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国建材下江南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3日 01:39 《IT经理世界》

  行业全面复苏,跑马圈地者纷至沓来,中国建材希望通过收购兼并来拓展南方市场。

  蔡一飞/文

  当杜自弘决定和中国建材集团谈一谈的时候,他已经买好了第2天去马来西亚的机票,在那里有一个“求婚者”在等着他。但是半小时后,杜自弘却决定退掉了机票不去马来西亚了。中国建材充分利用了这半小时。

  杜自弘最迫切需要的是资金,他最初的想法是出售一部分资产或者股权以缓解资金紧张。杜是浙江尖峰集团(600668.sh)董事长,这是一家以水泥和医药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水泥业务在过去几年并不景气,2006年更是导致整个集团亏损7500多万元人民币。

  中国建材总经理曹江林首先用6000万元人民币表达了诚意,这笔钱被投入到尖峰集团麾下的湖北大冶尖峰水泥厂,这是尖峰集团在浙江以外的第一个水泥生产项目,因为资金瓶颈导致项目进展缓慢,迟迟未能投产。

  即便如此,这半小时成交的谈判依然惹人侧目。要知道,外界一直传言中国的水泥业龙头安徽海螺水泥要收购尖峰集团。早在2007年第一季度,在尖峰集团的流通股股东名单上,海螺水泥就占据了第1、3、5共3个股东席位,加上海螺总部所在地安徽

芜湖的另外两家企业所持有的流通股,海螺系在尖峰集团的总占比达到4%。

  曹江林真正的底牌直到9月26日才被揭开。

  组建南方水泥

  9月26日,中国建材集团在上海宣布南方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35亿元人民币。中国建材首次踏足华东水泥市场,未来在浙江、上海、江西、湖南和

福建等省的水泥业务都由南方水泥全权负责。

  尖峰集团在其中的待遇是,出资1.05亿元人民币,持有南方水泥3%的股份;南方水泥成立后,尖峰集团旗下浙江尖峰水泥和南方水泥合资成立南方尖峰水泥有限公司,其中尖峰水泥以实物资产出资1.4亿元,占35%股份;同时,尖峰水泥和南方水泥还各出资50万元,成立南方尖峰水泥销售公司。

  “持股比例的选择是考虑了(尖峰集团)合并报表的需求。”曹江林说。尖峰集团对此安排显然也十分满意,集团总经理蒋晓萌公开表示,尽管尖峰集团将浙江水泥业务控股权给予了南方水泥,不过在潜力更大的湖北大冶,尖峰集团依然保持了60%的绝对持股,而销售公司“各占50%”,等于是将南方尖峰的销售权握在手中。

  有评论说,中国建材选择了最合适的方式进入浙江市场,在“收购方面规避了很多繁复的审批程序,中国建材掌握得恰到好处”。

  现在看起来,这几乎成为中国建材在华东4省1市收购兼并竞争中胜出的不二法宝——其一,参股南方水泥,有可能从中分享收益;其二,考虑对方合并报表的需求,选择适当的股份比例,并基本保持南方水泥对收购公司的控制权。

  中国建材与江西水泥(000789.sz)的合作可为佐证。考虑到江西水泥未来在区域内整合其他企业所要发挥的作用及其相对单一的水泥业务,江西水泥对南方水泥的持股比例较高,达到4%;而双方在合资公司中的股份比是50%对50%。

  在中国建材试图进入的另一个市场——湖南,由于没有足够大的水泥企业可以合作,因此在该地区的出资方是湖南省国资委,在南方水泥持股3%。另有消息说,为了进一步拓展南方市场,南方水泥还为未来收购预留了空间,目前持股12.5%的浙江邦达仅仅是代管这部分股权,随时可以将这部分股权出售给其他企业。

  除了证明中国建材的合资方案确实可行之外,拿下尖峰水泥对浙江省其他企业的影响也不容小觑,毕竟这个产量达到300万吨的企业在浙江省水泥企业中属于第一梯队。据了解,中国建材这场从2006年底开始的收购行动覆盖了浙江、江西、湖南和福建4省,除上述提及的公司以外,还收购了10家民营水泥企业50%~100%的股权,其中9家在浙江省,收购后水泥年产量接近3000万吨。甚至在南方水泥成立当天中国建材举办的“战略与规划研讨会”上,浙江三狮水泥董事长姚季鑫亲往祝贺,要知道浙江三狮曾经被浙江省政府寄予厚望,希望它能扛起整合浙江水泥市场的重任,如今三狮依旧孑然一身,也许某一天,浙江三狮也会和南方水泥谈婚论嫁。

  在成立南方水泥之前,中国建材通过旗下的中联水泥在淮海经济区拓展水泥业务,尤其在收购徐州海螺之后,年产量达到2400万吨,已经跃升为该片区水泥行业龙头老大。但就全国范围而言,中国水泥市场的主要消费区域在华东沿海,因此南方水泥的梦想是——“通过3年的时间,通过重组联合的方式,在东南地区的上海、浙江、福建、江西和湖南的水泥产能达到1亿吨”。

