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贝尔斯登次贷危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31日 11:24 证券日报

  □ 本报记者 谢岚 胡潇滢

  “从光环上跌落下来的堕落天使”。

  导致贝尔斯登陷入困境的是它旗下的两支对冲基金,一支是贝尔斯登基金,另外一支是成立不满一年的高级信贷策略杠杆基金。在市场火暴的时候,这两支基金规模曾经一度超过200亿美元。然而,在次级债危机中,这两支基金资产大幅缩水。到2007年6月,贝尔斯登基金的资产损失达到10%,另外一支基金的损失超过20%。到了7月份,这两支对冲基金最终不得不宣告破产,投资者损失超过15亿美元。

  2007年8月5日,贝尔斯登宣布,由于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拖累旗下两只基金倒闭,公司负责此项业务的共同总裁和共同首席运营官沃伦·斯佩克特(Warren Spector)当天辞职。公司另一位共同总裁艾伦·施瓦特则成为公司惟一总裁。贝尔斯登表示,公司希望通过高层人员调整,令投资人重拾信心。

  2007年三季度,贝尔斯登净利润仅为1.71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61%,亦是贝尔斯登自1998年来遭遇到最大幅度的业绩下调。

  为缓解危机力挽狂澜,8月7日,贝尔斯登表示要在

资本市场上募集23亿美元。随后,9月10日,英国亿万富翁约瑟夫·刘易斯(Joseph Lewis)向美国
证券
交易委员会(SEC)递交材料,宣称其通过旗下集团公司在过去一个月内以8.604亿美元的总价收购了贝尔斯登7%的股份,成为贝尔斯登最大的股东。

  此后,贝尔斯登期望能够继续寻找到合适的海外战略投资者出售其少数股权,而不少投资机构也纷纷抛出了橄榄枝,其中传闻最盛的包括“股神”巴菲特。然而,贝尔斯登仿佛更加青睐中国。如前所述,早在2006年春天,贝尔斯登就曾和建设银行方面有过接触,当时是为了开拓其在中国的业务的战略安排,那么时隔一年多之后,则又多了寻求强援获得融资这个更为迫切的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大约20年前贝尔斯登就有过进入中国市场的努力,不过最后却在法庭上收场。1987年,贝尔斯登与香港怡和策略达成协议,出售其20%的股份。不料,当年10月股市暴跌导致贝尔斯登股价下跌,怡和策略因此取消了此项交易。贝尔斯登随后起诉怡和策略,并获得了6,000万美元的赔款。当时领导此次诉讼的贝尔斯登管理人员之一就是吉米·凯恩。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