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泰达重组ST四环态度坚决 北方信托之后还有替补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5日 10:34 理财周报

泰达重组ST四环态度坚决北方信托之后还有替补

  理财周报记者 卢山林/文

  10月8日,*ST四环(000605.SZ)公告称,该公司将向包括泰达控股在内的北方国际信托公司股东定向发行股份,使泰达控股及相关股东成为四环药业的股东,四环药业成为北方信托的控股股东。

  理财周报记者了解到,若无意外,北方信托曲线借壳*ST四环可望年底前收官。届时,*ST四环将更名为“泰达国际”,泰达系的版图上又将添一新军。

  各方共赢

  因*ST四环与其高管曾在4月被交易所谴责,有媒体对其能否定向增发质疑过。

  但在相关规定中并没有禁止上市公司受到公开谴责的不得非公开发行股份。而*ST四环只需到时更换被谴责的高管即可。

  另外,尽管监管层针对*ST四环停牌前股价异动的调查尚未有明确结论,但是从现在的调查结果看,*ST四环并不存在消息泄露导致内幕交易的问题。

  “综合来看,估计年底就会收官。”知情人士告诉理财周报记者,重组方案保护了各方利益,实现了共赢的,各方都比较满意。

  泰达方面将以数亿元代价获得*ST 四环的壳,实现了北方信托的上市;对中小股东而言,这更意味着资产可能的数倍增值,而银行也得以全身而退。

  此前,相关银行曾数次公开拍卖此前债务的抵押物--四环生物产业集团所持有的*ST四环股权,事后都不了了之。“这实际上一种威胁,重组处于节骨眼,债权银行怎么可能轻易出手。”知情人士说。

  而对泰达而言,其又多了一个资本平台。而“泰达国际”的简称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或许后续会有更多的资产注入。

  和皆大欢喜的各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郁闷的*ST四环前原始股东中国对外建设总公司,因管理不善,该公司持有的33万股原始股以每股不到1元的价格在2006年被强制拍卖。

  渤海证券让位北方信托

  理财周报记者获悉,泰达控股原本希望用渤海证券借壳*ST四环,但是由于券商借壳上市风向突变,

证监会更倾向优势券商直接IPO上市,另外,渤海证券当时并非规范类券商,这也成为一大障碍,于是北方信托借壳进入议程。

  “实际上,泰达控股当时已经做好准备。如果北方信托借壳不成,那么渤海银行就会直接补上。”知情人士介绍说。显然,泰达控股不愿放弃牛市的任何机会,其将旗下金融资产上市的想法异常坚定。

  在当前的市场里,信托借壳的财富故事已经带给市场足够的想象力。中信信托借壳安信信托一案中,安信信托的股价已被二级市场追捧到34元以上,与启动前4元左右的价格相比涨幅接近8倍。

  北方信托2006年年度报告显示,截止到2006年12月31日,该公司总资产105779.22万元,净资产93028.77万元。2006年该公司净利润2279.09万元,2005年亏损6242.52万元。显然,由于资本市场的异常火爆,北方信托的日子比以前好过了很多。

  由于泰达的强势背景以及天津滨海新区独特的区位优势,北方信托还是给业界带来了很大想象空间。“我们也设想去天津拿到信托牌照,利用未来天津可能的政策优势,发展不动产信托和资产证券化产品。”一位接受记者采访的台湾投资家告诉理财周报记者。

  北方信托也在内部资料上表示,希望借助滨海新区的开发优势,在中间业务和资金业务上有所突破。目前,北方信托旗下已经拥有泰达荷银基金,持有其51%股份。“信托公司是非常好的平台,可以做很多业务,比如私募基金、房地产信托、PE信托、指数套利、打新股等等。当然,随着未来混业经营的放开,这种优势可能会逐步弱化。”北京一位信托业人士表示。

  公开资料显示,北方信托第一大股东为泰达股份,泰达股份原来持有5.43%股权,今年4月份收购了天津投资集团公司等8家企业持有的北方信托10.39%股权,从而将持股比提高至15.82%,成为第一大股东。北方信托第二大股东泰达控股持股比例为15.2%。

  泰达股份更是在今年4月份公告表示,基于抓住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机遇,投资金融资产并分享收益的考虑,该公司在未来有进一步增持北方国投股权的意愿。这给市场以更大的想象空间。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