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东盛三非处方药被购 专家称不会刮起外资收购风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6日 08:06 经济参考报

东盛三非处方药被购专家称不会刮起外资收购风

  业内专家指出,医药界不会刮起外资收购风

  本报讯 25日《经济参考报》披露了拜耳收购东盛三非处方药业务的消息。当日下午,东盛科技(资讯 行情 论坛)股份有限公司(600771,简称东盛)与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在北京召开联合新闻发布会,正式对外宣布收购东盛科技“白加黑”等三种抗感冒、止咳类非处方药业务,收购金额为10.72亿元人民币。此外,根据交割后对已约定的业绩标准的完成情况来支付额外的1.92亿元人民币。据悉,这是我国医药保健领域数额最大的一次跨国并购。

  

东盛三非处方药被购专家称不会刮起外资收购风

  

东盛三非处方药被购专家称不会刮起外资收购风

  经济参考报资料图片 东盛三非处方药2005年的年销售额已达到3.3亿元人民币。东盛怎肯把一块到手的“肥肉”出售给外企?坊间认为,东盛前期并购重组导致了资金紧张,急于海外上市而剥离部分业务。

  在新闻发布会上,东盛董事长郭家学一一否认了这些对东盛的不利传言。他说,这是一次双赢的并购。东盛出售三非处方药是公司竞争优势调整的自然选择,其目的为了改善企业的绩效产出。在今后的三至五年内,东盛将着力于中药现代化、传统中成药和麻醉及精神类药物三个领域的发展。

  近几年,外国制药企业频频对国内药企献媚。引人关注的就有马来西亚制药企业发马有限公司收购无锡华源长富药业有限公司40%的股权、香港华润入主东阿阿胶(资讯 行情 论坛)(000423)、荷兰皇家帝斯曼公司参股华北制药(资讯 行情 论坛)(600812)。尤其是此次拜耳开出的10亿多元人民币的大单。这是否意味着外国制药企业将对国内医药企业展开一轮跑马圈地运动?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些收购、参股仅是个案,医药界不会刮起外企收购风。他说,东盛的非处方药业务已有成熟的市场和影响力,这是拜耳收购的主要原因。目前,国内的大多数医药企业不具备这种品种和资源优势,被外资相中的可能性极小。而且,不少国外制药企业早在中国开设了自己的合资或独资企业。不过,他也指出,由于药品降价、医药行业反商业贿赂等医药政策的出台,在未来三年内,国内药企之间可能将出现一轮并购潮。

  拜耳收购东盛非处方药业务,并未被9月8日施行的《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简称《规定》)所羁绊。郭家学称,尽管此次出售的这些业务在国内止咳、抗感冒领域表现不俗,但其年销售额不足四亿元人民币,远远低于《规定》中进行反垄断审查的前提条件“15亿元人民币”。

  中国医药企业竞争力研究课题组主任李磊告诉记者,国内药企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品屈指可数,多数药品以仿制药为主。因此,国内药企的一个品种或者几个品种,很难出现垄断市场或者占据25%市场份额等现象。换言之,《规定》对外国药企并购国内药企发挥作用的空间不大。


 记者:曾亮亮 实习生:范苏晶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