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苏泊尔股价飙升收购局面微妙 可能提高要约价格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3日 19:08 和讯网-证券市场周刊

苏泊尔股价飙升收购局面微妙可能提高要约价格

  虽然反垄断审查有望通过,但苏泊尔与SEB的收购协议将于3月31日到期,股价也远超要约价,“全流通外资并购第一案”将何去何从?

  本刊记者 赵燕凌 陈晔 齐忠恒/文

  凯雷收购徐工案迁延日久,而法国SEB集团收购苏泊尔的审查已趋柳暗花明。2006年8月开始的这起外资并购案有着“全流通下外资收购第一案、首例第三者以获得控股权为目标的现金要约收购案”的美称。但是炊具这个过度竞争的行业,本就有着同业、同城甚至是同门的恩怨情仇,外资收购引起的中国企业的高调反对与商务部随后启动的反垄断调查和审查听证都将 “一口锅的悲喜剧”推向高潮。

  其实,戏的前传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苏泊尔的创始人苏增福依靠和双喜压力锅的合作,积累了进入炊具行业最初始的经验和资本,又在十年前一举超越沈阳的这家老大国企成为中国炊具的龙头。这一次,苏泊尔选择国际炊具巨头,是否会再续之前的“偷师”奇迹?

  这可能要算这部戏的后传了,而后传如何上演,则取决于苏增福的接班人,39岁的苏显泽。

  不过,SEB收购苏泊尔最大的难题已经不是同行的反对和商务部的审查,二级市场的股价可能是收购按原计划完成最大的敌人。7个月前,SEB准备部分要约收购6645万股苏泊尔的股权,当时18元的收购价较市场价有一定的溢价,而如果其他流通股东积极参与要约,则苏氏家族控制的苏泊尔集团就有望更多地保留对苏泊尔的持股。其后传也有可能顺利出演。

  但是,目前苏泊尔的股价已经超过26元,18元的要约收购价,只能是苏泊尔集团将5355万股股权低价转给SEB集团。据说,收购双方已经在就提高收购价的问题重新商谈,而此时,投资机构纷纷调高了对苏泊尔的投资评级。

  一方面投资者对苏泊尔前景的看好,而另一方面,2006年苏泊尔在坏账计提方面的“激进”导致公司每股盈利被压低了约0.14元。但是SEB如果提高收购价以吸引投资者参与,将增加约60%的收购成本。受益的不仅仅是流通股股东,如果苏氏家族真的想离开,那么他们将通过苏泊尔集团多套现5亿元

  3月16日的杭州,春雨潇潇,苏泊尔(002032)董事长兼总裁苏显泽看着电脑显示屏上几个月来自己公司不断上升的股价,心情异常复杂。这位39岁的年轻掌门有着江南文人般的儒雅气质,而此刻他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由于竞争对手联合抵制,国家商务部展开反垄断调查等,法国SEB国际股份有限公司(SEB Internationale S.A.S.,下称“SEB”)收购苏泊尔控股权的审批至今未果,而公司股价却不断飙升,达到26.8元,已远远超过了7个月前收购方协议约定的18元的要约收购价格。

  在2006年8月SEB收购苏泊尔股权的方案中,包括了SEB向流通股股东部分要约收购6645万股股票的条款。当初设计的要约收购方案,就是期望吸引更多流通股股东把股票卖给SEB。

  十几年的时间,苏泊尔已经成为中国炊具行业龙头,作为企业的创始人,苏增福及其子苏显泽一直牢牢地掌握着公司的控制权。虽然将苏泊尔卖给国际炊具行业巨头SEB集团(SEB集团持有SEB国际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权)可以使公司在发展中获得更多的好处,苏氏家族也可以套现4亿多元,但是苏氏父子还是希望能够在苏泊尔中保留更多股权。SEB的完整收购过程包括三步,而有多少流通股股东参与第三步的要约收购,正是决定苏氏家族能否较多地保留苏泊尔股权的一招。但是随着苏泊尔股价越来越高,流通股股东以原定价格参与要约的希望越来越渺茫。

  而且,苏泊尔的股价未来还有很大的上涨可能。一些证券机构在仔细研究了公司2006年年报后,纷纷调高了对苏泊尔2007年和2008年的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

