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查询:

潍柴动力 背叛者的背叛隐患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9日 23:15 和讯网-证券市场周刊

潍柴动力背叛者的背叛隐患

  脱离了中国重汽的潍柴借整合湘火炬之机产业地位突变,但“背叛”的故事是否会重新上演是潍柴的一大隐患

  本刊记者 朱晓瑾/文

  吸收合并湘火炬后,新潍柴动力将拥有一条完成的重卡产业链,这种产业背景使得潍柴动力的估值水平大大提升。

  “国内商用车股2006年和2007年的平均动态市盈率分别为14倍和12倍。对于新潍柴动力至少应该给予20%以上的估值溢价。”海通

证券汽车行业分析师胡松表示,他认为,一旦湘火炬股改方案得以实施,那么吸收合并了湘火炬的新潍柴动力将拥有国内最完整的重卡产业链,并且掌握着商用车行业最为稀缺的核心动力总成等资源。可以相信,在未来动荡的重卡市场中,新潍柴动力抵御风险的能力最强,业绩的增长也最为坚实,应该享有相当的估值溢价。

  这样的观点在行业分析师中相当普遍,新潍柴动力被广为看好。看好的原因是湘火炬和潍柴动力各自的行业地位,但这可能恰恰也正是潍柴动力即将面临的新困局。

  产业地位突变

  “打造中国最大的汽车零部件集团,并力争成为世界最大的通用动力公司。”谭旭光坚信,此次湘火炬股改推出的“A股+H股+吸收合并”方案,能够对公司带来巨大的协同效应,实现1+1>2的效果。

  谭旭光的这一国内最大汽车零部件集团的设想,其实是一个汽车(特别是重卡)动力总成(发动机+变速箱)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角色。

  1993年上市之初,湘火炬主要业务为发动机火花塞,业务范围较为单一。自1997年德隆入主后,湘火炬快速扩张,通过连续的资产并购收编了一系列行业内的代表性企业。由此,湘火炬成为以汽车产业为主的投资控股型企业,业务领域由汽车零部件延伸到整个汽车产业链,逐步发展为涵盖汽车整车、零部件、大宗机电产品出口以及金融服务的一家集团控股型上市公司。

  目前,湘火炬拥有国内重卡行业,特别是重卡配套的许多重要资源。其中,对其利润贡献最大的法士特,生产的重型汽车变速器占据国内15吨级以上重型车市场90%的份额,8 吨以下卡车市场的占有率为60%。2004年,法士特齿轮的盈利能力甚至超过了潍柴动力。而持股97.06%的陕西汉德车桥有限公司(下称“汉德车桥”)则是斯太尔系列重卡车桥的核心生产商;其持股51%的株洲齿轮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株洲齿轮”)则占有斯太尔桥齿轮49%的市场份额。

  潍柴动力本身是国内最大的大马力发动机供应商,也是世界最大的单一品牌10升发动机制造基地,分别占据国内重型汽车和工程机械等动力配套领域80%和78%的市场份额。胡松表示,现阶段我国重卡行业技术水平不高,普遍缺乏机车一体化的能力,整车动力总成的关键部件掌握在少数几个配套厂家手中,动力总成资源稀缺。具有大吨位重卡动力总成配套能力的仍是原斯太尔平台的主力零部件厂家,即便是新上其他平台重卡的厂家,目前也要借助于斯太尔平台零部件厂的配套支持。

  目前,国内重卡生产企业,从动力总成的自配情况来看,只有新潍柴动力和中国重汽能够实现发动机、变速箱和车桥的自配,其余厂家都部分或全部需要外部配套支持。一旦潍柴动力吸收合并湘火炬,则新潍柴动力掌握的发动机和变速箱业务在大吨位重卡市场将分别达到80%和90%的占有率,基本控制了国内重卡行业的核心动力总成资源。

  潍柴动力的行业地位也将发生突变,而一旦法士特的变速箱、湘火炬的火花塞随着潍柴动力进入重卡、工程机械和豪华客车等各个配套领域,潍柴动力面临的市场空间也将进一步开拓。

  除上述稀缺的动力总成资源外,湘火炬旗下还拥有两个不可忽视的整车资源。首先是其持股51%的陕西重汽,它是斯太尔系核心整车厂,占据着国内军用车90%的份额。其次,湘火炬2003年与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合资的东风越野车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东风越野车”)是国内最大的军用越野车生产基地,生产的“东风铁甲”军用越野车主导1.5吨级军用车市场。该产品2007年将进入产出期,分析师对其未来成长性普遍都非常看好。而定位于民用市场的“东风汗马”主要针对高档SUV消费者和公安消防等半军事化用途,前景看好。

  整合湘火炬,潍柴动力将发动机及变速箱业务融合,从而可以为整车客户提供汽车动力总成(发动机+变速箱)方面的一体化服务。将在产业规模上有助于谭旭光将潍柴动力打造成“世界最大的通用动力公司”的梦想,同时也能够由此进入整车领域,为动力总成业务提供一定的销量支持。

  而“没有湘火炬这个中间层,潍柴动力直接持股陕西重汽、法士特齿轮、汉德车桥、湘火炬火花塞等公司股权,每年就可以节约1.5亿元的管理费用。”谭旭光自豪于这种改变。实际上,潍柴动力早已着手对湘火炬的整合。

  分析人士认为,从法士特有所保留的财务报表,可以看出潍柴动力已经着手对湘火炬本部管理人员进行裁员和分流。而潍柴动力入主后,陕西重汽也已初步与潍柴共享双方的售后服务网络,

