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广发证券国际化生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13日 08:48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简俊东 深圳报道

  1月31日,广发控股(香港)公司下属子公司广发证券(香港)经纪有限公司和广发融资(香港)有限公司分别获得香港证监会颁发的第一类受规管活动(证券交易)牌照、第六类受规管活动(就机构融资提供意见)牌照,这意味着广发控股旗下子公司可以在香港开展证券经纪和投行业务。

  广发控股是广发证券在香港设立的子公司,注册资本为港币8000万元。2006年7月,广发证券获中国证监会正式批准,在香港设立了广发控股。

  优秀券商走出去

  去年和广发证券同期获中国

证监会批准在香港设立子公司的还有国元证券和华泰证券,他们获批时间分别是去年6月和8月。

  国内优秀券商进入香港,被认为是改善香港市场结构的一项重要措施。

  "现在在香港市场占据主导权的主要是外资投行,他们为香港市场带来巨量的国际资金,但是这些资金对内地企业认识不深刻,而内地企业已经成为香港市场的主要投资品种,将内地企业的定价话语权交由并不熟悉中国企业的外资投行手中,这种情形明显不合理。"国内某基金业人士认为。

  该基金业人士认为,香港市场定价权回归中资券商手中,不但有利于香港市场的发展,还有助于减少A股市场受到的外部压力。

  "在香港的证券市场上,未来有能力和外资投行抗衡的只有中资投行。"农银证券高级分析师郭信麟认为。

  郭信麟告诉记者,在香港展业的投行中,香港本土券商一方面实力太弱,另一方面投入很少,而早期进入香港的中资券商和中资银行机构,业务发展还不理想。

  "内资投行实力太弱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内资券商进入香港市场受到严格限制,中资券商的铁杆客户群体太小,而外资投行由于不受限制,资金量庞大,这种相差悬殊的资金实力导致中资投行话语权缺失;另一方面,香港市场大融资业务由外资投行垄断,客户更愿意在这些拥有项目资源的投行开户。"郭信麟说。

  但是,这种失衡状况正有所改变。随着QDII以及保险资金投资海外市场的比例增加,中资投行的话语权也将增加,有实力的中资投行在香港设立子公司之后,将会为香港带来更多的IPO项目,内资投行的吸引力将因此大增。

  申请资产管理牌照

  广发证券在投行业务方面的竞争实力很强。广发证券国内投行队伍近200人,其中八成以上拥有硕士以上学历,大部分人拥有注册会计师、注册律师、注册评估师、注册税务师等专业资格。

  "广发证券储备了大量中小企业项目。"广发证券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对于设立香港子公司的目的,他表示,"将满足国内客户境外投融资、境外机构进入中国市场的双向需求,搭建起境内外资本市场融通结合的桥梁。"

  "境外机构正式获批不但可以使广发证券获得新的创新动力源泉,也将为广发证券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上述相关人士表示。

  广发证券披露的2006年未经审核财务报表显示,2006年,广发证券净利润高达12.17亿元,位列已披露年报的券商前列。

  "未来广发控股下属子公司广发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还将申请资产管理业务牌照。"知情人士告诉记者。

  "未来广发香港公司拓展业务将遵循两大原则:一是以内地客户资源为依托,重点开拓内地企业赴香港及海外融资业务;二是以企业融资业务为先导,推动经纪业务等各项业务的发展。"上述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广发香港设立后,将与广发证券相关业务部门充分沟通,形成顺畅的信息交流机制,共享客户资源和网络资源,形成良性互动的局面,以此促进广发香港的业务发展。"

  广发控股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在实施业务拓展的过程中,广发香港如何有效利用广发证券资源优势?如何与广发证券各业务部门进行合理的合作与分工?是其能否取得业务成功的重要因素。"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