  苏泊尔案刚刚摆脱同行的纠缠和政府审查的羁绊,却又陷入了二级市场价格超过要约收购价格的矛盾中,未来若要确保要约收购成功,提高要约收购价格已经不可避免。

  同行搅局审批一再拖延

  因身处充分竞争行业、不涉及国家技术、产业安全,虽然同处于外资收购的舆论风暴中,苏泊尔收购案自开始就与凯雷收购徐工案的性质不同。但是,因同行极力抵制,原本以为可以顺利通过的审批却变得一波三折。

  2006年8月16日,苏泊尔集团、苏增福及苏显泽与SEB签订协议, SEB最终可收购苏泊尔61%的股权。

  苏泊尔是国内炊具市场老大,其被外资收购的消息一经公告,引起行业巨大震动,感到竞争危机的同行,尤其是行业老二爱仕达,开始强力阻止该项收购案。

  爱仕达和苏泊尔一样,集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国家免检等三大国家级荣誉于一身。2006年,中国知名品牌排行榜上,苏泊尔、爱仕达的品牌价值以16.248亿、15.952亿名列全国第96位和第97位。

  据帮助爱仕达策划这次阻击战的公关公司撰文披露:SEB是国际炊具行业巨头,是爱仕达、苏泊尔的共同客户。早前,SEB打算收购爱仕达,但谈判18个月之后却闪电般投奔苏泊尔,这让爱仕达非常恼火,这样一来,不仅意味着爱仕达原先来自SEB出口订单的前景莫测,原本和苏泊尔不相上下的竞争平衡将彻底打破。而且,SEB在与爱仕达谈判过程中,爱仕达曾提出了“并购后市场战略”的设想:通过广告战、价格战等手段击垮苏泊尔,让其彻底出局。爱仕达明白,一旦SEB并购苏泊尔成功,这样的计划或许会实施在自己头上。

  于是,爱仕达开始以保护民族工业和国家产业安全为由,联合业内多家企业一起反对苏泊尔案。后来又把反对的理由锁定在“反垄断”上。之所以如此定位,是因为2006年8月9日国家商务部等6部委联合发布的《对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中涉及反垄断审查条款。

  据了解,新的反垄断审查规定中列了4条底线,即并购一方国内营业额超过15亿元、一方国内市场占有率20%、并购导致一方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达到25%、1年内并购国内关联行业的企业累计超过10个。

  同时,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行业企业信息发布中心公布调查报告显示,2005年苏泊尔压力锅的市场占有率是41.08%。于是这成为爱仕达、双喜等6家企业要求有关部门进行反垄断审查的主要依据。

  2006年8月29日,在苏泊尔召开股东大会讨论收购事宜的前夕,包括爱仕达、双喜在内的6家炊具企业组成“反对并购联盟”,联合发布紧急声明。在声明中,六企业紧急呼吁有关部门高度关注此次并购行为的严重后果;尽快、果断叫停此并购行为;于《外国投资者并购中国境内企业规定》生效后,对此并购进行反垄断审查。自此,反垄断审查第一次开始进入公众关注的视线。

  2006年11月,国家商务部对此案展开反垄断调查,该案成为新规定出台后被启动反垄断调查第一案,2007年1月23日,商务部就该案召开了非公开的反垄断听证会,也开历史先河。

  由于反垄断调查、召开听证会等程序,苏泊尔案审批时限被延长,其预期2006年底即可完成的审批至今没有最后结果。

  苏显泽对商务部的审批显得非常乐观,3月16日,他告诉《证券市场周刊》:苏泊尔案审批或许很快就有结果,尽管曾经有反对声音,相信商务部会有客观判断。同时,在北京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其父苏增福也对媒体表示了乐观预期。

  中国人民大学产业经济与竞争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吴汉洪教授表示,这种审查首先应从经济安全的角度进行,具体到苏泊尔案,其重点应放在“竞争性审查”环节,即并购是否会对消费者的利益造成潜在损害,而这种审查在依据应该是真实可靠的数据。

  据本刊了解,在爱仕达等企业就SEB收购闹得沸沸扬扬之时,苏泊尔方面却一直保持低调。“他们已经成竹在胸了,爱仕达当时引用的数据是国家统计局中国行业企业信息发布中心的调查数据,数据显示2005年苏泊尔压力锅的市场占有率是41.08%。但是这个数据是该中心对国内15个城市抽样调查的结果,反映的是城市市场的占有率,并不包括广大农村。所以,以此来证明苏泊尔整个市场份额是不科学的,是对手们偷换了概念。行业协会等部门手上有更全面的数据,他们把城市市场、农村市场中各个厂家的产品销量统计起来,就能计算出较为全面的数据了。”

