净资产收益率最高的行业,分别达到了16.02%,15.62%和14.48%。

  地产、石油利润增幅超整体水平

  分行业来看,受油价飙升的影响,石油行业净利增长最快。据天相投资的统计数据,按行业分,石油行业净利润同比增幅为582.64%,但石化行业则没有受到这一利好的影响,与石油板块的高增长相比,石化板块利润增幅仅有48.84%。尚落后于市场平均水平。

  另外两类净利增长较快的行业是元器件和家电,其净利增幅分别达到408.75%和281.9%。

  地产股的业绩表现也好于市场平均水平。中报以来不少机构对于政策调控下的地产行业的看法存在分歧。

  分类统计显示,前三季度地产类上市公司净利增长接近八成,这一数据甚至高于中报的净利增幅。Wind资讯统计发现,56家有可比数据的房地产上市公司今年前三季度的净利润总额达到了97.79亿元,上年同期为54.56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了79.23%。

  前三季度利润的大幅增加也使得市场对于估值上升的忧虑稍有减缓,如全年盈利较2006年增长70%,在目前股价上,全部上市公司至2007年底的市盈率加权平均值将回到40倍左右。

  银华基金在四季度投资策略报告中表示,三季度上市公司再次出现盈利大幅增加,这表明股价对于公司基本面的反作用已开始显现。同时,上市公司也更愿意真实甚至是过度释放业绩去促进股价的提升。虽然经济增长速度可能因为经济结构转型和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而放缓,但制度变革对公司释放业绩的驱动力依然强劲,上市公司全年业绩超预期的可能依然较大。

  本报记者 吴敏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查看该分类所有股票行情行业个股行情一览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