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证券市场周刊》研究发现,亚盛集团的资产真实性多处存疑
本刊特约作者 张彤/文
亚盛集团(600108)三季报显示,2007年1-9月起实现净利润2302.26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了近52.38%。表面上看,业绩增长幅度较大,但实际上,今年前三季度的净利润仅比上年同期增加了785.48万元,折合每股收益仅有0.005元。
据亚盛集团称,业绩增长主要是因为公司在2006年实施了资产置换,其后盈利能力得到了提升。然而我们却发现,亚盛集团所称的资产置换存在颇多疑问。
分公司从天而降?
亚盛集团所称的资产置换,是指2006年10月10日,亚盛集团将其持有的隆兴分公司的全部资产和负债、控股子公司甘肃亚盛诚信商贸有限责任公司90%的股权,与公司控股股东甘肃亚盛盐化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盐化集团”)持有的部分农业经营性资产(含相关负债)进行的置换。
上述亚盛集团置出的资产价值为5.73亿元,其中甘肃亚盛诚信商贸有限责任公司90%的股权价值仅540万元,可忽略不计。亚盛集团2006年9月20日公告显示,截至2006年6月30日,置出的隆兴分公司总资产账面值为5.83亿元,负债0.14亿元,账面净值为5.69亿元,资产负债率仅有2.38%。
资产负债率仅2.38%,表明其资产质量状况良好。不过关键是,截至2006年6月30日,亚盛集团已经有高达4.08亿元的银行借款到期无力偿还,同时账面上货币资金仅有4071.8万元,资金链已经出现了非常严重的问题。这与隆兴分公司仅2.38%的资产负债率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比,在资金极其紧张的情况下,亚盛集团竟还有负债率如此之低的分公司置出,难免让人感到疑惑。
亚盛集团称,隆兴分公司2004年12月14日成立,主要从事工业硫化钠及黄色低铁片状硫化钠的生产和销售,然而遍查亚盛集团的定期报告和公告,却没有任何关于隆兴分公司的信息。而在近些年亚盛集团母公司的收入之中,也没有出现过任何与硫化钠及黄色低铁片状硫化钠产品相符的收入,资产负债率仅有2.38%的隆兴分公司似乎是专为此次资产置换而突然从天而降的。
数亿元资金去向何处?
亚盛集团公告显示,隆兴分公司资产以流动资产为主,该分公司的流动资产账面值为4.36亿元,占其总资产的74.72%。而截至2006年6月30日,亚盛集团母公司的流动资产为5.61亿元,粗略计算,扣除隆兴分公司的流动资产后,亚盛集团母公司剩余的流动资产为1.25亿元。
截至2006年6月30日,亚盛集团母公司的流动资产中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和预付账款三项(以下简称“应收款项”)合计达4.57亿元,占到公司流动资产总额的81.47%。此外亚盛集团母公司的存货为8877.98万元,占到流动资产总额的15.83%。应收款项和存货合计占到了亚盛集团母公司流动资产的97.3%。按此推算,隆兴分公司的流动资产同样应该以应收款项和存货为主。
在置出隆兴分公司之后,亚盛集团母公司的营业收入变化不大,同时在亚盛集团近年的定期报告中,都查找不到与隆兴分公司相关的收入,这说明隆兴分公司的收入较少。在置换出隆兴分公司后,截至2006年年末,亚盛集团母公司的存货为6874.49万元,仅仅较置出隆兴分公司前的8877.98万元减少了2003.49万元,这证明隆兴分公司的存货较少。
按此分析,隆兴分公司的流动资产应该以应收款项为主,存货则占其流动资产的比例不应超过10%,即在隆兴分公司的资产之中,应收款项的数额应在4亿元左右。
资料显示,亚盛集团从大股东盐化集团手中置入的新资产评估值为6.26亿元,其中无形资产的评估值高达6.05亿元,占总资产的96.71%,因此新置入的资产除会对亚盛集团的无形资产产生明显的影响外,对其他项目的影响微乎其微。
由于隆兴分公司的应收款项高达4亿元左右,将隆兴分公司置换出去,等于置换出4亿元左右的应收款项,因此置换完成后,亚盛集团母公司的应收款项应该大幅减少。但亚盛集团2006年年报显示,在置换出隆兴分公司之后,亚盛集团母公司的应收款项仍高达2.64亿元,仅比2006年6月30日时的4.57亿元减少了1.93亿元,这与隆兴分公司高达约4亿元的应收款项有着两亿余元的巨大差异。而截止到2007年9月30日,亚盛集团母公司的应收款项已经高达3.95亿元,与2006年6月30日时的4.57亿元已相差无几。
置换出隆兴分公司,等于置出了应收款项,但为何亚盛集团的应收款项不见减少呢?正常情况下,上市公司应该在年报和半年报中披露前五名欠款人的名字,但亚盛集团却从来也没有披露过。
截至2007年6月30日,亚盛集团的逾期借款仍高达3.90亿元,而截至2007年9月30日,亚盛集团合并报表后的应收款项已高达6.20亿元。一方面亚盛集团连银行债务都无力偿还,另一方面却任由数亿元资金以应收款项的形式流失,同时公司还长期隐瞒欠款人的名字不予披露,亚盛集团应收款项的流向及真实性均令人怀疑。