  这将有望占据华东30%的市场份额,一个可以与之比较的数字是,目前海螺集团的水泥年产量也仅为6000万吨。

  行业分析师对成立南方水泥后的中国建材给予正面评价,安信证券相信央企背景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会让资本市场对南方水泥产能的增长保持乐观的态度;德意志银行和荷银都坚信中国建材将受益于内地水泥业务重组,从而大幅调高其估值;瑞士信贷也在10月9日发布研究报告称非常看好中国建材市场中最有整合机遇的水泥行业,并将中国建材(3323.hk)目标价由20.1港元调高至45港元,当天中国建材H股暴涨14%。

  首战浙江

  “南方水泥的整合将率先从浙江开始。”成立当天,中国建材董事长宋志平说。

  几乎在他说话的当下,马来西亚杨忠礼集团正在和浙江金圆水泥接触频繁,据称双方已经草签收购浙江临安金圆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的合同;而在洽谈近两年后,高盛也终于决定用6亿元人民币换回浙江红狮25%的股权;如果还要算上海螺集团对尖峰集团流通股的收购,还有在年初水泥浙商大会上4处晃动着的外资银行和基金的身影,明里暗里,浙江水泥几乎是外来资本的必争之地。

  因为,这里有中国最合适并购整合的水泥企业。浙江省经贸委人士称,浙江将成为中国第一个没有立窑水泥的省份。根据中国《水泥工业产业发展政策》要求,到2008年底前要淘汰各种规格的干法中空窑、湿法窑等落后工艺,有条件的地区要淘汰全部机立窑。浙江的技术改造从2004年就开始了,浙江省经贸委的统计显示,浙江全省已经拆除689座机立窑,淘汰了6000万吨落后生产能力。到目前为止已经建成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81条,年生产能力达到1亿吨。

  用曹江林的话说,浙江水泥98%以上都是完成了技术结构调整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企业质地优良,在国家重点支持的60家企业中,浙江省内水泥企业占了6家。但是浙江水泥企业却经历了长达3年的全行业亏损。大量民营水泥企业带来的行业过度竞争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数据显示,浙江全省水泥企业中,180家小型水泥企业生产的水泥约为3700万吨,占全省水泥总量的37.45%,其中年产量小于20万吨的有127家。这样的结果是,价格一路下滑,“浙江干法水泥的卖价还不如外省立窑水泥的卖价”。2006年底行业虽扭亏为盈,但亏损面仍达到39%,企业经营困难。

  今年年初,浙江水泥协会曾将一份《关于要求加强水泥总量控制,停止新生产线建设》的报告提交给浙江省发改委和经贸委,要求停止一切水泥生产线建设,做到水泥和熟料产能的零增长。

  在这种情况下,就使得收购兼并和整合成为一种必然。但是浙江本地企业之间不仅没有绝对的产量优势和资本优势,企业间的股份构成也很复杂,省内自身的资产重组比较困难。不过对于外来资本而言,劣势就变成了优势——“在浙江不用新建水泥生产线,只需要进行调整就可以了。”曹江林这样解释南方水泥即将要在浙江进行的整合工作。

  首先能被看到的变化,可能是价格。在南方水泥成立大会上,宋志平说在中国这一轮经济高涨的过程中,提供原材料的水泥没有赚到钱,是不合理的现象。“全世界水泥和钢材的比价是1:3,但这个数字在中国是1:10,水泥目前的价格是不到300元/吨”。宋志平和他的南方水泥打算改变现实,“价格要趋于合理,”宋说,“不过我们不会让它大起大落的。”

  目前水泥的价格走势正在向好。今年上半年以来,全国水泥平均价格比去年略有提高,进入4月份,华东地区的上海、江苏、浙江、江西、福建等地水泥价格开始猛涨,截至4月底上海市场共上涨4次,每次上涨幅度分别为20、30元不等。从长期趋势看,水泥整体价格的变化也保持逐步上调,目前同比增长近4%。

  不过分析指出,南方水泥的盈利能力提高尚需时日。由于南方水泥的产能扩张主要依靠兼并收购,短期内达到的效果是企业大而不强。尽管中国建材在兼并收购方面有着相当丰富的经验,但是从中国建材已有的水泥资产——中联水泥——的盈利情况来看,南方水泥要想整合后大幅度增加盈利能力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更重要的是,在浙江这个年产能达到1亿吨的生产大省,竞争激烈,国内巨头海螺水泥虽然放弃了对尖峰集团流通股的持有,但不会放弃对华东市场的控制。安信证券的研究报告指出,从海螺水泥今年在建及投产的生产线看,公司正在通过产能扩张的方式来主导华东和华南地区的水泥市场,逐步提高区域市场控制力。有消息说,海螺水泥目前在华东区域市场的占有率已经达到20%左右。

  中投证券的研究报告说,从区域容量上来看,对于华东5省1市3亿吨以上的市场容量,任何一家水泥企业要做到完全垄断都是不可能的。而南方水泥成立以后将极有可能和海螺等企业一起在华东区域形成多头垄断的局面。-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