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重组民机业务 中国一航整体上市在路上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01日 17:13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常怡 北京报道

  中国最大的飞机制造商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 (下称中国一航)正在经历其成立以来的最大一次重组,这次重组让这家一直充满神秘色彩的企业变得越发透明。

  8月28日,中国一航在京宣布成立两家民机公司,它们分别是一航沈飞民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一航沈飞)和一航成飞民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一航成飞)。中国一航旗下的上市公司西飞国际(000768)分别拥有这两家公司各45%股份,成为这两家民机公司的第一大股东。

  由此,中国飞机制造业首次实现军民分立。

  “两家新成立的民机公司,借助了西飞国际作为上市公司的资本市场平台,改变了过去发展民机完全依赖国家投入的局面,有利于我国民机产业与资本市场有机结合。”中国一航总经理林左鸣表示。

  民机业务整合

  中国一航的计划是实现民机产业的整体上市,而这次“军民分立”只是一个开始。

  “长期以来,中国一航民机制造力量没有整合成为一个整体,资源相当分散,完整的民机产业体系难以形成,制约了民机产业发展。”林左鸣表示。

  一航沈飞和一航成飞的注册资本都为5亿元人民币。前者由西飞国际、沈飞集团和中航投资有限公司合资组建,所占股份分别为45%、40%、15%;后者由西飞国际、成飞集团、中航投资有限公司合资组建,所占股份分别为45%、40%、15%。两者的经营范围涵盖了民用飞机及其零部件的研制生产、转包生产、销售、以及相关业务和进出口贸易。

  “民机业务整合后,我们将对各个企业进行业务分工,避免不必要的内部竞争。”中国一航民用飞机部部长汪亚卫告诉本报记者,“成飞将主要负责机头、前机身生产,沈飞负责机翼、机身尾部生产,西飞则是尾翼、后机身的生产。”

  此次重组,西飞国际将向这两家新公司各投资2.25亿元人民币,重组后两家民机公司的财务数据也将合并进入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目前西飞国际已经就收购两家民机公司的股份向证监会上交了定向增发方案。据中国一航透露,此次增发完成后,西飞国际将择机启动第二次增发,收购一航沈飞和一航成飞的剩余股份以及成飞集团、沈飞集团的其余民机资产。

  “将沈飞、成飞注入西飞只是第一步,”汪亚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下一步是上飞与中航商飞的整合,以及中航商飞的海外上市。”今年3月27日,国防科工委批复同意了上飞与中航商飞进行重组整合。目前,中国一航已经启动了中航商飞在海外的私募工作。中航商飞主要负责ARJ21支线飞机项目的市场开发与销售,ARJ21将于今年年底总装下线,2008年首飞,目前已经获得了71架订单。

  中航商飞如能成功上市,中国一航的民机业务即可实现全部上市。

  “在以后中国一航的民机板块中,中航商飞与西飞国际将形成良性互动的态势。”林左鸣告诉记者,“未来的规划是,西飞国际主要做涡桨支线客机,而中航商飞则主要做喷气客机。”

  下游产业延伸

  对于民机业务,中国一航似乎已不满足仅仅局限于飞机制造领域。8月28日,也就是成飞、沈飞民机公司成立的当天下午四点,中国一航与中国东方航空公司签署了成立航空运输公司的意向协议。

  “过去我们发展民机,只注重民用飞机的研发和制造,通过ARJ21新支线飞机项目,民机部开始注重了民用飞机研发制造、市场开拓和客户服务等三大体系的建设。”汪亚卫表示,“现在,集团党组又提出要向民机产业的上下游延伸,向上游延伸就是要逐步进入到民用飞机的原材料、元器件、标准件以及装备制造领域;向下游延伸则是要进入航空运输、飞行员培训、飞机租赁等领域。”

  飞机制造企业成立航空运输公司,这在国际航空业都极为罕见。

  中国一航此前曾表示,航空公司未来将以国内支线业务作为主要方向,并将大规模使用90座以下支线飞机。

  “初期,合资公司将以中国一航自产的涡桨支线客机新舟60为主力机型。”汪亚卫透露。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新型涡桨支线客机新舟60飞机能搭乘52-60名旅客,航程为1600公里,运营成本较国外同类型飞机便宜近三分之一。今年7月,中国一航所属西飞公司、国际租赁公司与奥凯航空签订了10架新舟60飞机租赁合同,这标志着国产涡桨支线客机首次批量进入国内航空运输市场。

  林左鸣透露,下一步中国一航还将计划开办飞行员学院,培养试飞员、民航飞行员和飞行教员,使民机产业的下游产业链更加完整。

  目标整体上市

  “民机产业整合上市只是中国一航计划中的一部分,”中国一航民机产业总顾问杨育中透露,“中国一航的最终目标是整体上市,彻底进行体制上的转变,但这还需要一段时间。”

  飞机制造企业军、民业务整体上市的例子在国际上很普遍。如世界最大的飞机制造巨头美国波音公司和欧洲空中客车公司都是整体上市公司,其数据业务的透明并没有影响到军品业务的技术保密性。

  总经理林左鸣此前曾表示,中国一航整体上市的思路是,先通过下属子公司的专业整合、资本运作形成产业发展若干板块,随后专业化板块整体上市,最后通过股权置换,实现一航的整体上市。

  在强化融资能力的同时,中国一航还在寻找着在海外布子的机会。不久前,中国一航竞购空客工厂宣告失败,但这似乎并没有影响其海外并购的决心。

  “我们是一定要在海外进行投资的。只是现在还不能透露是什么项目。”中国一航总经理林左鸣对记者说,“国际化合作,不仅仅是引进国外的一个许可证或者到国际上去买点设备,更重要的是从体系标准、客户需求、售后服务等多方面全方位介入,在飞机的航电、机电系统,发动机系统,也要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中国一航近年民机大事记:

  >>1998年5月,“新舟”60型飞机适航验证机在按照与国际接轨的中国民用航空规章CCAR25部进行4年多的飞行试验后,取得了中国民航总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

  >>2000年3月12日,中国首架“新舟”60型飞机进京汇报飞行暨购机合同签字仪式在北京举行,四川航空公司签订5架“新舟”60型飞机合同。

  >>2002年4月,在国务院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中国一航确定了新型涡扇支线飞机ARJ21的项目,开始了我国首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支线飞机的研发制造。

  >>2003年9月17日,中航商用飞机有限公司分别与山东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深圳金融租赁有限公司签订了三十架ARJ21-700型飞机购机协议。与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拥有五架ARJ21飞机的先锋用户文件。这是国产ARJ21的首批订单。

  >>2004年11月2日,吴邦国委员长和津巴布韦总统穆加贝共同出席了在津巴布韦举行的,由中国一航商贸代表团与津巴布韦交通部签署的销售两架“新舟”60型飞机的合同仪式。

  >>2007年3月30日,中国首架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ARJ21新型涡扇支线飞机在上海飞机制造厂开始进入总装。

  >>2007年4月23日,中国一航与加拿大庞巴迪公司在北京签署了关于开展民机领域战略合作的理解备忘录,庞巴迪将参与中国一航新支线飞机发展型(ARJ21-900)项目的开发工作。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