  中国五金协会主办的《中国五金与厨卫》杂志2006年10月号刊登了该协会秘书长石僧兰一篇《现阶段国内炊具行业发展趋势》文章,文章称,中国炊具行业虽告别短缺,但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也不足10%。据统计,炊具行业排名行业第一位的苏泊尔占5.3%、第二名爱仕达,占4.2%;在压力锅市场中,苏泊尔位居中高端市场,其余爱仕达、家能合计占据中高端市场的17%(见表1、表2)。

  同时,文章还表述:主导品牌虽然在主要城市占有一定优势,但由于中国市场的二元结构特点,城市、农村两个市场在产品档次、销售渠道等方面有巨大差异,因此,现阶段任何一家炊具企业在国内市场都不具备垄断地位。

  也就是说,行业协会并不认为苏泊尔案会导致垄断局面。这也许能够折射该机构对苏泊尔案的态度。

  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证券市周刊》:“爱仕达等开始很积极地反对并购,但自听证会后,几乎就不再说三道四了,他们大概知道‘上面’的态度了,看到这个事情是无法阻挡。”

  该人士同时透露:商务部审批马上就有结果,SEB收购苏泊尔会顺利完成。

  股价飙升收购局面微妙

  虽然商务部的审批眼看柳暗花明,但SEB收购苏泊尔又面临新的问题:目前公司股价已远远超过当初协议规定的要约收购价格,如果不提高要约收购价,就不可能吸引公众流通股东把股份卖给SEB。根据当初的协议,如果流通股股东不参加要约收购,苏泊尔集团势必会将持有的苏泊尔全部股权卖给SEB,这显然不是苏泊尔集团和SEB想看到的结果。

  根据公开资料,SEB收购苏泊尔控股权计划分三步完成:

  第一步,SEB协议受让苏泊尔集团持有的苏泊尔股份1710.33万股、苏增福持有的苏泊尔股份746.68万股、苏显泽持有的苏泊尔股份75万股,合计约2532万股,占苏泊尔现有总股本的14.38%。

  第二步,苏泊尔向SEB全资子公司定向增发4000万股股份,增发后苏泊尔的总股本增加到21602万股,SEB将持有苏泊尔股份6532万股,占增发后苏泊尔总股本的30.24%。

  第三步,鉴于SEB对苏泊尔持股比例触发要约收购义务,SEB将向苏泊尔所有股东发出收购所持有的部分股份的要约,部分要约收购数量为6645万股股份;如部分要约收购全部完成,SEB届时将持有苏泊尔13177万股,占苏泊尔总股本的61%,成为苏泊尔控股股东(见图1)。

  这次收购的协议转让价、定向发行价和部分要约收购价,都是每股18元,这个价格比2006年8月16日苏泊尔的收盘价格16.98元高1.2元,为公司每股净资产的4倍多。按照这个价格计算,第一步股权收购完成后,苏氏父子直接套现约1.5亿元,苏泊尔集团套现3亿多元;向SEB定向增发4000万股,上市公司可获得7.2亿元资金注入;而第三步的要约收购将使流通股股东有机会以18元的高价出售部分流通股,可谓皆大欢喜。

  但半年后的今天,苏泊尔股价已达27元,每股18元的收购价格很难执行下去。

  本刊记者随机采访了苏泊尔的机构投资者,他们几乎表达了同样的想法:现在二级市场价格快到30元了,根本不可能再以原来的价格将股权卖给SEB,除非提高要约收购价。

  北京一家基金公司的研究员对SEB收购苏泊尔的方案进行研究后认为:“从要约收购方案的设计思路看,SEB应该会把要约收购价提高到高于二级市场市场价的水平。”

  他对《证券市场周刊》表示,“SEB第一步收购2532万股、第二步定向增发4000万股,这两个数据都是经过精心设计和计算的。其目的就是要达到30%持股比例,触发全面要约收购义务,也就是说,引发第三步。”

  “第三步中,‘苏泊尔集团持有的5355.6万股苏泊尔股票将不可撤销地用于预受要约’乍一看有点奇怪。为什么是到第三步卖给SEB,而不是在第一步的时候直接卖给SEB公司?实际上,这5300多万股参加要约收购可以摊薄参加要约收购的公众股股东的成交比例。假设全体流通股都参加要约收购,出售数量就会大于收购数量,参加者只能按比例把持有股票卖给SEB,成交比例约52.7%。那么,要约收购完成后,流通股占总股本比例将保持在约19.4%。”

