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股指期货为何不能急于推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9日 08:04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何维达

  ●股指期货比其他品种风险大

  ●市场条件推出时机还不成熟

  ●需要建非常严格的“防火墙”

  ●处理不当将会增加市场风险

  股指期货是金融衍生工具的一种形式。它比一般的股票交易、外汇买卖(不包括外汇期货)等金融品种具有更大的风险。因此,即使是发达的、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都是在经历了一个很长的时期才正式推出该种交易工具。美国于1874年创立芝加哥商品交易所,1919年才开始进行商品期货交易,到1972年才开办外汇期货交易,在10年后的1982年才开办股票指数期货合约。伦敦国际金融期货期权交易市场1981年才开始期货交易,比芝加哥晚了10年。

  股指期货最大的功能是发现价格和套期保值,但是它不会避免金融危机的爆发。相反,如果市场制度不健全的话,它对金融危机的爆发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美国1987年的股市崩盘说明股指期货并没有避免该场危机的爆发,相反,大多数人认为它与股指期货的推波助澜有关。1992年的欧洲金融风暴和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也是如此。

  股指期货推出必须符合下列条件:第一,资本市场比较成熟,市场制度比较健全。第二,信息披露比较充分,尽量避免机构或庄家的控制和恶意炒作,兴风作浪。第三,国家的配套法律和政策比较健全,监管严格且富有效率。第四,交易品种价格波动较大。一般说,只有同时具备以上四个条件,股指期货的推出才会水到渠成。

  目前有关部门只是从股指期货发现价格和政绩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而没有从其推出的条件和时机去考虑问题,更没有从其可能产生的弊端去考虑问题。在这里,有必要让大家重温一下亚洲金融危机的情景和教训。

  亚洲金融危机是1997年爆发的。这一年正好是香港回归。当年亚洲金融市场表面上看一片繁荣,

股票、外汇、期货、
房地产
市场全方位走红,金融和房地产泡沫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然而,当时大多数亚洲国家的金融市场还不够成熟,监管制度也不严。这些漏洞给了国际上的金融投机分子以可乘之机。他们将大量热钱悄悄涌入亚洲资本市场,在股票、外汇、期货和房地产市场同时操戈,制造了亚洲金融危机,给亚洲多数国家的政府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许人们会说,这是资本市场开放带来的恶果,中国资本市场还未全面开放,推出股指期货不会有问题。

  必须指出的是,虽然中国资本市场没有开放,但处在一种半开放状态;而且,香港金融市场是开放的,对大陆资本市场的影响比10年前大得多。更关键的问题是,中国资本市场还远未达到成熟的地步,相关法律和政策并未出台,监管能力有限。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推出股指期货,可能短期内不会有大问题,但是二三年后必然会出现大问题。

  笔者建议,股指期货推出不要操之过急,应该有备无患。其理由有三:第一,中国推出股指期货的条件和时机还不成熟,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执意要推出,将事与愿违,欲速则不达。第二,股指期货交易是一种复杂的、风险很大的金融衍生工具,它必须要有非常严格的“防火墙”,而我们没有,即使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也还不敢说已经建立了这样一个“防火墙”。如果在金融领域再增加股指期货这样一个陌生的、风险更大的交易品种,无疑增加了一个风险渠道和途径,将使政府的

宏观调控多面受敌,弊大于利。更何况,目前大量的流动性资金或热钱正等待着这一机会,如果匆忙推出股指期货,正好跌入这一陷阱,可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莫大风险。第三,有学者认为,新的全球性或区域性金融危机很可能在2010年前后爆发,而且可能还是在亚洲,中国有可能成为风险中心。以往的经验说明,不论是1987年的美国股市灾难,1992年的欧洲金融风暴,还是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都与金融期货的推波助澜有关。晚一些时候推出股指期货,至少可以少一个风险渠道,降低风险成本。

  (作者为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