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借助万杰重组 鲁商集团图谋借壳上市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3日 16:16 华夏时报

借助万杰重组鲁商集团图谋借壳上市

  本报记者 马超彦 实习记者 冷 伟 北京报道

  已经深陷“万劫”泥潭的*ST万杰在鲁商集团介入重组后有了一丝拔出泥潭的生机。

  “估计复牌之后会连续几个涨停,”*ST万杰的一位高级管理人员10月11日向记者透露,“我们预估能到40元左右。”

  10月8日,*ST万杰(600223)发布重大事项停牌公告,宣布山东省商业集团总公司(下称鲁商集团)将介入万杰高科资产重组事宜。停牌前ST万杰的股价为6.55元。

  乐观的期待也能在新东家鲁商集团里听到,一位集团办公室工作人员信心十足地告诉记者,“我们接手,你买万杰的

股票肯定赔不了”。

  公告显示,待淄博万杰肿瘤医院、山东万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等资产置换出上市公司后,鲁商集团将房地产类资产注入。据万杰内部人士透露,鲁商介入重组,其目的便是“保住万杰这个壳资源,进而登陆A股”。

  重组后维持主业

  10月6日,万杰集团与鲁商集团、淄博市人民政府、山东省国资委四方签署了《山东万杰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资产重组框架协议书》。

  鲁商集团是由山东省商业厅整建制转体而成的大型企业集团,2006年销售收入100多亿元,总资产75亿元,实现利税10亿元。

  公告称,*ST万杰的资产重组本着整体盘活、部分资产剥离的原则进行。此次鲁商集团通过无偿受让股权、注入资产的方式,获得了*ST万杰原有的优势项目,上市公司将保留化纤、纺织、热电及其与之相关联的主营业务。

  淄博万杰肿瘤医院、山东万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等资产置换出上市公司后,移交给淄博市人民政府承接。

  根据记者了解到的最新情况,万杰高科旗下的制药厂也将从上市公司中剥离出来,放到万杰集团。据万杰集团一位高管透露,“肿瘤医院、医学院先由淄博市政府监管,过段时间后再卖给万杰集团”。

  按照《重组框架协议》,“重组方将其拥有的房地产类资产注入上市公司”。有媒体依此报道称,“鲁商集团入主重组,万杰或变身房地产公司”,但上述高管认为,万杰高科的主业不会改成房地产,化纤、纺织仍将是其最大的业务。

  本次重组,万杰集团同意将其持有的*ST万杰公司总股本的34%无偿转让给山东省商业集团总公司,共计18232.5万股。如果重组成功,鲁商集团将取代万杰集团成为*ST万杰的第一大股东。

  有报道称,此次虽然是无偿转让,但万杰集团董事长孙启玉认为这是一个多赢的结果,“重要的是将上市公司盘活”。

  由于产业布局的盲目扩张,从2003年起,万杰集团“巨亏”并迅速衰落。投资钢铁,深陷泥潭;贷款到期,银行逼债;化纤医疗,行情多变。万杰成了名副其实的“万劫”。截至2007年6月30日,*ST万杰总负债34.27亿元,其中银行负债约31亿元。

  期待劫后重生

  导致万杰“滑铁卢之败”的是背上了淄博钢铁的包袱,之后,万杰集团资金链断裂,连锁反应开始出现。

  根据一位到过现场的知情人士描述,万杰押宝质子治疗中心,但是在这位知情人士走进医院查看后的结论是,“孙启玉急需有病人来看病,否则会血本无归”;而接手的钢铁项目自2004年之后就一直没有开工,“远远望去简直就是乱草丛中的一片废墟,旁边的员工宿舍楼晚上虽然仍有人居住,但亮灯的房间寥寥无几”。而据记者的了解,其化纤产业也早已停产。

  所以一位万杰集团的内部员工无意间的一句话也许戳到了万杰集团高层的痛处,“集团的本意是想申请破产,但淄博市政府不同意,坚决要求重组”。

  此前,淄博市政府曾有意让国有独资公司淄博矿业集团主导万杰重组,现在鲁商集团一下子成为了空降兵。

  为何?据集团内部员工透露,主要原因是淄博矿业集团“没有这个实力,而万杰盘子太大,没有能力吃下万杰”。

  于是,在地方政府的积极撮合下,鲁商集团接下了这个重组的绣球。

  这次债务重组中,鲁商集团虽然要承担重组后的上市公司总额不高于50%的贷款,但是却获得了*ST万杰这个稀缺的“壳”资源,使自己旗下的上市公司增至两家,此前,鲁商集团已经拥有银座股份(600858)。

  “它本身的目的就是想‘借壳上市’,因为现在房地产类的公司国家已经不批了。”万杰集团的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这次重组

证监会能批,已经定好了。”

  上述*ST万杰的高管向记者透露,“这次重组在资产置换的基础上,拟实施债务重组并通过定向增发注入房地产类资产,有现金注入”。

  与各方对这次重组的期待相比,*ST万杰董秘办公室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重组刚刚开始,现在只是签订了一个框架协议,所有的事情还没有最后确定。”重组事宜尚无实质性进展。

  而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对于此次重组,一些万杰集团的基层员工则表现出了一种担忧,万杰集团是个家族式企业,目前机构臃肿,粗放式管理,办事效率极差,能否顺利完成重组,度过“劫波”,还需时日考验。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