  他进一步分析认为,向SEB定向增发4000万股的数量也可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因为定向增发完成后,一方面公司获得了生产基地建设所需要的资金,公司的总股本也将达到2.16亿股。根据《证券法》规定,公众上市公司总股本低于4亿股以下的,其公众流通股比例不得低于25%,而达到和超过4亿股以上的,公众流通股比例达到10%即可。如果由于要约收购苏泊尔公司流通股比例低于25%,公司只要经过一个简单的10送10股本扩张就可以满足法规要求,保持上市地位。

  由此可见,SEB收购苏泊尔方案有几个原则:第一,SEB要获得控股权;第二,苏泊尔要保持上市公司的上市地位,对此要约报告书也有明确表示;第三,为了达致上述两个目标,SEB必须同时向苏泊尔集团、流通股股东收购部分股权。

  “因此,向流通股收购部分股权,是收购方案的一个重要原则和目标。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有一个前提条件:要约收购价格高于流通股市场价格。SEB要完成收购方案,只有一个选择:提高要约收购价格。”该研究员说。

  那么,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SEB不提高要约收购价格,要约收购最终只购买了苏泊尔集团持有的5356万股呢?

  该研究员认为:“这种可能性很小。这只能说明原方案的失败,既和收购方案的原则相违背,也有悖SEB、苏泊尔的真实意愿。对于苏泊尔集团来说,其获取了足够数量的现金后,更愿意保留更多的苏泊尔公司的股权,以分享公司成长带来的价值增长;而SEB收购苏泊尔,不仅是希望拿到控制权,更需要的是原有的管理团队。收购完成后,让管理团队保留更多的股份,可更好的激励管理团队,创造更多企业价值。所以,SEB更愿意向流通股股东要约收购一部分股权,而让苏泊尔集团保留一部分。”

  另一位机构人士也表示:“苏泊尔方面目前正和SEB谈判提高要约价格,如果不提高,流通股股东可能没有热情参加要约收购,按照原方案约定,苏泊尔实际控制人就必须把5356万股卖掉。”

  目前苏氏父子通过本人和他们控股的苏泊尔集团合计持有苏泊尔股权近59%,如果在SEB收购完成后,苏泊尔集团不再持有苏泊尔的股权,苏氏父子的持股比例只剩11.5%。

  这种情况显然不利于保持苏泊尔现有管理层的稳定。据了解,SEB和机构投资者都希望苏氏父子能够保留更多股权。

  日前苏增福对媒体称,SEB承诺,将保持苏泊尔现有高管和董事团队的稳定。SEB除了将按照大股东的权利,向苏泊尔派出董事长和相应的董事,苏泊尔现有的团队不会发生大的变动。苏显泽已经确定担任新公司总经理,苏增福将在新公司担任董事。

  但是,SEB保持苏泊尔管理曾稳定的代价可能是高昂的。据统计,2006年8月16日收购公告前30个交易日苏泊尔的平均价格为14.27元,18元的要约收购价格约溢价26.14%。如果最新的要约价格的溢价按相同比例计算,到2007年3月21日最近30个交易日苏泊尔的平均价格为23.24元,要约价格将达到29.3元。这比SEB原有的要约价格大约提高62.%,将使SEB的收购成本大幅提高。

  全球布局SEB志在必得

  知情人士告诉本刊:“苏泊尔正在和外方协商提高要约收购价格的事情,估计很快会有结果。”

  苏显泽也对《证券市场周刊》记者表示:“看情况发展,可能会续签协议,收购价格也可能会有新变化。”

  此前,外界有人担心提高收购价格会否导致SEB退出收购,对此,很多行业研究员都认为其收购苏泊尔是志在必得。

  其实,判断SEB收购苏泊尔的诚意、决心取决于两个因素:第一,SEB的全球战略;第二,苏泊尔到底值多少钱。

  SEB集团成立于1857年,1975年在巴黎证券交易所上市。目前SEB集团是全球最大的小型家用电器和炊具生产商之一,2005年销售收入为24.63亿欧元。SEB集团在不粘锅、厨房用电器、电熨斗等家用电器领域拥有世界领先的技术与知名产品,业务遍布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SEB集团拥有TEFAL、Moulinex、Rowenta、Krups、All-Clad和Lagostina等世界知名电器和炊具品牌,除了自身创立的一些品牌,很多都是通过收购获得的(见表3)。

