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谁来收拾*ST金泰残局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05日 02:06 新京报
■ 记者观察 寻常一只乌鸦股,贴上概念就可以变凤凰,这在*ST金泰身上得到了十足的体现。 在国内的上市公司中,找不出几家比金泰更能折腾的。1993年金泰集团的管理层就开始筹划上市。与其他冲刺IPO的公司不同的是,金泰一门心思只求上市,为此不惜荒废主营业务。2001年7月,金泰终于修成正果。如果从1989年改制算起的话,金泰上市可谓摸爬滚打了整整12年。 但上市后不久,金泰就蒙上了涉嫌造假的阴影,直到现在仍是疑窦重重。由于金泰为了上市有虚构4千万元利润的嫌疑,并拿出一个"四无"公司作为大股东。山东省医药工业研究所实验厂下属的青年化工厂当时注册资本仅有6万元,属于“四无”公司:无生产场地、无工人、无生产销售、无税务登记。青年化工厂是金泰为了上市临时拼凑的大股东,也就是这家公司先后实施了一系列控股、谈判、卖壳的行为。 可笑的是,这样的公司监管部门竟然批准其上市。上市半年后,金泰就被原大股东低价转手。 入主*ST金泰5年多来,新恒基并没有任何作为,仅仅在2004年玩了一场“保牌”游戏,将*ST金泰从退市的悬崖上拉了回来。由于新老股东的眼睛只盯在资产的争夺上而无视职工权益所在,加之双方的冷战,多批金泰职工待岗在家。事已至此,谁来收拾残局? 一家濒临退市的公司,因为一纸增发公告,居然连续拉出42个涨停板。在投资者“庄股”的质疑声中,在注入资产早已被勒令停工的事实面前,监管部门竟然可以坐视不管。 有人给金泰算了一笔账,按照*ST金泰目前价格和增发后总股本计算的话,该股总市值高达1328亿元,而国内房地产龙头企业万科的总市值是2022亿元左右,注入了几个乏善可陈的项目后,*ST金泰总市值居然达到万科总市值的65%左右,简直是匪夷所思。 本身只有1亿股本的*ST金泰,却要增发80亿股,并将公众持股比例降至最低,如果这样的增发方案都能通过的话,投资者的权益谁来保障?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