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武汉大商战暗藏投资机会 对决升级中小股东渔利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30日 14:04 和讯网-证券市场周刊

武汉大商战暗藏投资机会对决升级中小股东渔利

  一方抱团整合,一方香港上市融资,武汉国资与银泰系对鄂武商控股权之争可能再次升级,而中小股东可从中渔利

  本刊记者 朱晓瑾/文

  鄂武商(000501)的大股东武汉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下称“武汉国资公司”)最终亮出了与银泰控股权争夺拉锯战中的底牌——拟设立武汉商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武商联集团”)。

  3月19日,武汉国资公司向旗下鄂武商、武汉中百(000759)以及武汉中商(000785)3家公司下发了拟整合成立武商联集团的通知。这个在去年年末即获湖北省政府批准,并报国务院国资委批复的计划,涉及到武汉3家商业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的整合:国资公司拟与武汉经济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武汉经发”)共同发起设立武商联集团,分别持有70.55%、29.45%的股份。其中,武汉国资公司以持有的3家上市公司国有股权为出资,武汉经发的出资则为现金5亿元。3月29日,3家公司发布公告称武商联集团方案已获国资委批准。

  目前,武汉国资公司在鄂武商、武汉中百以及武汉中商3家上市公司中均处于控股地位,持股比例分别为17.23%、8.53%和45.07%。整合后,武汉国资公司大股东地位将由武商联集团代替,后者有望成为下一个百联集团。

  武商联集团的成立在目前虽然还只是武汉国资在股权层面的一次运作,但可能引起银泰对鄂武商股权争夺的资本对决升级,而中小股东却可能从中受益。

  武商联出世

  武商联集团的构想早在2004年就已开始酝酿。2006年初,银泰系通过旗下公司从多个渠道持续增持鄂武商

股票,形成了对武汉国资公司大股东地位的正面威胁和挑战。与此同时,武汉中百也面临着平泰商贸在二级市场上的频频举牌,这成为推动武汉市政府积极行动的动因。

  2006年9月,银泰系相关公司及其一致行动人持有的鄂武商持股比例已上升到20%以上,紧随武汉国资股改前的22.6%。但银泰并不能实际介入鄂武商的经营,此后由其出面提出的提租议案令双方争斗到达巅峰(详见本刊2006年第40期《鄂武商提租 两富豪交锋》)。

  提租议案难以执行,导致鄂武商前董事长王冬生的愤然请辞,并于去年12月最终去职。

  王冬生的离任正是为了更重要的任务——武商联集团筹备组组长。这个由武汉市国资委、商业局相关人员和三大商业上市公司董事长组成的筹备组,于今年1月下旬赶赴上海,考察上海百联集团。

  仅过了两个月,武商联集团便宣告拟设立。

  就规模而言,武商联集团的确够得上商业航母级别:百货商场近20家,大型超市100余家,便民超市近400家。此外,还涉及家电卖场、物流等等。涉及员工近6万人,总资产85亿多元,年销售规模达239亿元。公司预计到2010年销售收入和利润实现翻两番,分别达到600亿元和6.4亿元。而2005年,3家商业上市公司销售收入与利润合计仅约为212亿元和2.5亿元。

  武商联集团垄断了武汉这个全国第5大商贸城市的多种零售业态——鄂武商拥有武广和世贸两大购物中心和多家量贩超市,占据武汉大型百货零售市场1/4的市场份额。武汉中百是湖北省的大型综合超市区域性龙头,在武汉已有25家仓储式超市,320多个社区超市。而武汉中商则兼有两种业态。

  不过,同为武汉商业四大上市公司之一的汉商集团(600774)此次并未进入武商联集团。据称,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与其他3家上市公司不同,同为国有属性的汉商集团控股权归汉阳区国资公司所有,而非武汉市国资持有;二是汉商集团的发展中更多的体现了多元化,除拥有汉阳商场、21购物中心、新武展购物广场3家主力百货零售店外,其会展业占据了武汉展览市场80%的份额,而且其业务还涉及地产,已不是一家纯粹的零售商业公司。

  对决升级

  3月20日,就在3家上市公司公告拟设武商联集团的次日,一直谋求鄂武商控股权的银泰系“主力”银泰百货(1833,HK)正式在香港上市,银泰系持有的S百大(600865)和鄂武商的股权正是其中的核心资产。

  银泰百货发行价格为5.39港元/股,共发行4.5亿股,募集资金约24.23亿港元。“为银泰再战鄂武商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分析人士表示。

  银泰百货副主席兼执行董事程少良的表态证实了这种可能,“募集资金中约10%用作营运资金,35%至45%用于开设新百货店及收购现有及新店所在的物业,其余35%至45%用于收购具有吸引力的百货资产。”

  银泰百货在“收购具有吸引力的百货资产”上有着相当的倾向性表示。而收购的最终目标是要掌握多数股权或建立对目标公司控制权。目前,银泰百货现下在S百大和鄂武商都未控股,而武汉较杭州有更为重要的商业行业地位,则令这两家以区域战略为主的公司相较之下,鄂武商更显魅力。

  此前,鄂武商提租风波中的热门人物武汉银泰董事长、银泰百货总裁周明海也曾公开表示,将“进一步谋求在鄂武商的控制力和影响力”。

  武商联集团的成立也只是武汉国资意图再战的开始。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国有资本必须掌控核心商企发展的控股权和控制权。”武汉国资公司发言人表示,4家商业上市公司年创税收数亿元,提供数万个就业机会,其发展事关重大。

  武商联集团的成立仅仅是武汉国资公司形式上的一次股权重组,能否对抗银泰的进攻?

  “武汉当地关联企业的持股可以为国资再战的提供股份支持”。武汉当地分析人士认为,武汉当地几家企业对鄂武商的持股比例也在10%左右,他们很容易成为武汉国资公司的同盟。

  此外,以武商联集团为主体,对旗下3家上市公司资产的整合更为重要。

  消息人士透露,下一步武商联集团将设法整合3家上市公司的百货、超市业务,分别由不同的公司经营。不过,因为庞大的资产和人员划分等问题,似乎难以在短期内完成。

  中小股东渔利

  联合

证券分析师吴红光认为,银泰系与国资持股比例的均衡和潜在控股权之争,实际有效改善公司治理状况,提升公司投资价值。

  国泰君安分析师徐晓芳、刘冰认为,武汉商业企业竞争激烈,盈利情况差强人意。武商联集团的成立意味着3家公司将告别各自为政的发展道路。未来3家公司可能会参考百联集团整合的路径,划分为超市、百货、购物中心三大发展平台,整合之后,3家公司将各有定位,避免重复建设以及恶性竞争,企业可能进入良性发展循环。

  徐晓芳、刘冰进一步分析,武汉中商百货业务不如鄂武商,超市业务不如武汉中百,其相关商业资产分别并入相关公司的可能性较大,即三公司百货和购物中心资产划归鄂武商,超市资产并入武汉中百,武商联集团还有个干净的壳可卖。如此而言,武汉中商的投资价值相对较大。

  截至3月28日,鄂武商、武汉中百和武汉中商3家公司的股价今年以来分别有118%、43%和124%的涨幅。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