  据了解,由于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上升使SEB集团遭遇经营困境。2006年,SEB集团在法国的业务增长只有0.6%,在其全球业务增长中处于最低水平(见表4)。SEB集团内部人士承认,“在法国,我们的处境十分尴尬,因为家庭用品市场的萎缩让我们的处境非常糟糕,销量出现了急剧下降。” 而且,SEB集团预计,其在法国糟糕的销售情况还会持续2-3年。因此,必须拓展发展中国家市场维持公司业务增长,提升其全球竞争地位。

  SEB集团在2007年发布的研究报告中指出,在欧洲维持现有的产能水平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全球小型厨具主要在中国生产制造,同时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只有法国的1/50,这已经代表着发展的趋势。

  因此,SEB集团通过收购中国企业,将产能、销售中心“外迁”至中国,同时借机打入中国市场,是必然的战略选择。

  SEB集团对于新兴市场品牌的收购有着以下两个含义:获得其产能水平,开拓当地市场,扩大销售水平。SEB集团所要达到的两个目标就是:占领细分市场和覆盖全球销售市场。

  SEB集团进入中国的方式理论上有三个:收购苏泊尔;收购苏泊尔的竞争对手;独资经营。目前SEB已经放弃了爱仕达,而独资经营是亏损的。相反苏泊尔在中国炊具行业一枝独秀,除了苏泊尔,炊具行业没有其他可供选择的公司。因为这个行业不像空调业,格力、美的、海尔等几家公司可以平分秋色,可供挑选。

  一位市场人士对《证券市场周刊》说:“SEB眼中的苏泊尔肯定比我们眼中的苏泊尔更值钱。而为获得控股权而付出高于市场价30%甚至更高的溢价,这在股票市场并不鲜见。”该人士说,2006年8月,SEB签订收购苏泊尔协议后,其财务方面的人士就表示,苏泊尔价值应该更高。

  坏账超提有压低利润之嫌

  一位市场人士告诉《证券市场周刊》:“虽然苏泊尔所在的行业发展势头良好,但苏泊尔在谈判的时候还没能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价值。2004年、2005年是公司投入期,而且刚刚进入小家电领域,前期市场推广费用巨大,利润的增长速度均低于销售增长速度。所以,当SEB开出18元收购价时,看上去很合算。 但2006年是转折性的一年,公司净利润增长速度超过了主营收入增长速度,根据年报数据,增长率分别达到了41%、48%。”

  该人士说,2006年苏泊尔年报显示,每股盈利0.58元。实际上,公司可能在2006年四季度多计提了2500万元的坏账准备(其中,存货坏账准备700万元,应收账款坏账准备1800万元),影响公司盈利每股0.14元,公司更真实的每股盈利约0.72元。年报有可能在做低业绩。

  先看存货坏账计提。年报显示,坏账计提准备期初数仅220万元,估计由于回收的原因当年转出100万元,说明公司存货发生坏账的可能性并不大。查阅公司上市以来的2004年、2005年年报存货坏账准备科目的数据也同样显示,公司存货管理得当,从未出现过存货大笔坏账的情况。2006年度突然计提高达700万元的存货坏账准备应属于异常。

  再看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应收账款坏账准备主要是对GHP公司的应收账款计提的坏账准备。公司中报已计提了600万元的坏账准备,加上四季度计提的1800万元,合计计提了2400万元,其计提依据是:美国客户GLOBAL HOME PRODUCTS LLC(下称“GHP”)申请破产保护,公司对该客户应收账款为575.29万美元,公司已经收到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浙江分公司理赔款267.79万美元,对两者差额307.5万美元 (折合人民币2401.14万元)全额计提了坏账准备(见表5)。

  公司2006年中报披露,公司对GHP公司的575万美元应收账款中,148.78万美元是在途货物。苏泊尔公司一旦知道GHP公司申请破产,如果及时通知开户银行不要把提单交给GHP,货物所有权就仍可控制在自己手里,从而减少GHP公司破产的影响。这部分货品理论上存在不受损失的可能。

  退一步讲,根据公司中报披露,在149万美元在途货品中,“在途货物中有93.26万美元系本公司在GHP公司申请破产保护日前20天内发出的货物,根据美国相关法律,具有优先受偿权。目前,美国法院已将上述货款从全部债权登记中独立出来,以优先偿还。”换言之,至少有93万美元货物在GHP破产时,其所有权仍归苏泊尔,并不属于破产资产,是可以全额收回的。