  “潍柴厂最终成为投资控股集团,主要负责资本市场运作及集团资源整合。另外,以潍柴现在控制的两家A股上市公司为基础,将形成两条产业链。一条是吸收合并湘火炬后,潍柴动力形成包括高速发动机及动力总成,由汽车零配件产业延伸到下游重型卡车的完整产业链;另一条是山东巨力(000880)装入的中速机部分,待时机成熟则复制潍柴动力模式,再造一条产业链。”

  对于湘火炬的整合,只是谭旭光的宏伟资本布局中一环而已,但却是关键的一环。

  翻版的隐忧

  然而,即便是吸收合并案顺利通过股东大会和监管部门的批准,整合顺利实施,对潍柴动力来说,仍然存有隐忧,这就是它对旗下资产是否能够真正掌控。毕竟,湘火炬旗下的诸多优质资产都有很高的行业地位,正如壮大了的潍柴要想方设法地摆脱中国重汽一样,优秀如法士特者或者又如行业地位不低的陕西重汽也不一定心甘情愿地蛰伏于潍柴动力的控制之下。

  同处山东的中国重汽和潍柴动力分别是国内重卡和发动机领域的龙头企业。于2003年借壳ST小鸭进入A股市场的中国重汽,近几年来创造了主要经营指标年均增长60%以上的卓越业绩,成为世界重卡行业成长最快的企业。目前,占据着国内15吨以上重型卡车翘首之位。

  潍柴厂原来是中国重汽的联营企业,后被国资划拨为中国重汽的全资子公司。潍柴厂首先是中国重汽的内部配套厂,其次才是发展对外业务的发动机厂。作为重汽系列的核心组成部分,潍柴动力近几年保持了100%的增长率,公司2004年3月在香港上市,当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

  2002年,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以谭旭光为首的9名高管持有4.6%的股份,谭个人持股比例超过了1%,这正给后来爆发的一系列矛盾埋下了伏笔。从2003年开始,潍柴动力公开谋求摆脱中国重汽。

  2005年,中国重汽筹划在香港实现整体上市,潍柴动力正是其中最有价值的资产,为中国重汽贡献约60%的利润。中国重汽的整体上市计划,使得潍柴动力“独立发动机厂”的梦想变得遥不可及。潍柴动力对中国重汽开始公开抵制,当年底停止向后者供货,而中国重汽亦于今年初停止向潍柴采购发动机。

  2006年3月20日,山东省国资委颁布文件,将中国重汽所持潍柴厂股权划转至山东省国资委直接持有,潍柴动力与中国重汽彻底分道扬镳。

  “潍柴厂与中国重汽分手前,一方面,潍柴动力是中国重汽利润的最大来源,另一方面,中国重汽也是潍柴动力的最大客户。潍柴动力对中国重汽的最终背离是长大的儿子对‘亲爹’的背叛。现在潍柴动力做了老子,儿子一个个也都不差,同样的故事可能重演。”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人士说,陕西重汽和法士特都具备这样的实力。

  分裂与竞争

  陕西重汽对新潍柴动力的盈利贡献比重不是很大,有分析师估计2006年这一比重不超过20%。但是,陕西重汽是三大斯太尔系重卡企业之一,在15 吨以上大吨位重卡的研发、制造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同时也是我国惟一指定装备我军的重型军用越野汽车生产基地,每年为军队供货约2000辆。

  陕西重汽的薄弱环节主要在营销、产品线等方面,但这可借助与潍柴共享的售后网络得以逐步提升。而其与MAN公司战略合作后,引进了MAN、F2000、TG-A等产品技术,并因此推出了更新产品德龙2000,顺应了国内重卡产品的更新换代趋势。2006 年上半年,陕西重汽销量快速增长便是市场

竞争力增长的必然显现。

  更大的独立威胁还是来自于法士特。该公司是全国齿轮行业龙头企业,其重型变速器单厂产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一。而且,法士特亦有更大的产业构想,正在筹划进军轿车变速箱领域,其领军人物——李大开在行业内外亦有很高的认同度。

  2004年,法士特盈利能力甚至超过了潍柴动力。“法士特对潍柴动力的关系,恰似当年潍柴对中国重汽的关系”,分析人士认为这种类似的利润关系,可能导致法士特产生离心力,潍柴这个当年的背弃者最终可能被他人所背弃。

  “潍柴厂是三段、潍柴动力是六段,而湘火炬则是九段,”潍柴厂副厂长张宝鼎曾经的坦言透露了这种担忧。而此次吸收合并,减少管理层级,由潍柴动力直接掌控湘火炬旗下的各项优质资产,取意也在加强控制力。

  然而,除了可能的内部分离因素,潍柴动力还要提防曾经的背叛带来的报复,应对中国重汽发动机对外供货可能对本部业务形成的冲击。

  潍柴动力与中国重汽分手后,中国重汽收回了原来委托潍柴厂经营管理的杭州汽车发动机厂(下称“杭发厂”),并着力打造成自己的核心优质资产。至今年3月份,杭发厂月产量即突破5000台,而去年的月产量只有1800台左右。与此同时,中国重汽还在济南章丘建立了全新的发动机厂,技术支持则来源于杭发厂。

  按照中国重汽的计划,2006年杭发厂将提供3万台发动机,章丘工厂作为补充,提供2万台的产能。中国重汽2005年的整车销量在4万台左右,杭发厂和章丘工厂的产量基本还在满足重汽自身需求的阶段。

  胡松介绍,目前国内具有大吨位重卡动力总成配套能力的,仍是潍柴动力、杭发厂等原斯太尔平台的主力零部件厂家,即便是新上其他平台重卡的厂家,也要借助于斯太尔平台零部件厂的配套支持。

  由此可见,一旦杭发厂和章丘工厂的产能进一步扩大,将直接与潍柴动力交锋。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