截至2007年9月30日,亚盛集团的预付账款和存货分别为2.34亿元和2.97亿元,合计已高达5.31亿元,而2007年1-9月,公司的营业成本仅有5.44亿元。目前亚盛集团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并不紧张,同时也不存在未来大幅涨价等因素,根本无需提前大量囤积,在公司资金面极其紧张,连银行贷款都无力偿还的情况下,预付账款和存货的金额却如此之高,远远超出了正常的比例,且这样的情况已经存在多年,鉴于亚盛集团极不正常的财务状况,亚盛集团预付账款及存货的真实性存在疑问。
固定资产虚无缥缈
存在疑点的不仅仅只是应收款项及存货,亚盛集团公告显示,截至2006年6月30日,隆兴分公司固定资产账面净值为1.45亿元,而新置入资产的固定资产评估值为255.27万元,此外从2006年6月30日至2006年年末,亚盛集团并没有进行过其他明显会影响固定资产数额的资产交易,因此在上述资产置换完成后,亚盛集团母公司的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应该减少约1.43亿元左右。
年报显示,2006年下半年,亚盛集团由在建工程转入固定资产的金额为1.05亿元,而同期亚盛集团母公司在建工程一项由1.21亿元减少至2931.10万元,净减少9203.17万元,该部分在建工程应转入固定资产。
就亚盛集团2006年三季报数据分析,上述在建工程是在2006年9月30日以后转入到固定资产的,因此粗略估算转入固定资产后计提的折旧金额应该在180万元以下,按此分析,亚盛集团母公司的固定资产净额应该因此增加约9023.17万元。
根据上述分析,由于资产置换,亚盛集团母公司的固定资产应减少1.43亿元,而因为在建工程转入,亚盛集团母公司的固定资产应增加约9023.17万元。截至2006年6月30日,亚盛集团母公司的固定资产净额为6.67亿元,按此计算,截至2006年年末,亚盛集团母公司的固定资产净额应在6.14亿元左右,而实际上截至2006年年末,亚盛集团母公司的固定资产净额仅为5.43亿元,与6.14亿元有着约7000余万元的差异。那么,这7000余万元的固定资产哪里去了呢?
2006年年报显示,亚盛集团从在建工程转入固定资产的主要项目是GYS花卉生产项目,该项目早在2002年的时候就已经出现在亚盛集团在建工程中,截至2003年年末,亚盛集团对该项目的投资已高达8384.81万元,之后亚盛集团对该项目的投入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截至2006年6月30日,亚盛集团对该GYS花卉生产基地项目累计投入9617.62万元,到了2006年年末,该项目转入固定资产9210.45万元。
由于GYS花卉生产项目转入固定资产的金额与亚盛集团母公司的在建工程减少额基本吻合,同时亚盛集团2006年由在建工程转入固定资产的金额累计仅为1.05亿元,因此可以判断,该GYS花卉生产项目应该转入了母公司的固定资产。
一个普通的花卉项目历经近5年的时间才开始转入固定资产,且截至目前仍有余额尚未转入固定资产,这本身就不合情理,而在转入固定资产后,亚盛集团母公司的固定资产增加额与GYS花卉生产项目转入固定资产的金额明显不符,这个所谓的花卉项目的真实性有多高呢?
截至2007年6月30日,亚盛集团在建工程金额为1.60亿元,涉及的项目超过20个,这其中有大量的项目已存在多年,且近年来投入非常缓慢或已停止投入,但这些项目一直长期存在于在建工程之中而不转入固定资产,这些在建工程项目的真实性又有多少呢?
无钱还贷为何巨资购地?
亚盛集团公告显示,在上述资产置换过程中,置入公司的资产为大股东盐化集团拥有的部分农业经营性资产,该资产账面总值3.64亿元,经评估后为6.26亿元;账面净值为3.26亿元,经评估后为5.88亿元,溢价高达2.62亿元。
虽然亚盛集团在资产置换公告中并没有披露所谓的农业经营性资产究竟是什么,但亚盛集团此后的2006年年报显示,上述资产主要为农业用地,评估值为6.05亿元。实际上,在2005年的时候,亚盛集团还出资2.60亿元收购了大股东盐化集团的两宗农业用地。
短短两年时间里,亚盛集团就收购了大股东8.65亿元的农业用地。然而,亚盛集团8.65亿元收购农业用地后,公司的农业收入却不见增长,在收购之前的2004年,亚盛集团的农业收入为3.34亿元,而完成收购后的2006年,公司的农业收入为3.56亿元,2007年上半年,亚盛集团的农业收入为1.48亿元,没有出现明显增长。
因此,我们有理由怀疑,亚盛集团从大股东手中收购上述农业土地之后,并没有对这部分土地进行利用,而是被闲置。
若亚盛集团现金充沛,有大量闲置资金,那么收购大股东的农业用地无可厚非,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亚盛集团连银行贷款都无力偿还,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何还要斥巨资收购大股东的农业用地呢?这些收购的土地是否真实存在呢?
由于亚盛集团的多次资产收购及资产置换,均没有相关部门出具的评估及审核等报告,这样的怀疑并非没有根据。
相关报道: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Topview专家版 | |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 点击进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