  上述资料表明,575万美元应收账款中,扣除保险赔偿额268美元、在途货物93万美元、中报坏账准备600万元人民币(合约78万美元),进一步损失的金额最多不超过136万美元(相当于人民币约1060万元),而其对应的债权是482万美元,只要回收率达到28.2%,就不会产生进一步的损失。

  在潜在最大损失不超过1060万元的情况下,公司在2006年四季度对这个应收款计提高达1800万元的坏账准备,有过度计提的嫌疑。

  本刊记者近日在苏泊尔的采访中,苏泊尔有关人士说,苏泊尔的确执行了比较激进的财务政策。“国外公司被申请破产保护是常见的事情,也许因为一笔到期款项没有按期支付,债权方就可以申请破产保护,和国内破产清算情况不完全一样。但为了规避风险,在GHP公司被申请破产保护后,我们将对该公司的应收款作为坏账准备进行了计提。这也是对股东负责。”

  本刊同时了解到:苏泊尔的对外贸易结算是采取银行信用证的方式,而且有信用担保。这种方式风险较小。

  GHP同时也是爱仕达的海外客户,爱仕达副总裁陈美荣告诉《证券市场周刊》:“SEB已经收购了美国这家公司,其资产也有了延续性,我们即便有贸易往来,应收款回收的希望也很大。”

  机构看高收购价可能调整

  因为这个掀起巨大震动的收购案,苏泊尔真实业绩、财务状态更多曝露在市场面前。近期研究机构纷纷调高苏泊尔的估值水平,更刺激了其股价上升(见表5)。如此,苏泊尔调整收购价似乎难以避免。

  某基金公司人士说,如果苏泊尔2006年财务报告中计提过度成立,那么,2006年度苏泊尔净利润增长率超过80%,远远高于销售收入增长速度,表明经过2004年、2005年的投入期,该公司已经进入了一个净利润增幅超过销售收入增幅的新阶段,在2007年销售至少达到30%-40%的情况下,每股盈利可达到1.08元,2008年可达到1.6元。

  一般情况下,对于盈利高速增长的品牌厂商,市场至少可给予2007年度预测利润30倍PE的估值,这样计算,苏泊尔的股价可达到30元。到2007年底,市场将根据2008年度预期市盈率30倍左右予以估值,未来69个月的股价目标价就是48元。

  国信证券分析师王念春对本刊表示,因为其所在机构与该收购项目存在关联,不便对苏泊尔是否提高收购价格进行评论,但她从分析师的角度,认为2006年苏泊尔财务报表显示其盈利质量优良,并给予苏泊尔2007和2008年较高的业绩预期,并说:“这是保守前提下的预期。”3月21日,她在有关研究报告中提出苏泊尔2007年至2009年每股收益可达0.98元、1.43元和1.29元,对应增发后股本,每股收益为0.8元、1.15元和1.8元。

  国泰君安研究员王稹3月16日的报告中将苏泊尔的评级水平调高至“增持”,目标价也调高到35元。他认为,收购后外方OEM订单的注入,可以给苏泊尔2007年至2009年贡献每股收益0.03元,0.09元—0.16元,0.17—0.31元。而外方由此获得的收益的现值为12—21亿元。 他认为,考虑到苏泊尔的快速成长性及目前A股市场的估值水平,外方收购A股公司控股权理应支付合理溢价,合理价格应该在37—44元。

  申银万国研究员付娟在其3月19日的研究报告中也调高苏泊尔评级,调至“买入”。而且,她说,即便没有外资收购,苏泊尔也具备了良好的成长性和盈利能力,预计未来三年苏泊尔主营收入复合增长率为45%,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为57%。因此,未来6—12个月,其目标价位为40元。

  一位机构人士对本刊说:“从苏泊尔股价图上看,签订协议前的那一波上涨是外资收购概念推动的,但从2006年11月开始启动的上涨行情,概念的力量已经很小,是业绩推动的。公司业绩极快速增长,机构对公司估值水平越来越高,苏泊尔股价很难被抑制。所以,苏泊尔收购价格调整将是必然的。”

  据说,苏泊尔原收购协议于今年3月底到期,苏泊尔方面预期月底可完成商务部审批,与SEB也正在协商提高要约收购价的事情。但该案能否在预期时间内获得批准?SEB是否要如市场预期提高要约收购价格?苏家父子巨资套现后还会持有多少股权?故事还没到结尾。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04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