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信贝尔斯登联姻会否翻版高盛高华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7日 15:52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陶盈舟 北京报道 国庆前夕,本报曾独家报道了中信证券将有可能从贝尔斯登竞购交易的众多买家(包括巴菲特、美国银行、汇丰银行、中国建行等)中胜出,随着坊间传言的愈演愈烈,中信方面在10月18日发布了澄清公告,表示并未与贝尔斯登或其他相关方就收购贝尔斯登公司部分股份进行谈判,或达成任何意向及协议,同时承诺至少3个月内不再筹划同一事项。 然而随着该笔交易的浮出水面,中信的此前澄清似乎成了一个笑谈,事实上,几乎没有一笔交易能像中信与贝尔斯登这样毫无悬念。 获批指日可待? 现在看来,中信证券与贝尔斯登的合作与监管部门对外资进入国内证券行业的放行是息息相关的。据悉,双方早在七八月间就开始进行合作商谈,而监管层也是在最近一段时间内放宽了外资进入国内券商的限制。 10月23日,中信证券发布公告,宣布股票停牌,而原因是近日与贝尔斯登公司就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事项进行商议。随后某知情人士爆料,表示详细方案尚未得到股东大会和监管层批准。 “这笔交易的获批已经指日可待了,”中信证券的一位匿名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因为根本没有什么理由将贝尔斯登拒之门外。”在该人士看来,此次交易是贝尔斯登进入中国金融市场的大好机会,也是中信借助其力量初步登上国际金融舞台的机会。“对中信来说,这是个最佳介入国际金融市场的机会。”上述人士表示。 在贝尔斯登10月22日宣布的与中信证券达成的协议中,贝尔斯登将购入相当于10亿美元的中信证券可转换证券,日后可转换为2%的股权。而中信证券则支付10亿美元,购入相当于贝尔斯登6%股权的可转换信托优先证券。 此外,中信证券还有权在公开市场上购入贝尔斯登至多3.9%的股权,最终持股比例不超过9.9%。双方的持股量将来还可进一步提高。其中,中信证券投资的贝尔斯登可转换证券期限为40年期,但贝尔斯登购买的中信证券债券则有可能在5-7年内转换为股票。 目前看来,该笔交易一旦获批,将成为中美金融机构间同类投资项目规模最大的交易。就在中方监管层尚未批准的同时,根据境外媒体的报道,针对该笔交易,美国财政部将会就此展开调查,审查贝尔斯登呈交的相关文件,确定这宗交易是否危及国家安全。而贝尔斯登则必须说明这一投资对股东的影响,并提供中信证券的特定资料。 据悉,该笔交易的最终达成还需要中美双方政府的批准,由此看来,看似板上钉钉的交易是否会最终花落中信还需要时间来证明。 高盛高华的翻版? 作为华尔街四大投行之一,贝尔斯登公司已有84年的历史。由于饱受次级债风波的影响,其获利萎缩为近十多年来最严重的境地。“中信证券此时参股贝尔斯登是再合适不过的时机了。”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说。 在梅新育看来,贝尔斯登母公司及其亚洲业务的内在价值很高,如果是在往日,要参股的话条件恐怕会相当苛刻。次级按揭危机给了中信证券一个大好的机会。“毕竟,虽然贝尔斯登现在遇到了一些财务方面的麻烦,但是其人力资本、品牌价值等都依然存在,对于急需吸取海外同行经验迅速发展自己的中信来说,这是有价值的资产。”梅新育说。 在中信发布公告后,中信证券董事长王东明表示,本次合作将使中信得以增强其现有业务,并有能力为国内客户提供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我们的合作关系将有助于其客户更好的利用全球投资机遇。”王东明说。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在股权关系上的安排外,中信证券与贝尔斯登此次签订的全面合作协议最重要的是双方将在香港建立一家各自控股50%的联合企业,双方的合资企业将合并贝尔斯登的亚洲业务。 “旗下亚洲业务与中信证券的合作将会令贝尔斯登全球客户获益匪浅,”贝尔斯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长JamesE.Cayne表示,“在长期内会为公司贡献大量新收入并带来新的增长机遇。” 然而这样的合作却不禁让人想到分手在即的高盛高华。知情人士指出,导致高盛高华中外双方分手的主要原因在于双方的文化理念存在较大差距,争夺话语权的斗争从未平息。 据了解,按照《外资参股证券公司设立规则》的要求,合资券商的主要业务只能集中在投行。2004年12月2日得到证监会批准的高华证券与高盛联姻后,高盛拥有33%的股份,高华拥有67%的股份。随后双方由于产品线、内部流程、利润话语权等方面的不和谐,终于演变成中方合作伙伴的离去。目前,除了高盛高华,华欧国际、瑞银证券、中银国际、海际大和、华安美林等合资券商或多或少都面临话语权争夺的问题。 “双方五五控股肯定会涉及到谁说了算的问题,”中信证券的匿名人士分析,“尽管中信已经是国际化最高的券商之一,但是与贝尔斯登相比,还有不少的差异。”该人士表示,今后双方在文化上的差异以及在人事上的任命的纠纷可能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