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G建投增发被否 市场警惕利益输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0日 09:06 21世纪经济报道

G建投增发被否市场警惕利益输送

  见习记者 刘宏刚

  北京报道

  8月7日,证监会发行部官员表示,要正确认识新股发行、再融资,不要针对某一个体问题而以偏概全,误认为是全面的问题,新股发行、再融资将正常进行,定向增发未来也有可能更多个案被否。

  8月5日,证监会发审委否决了G建投(000600.SZ)定向增发申请,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申请首次出现未能过会情况,这被市场认为是监管层限制市场扩容过快的信号。

  “市场即预期。”某券商人士表示,对G建投这一个案的反应,折射出市场对定向增发的认知和预期,在近日市场连日“阴雨”之时,这种认知和预期将直接影响股市的市场表现。

  规模之辩

  公开资料表明,从再融资开闸到7月底不足3个月的时间里,沪深市场共有114家公司公布了定向增发计划,总增发股份为280亿股,以每家增发执行价格计算,募集资金总规模为1420亿元,相当于发行10个大秦铁路

  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展战略委员会主任杨新英认为,在后

股权分置改革时代,主要是发行人自身的需要导致了定向增发的“热火”。

  在全流通时代,上市公司要调整持股结构,要引入战略投资者,要和经营理念或者业务链条上有协同关系的企业结成战略联盟,定向增发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杨新英表示。

  杨新英表示,如果募集人有募资意向,并且按照既定的规则和程序进行,监管层就不应该为了市场而控制节奏。

  “

证监会不能穿新鞋走老路,把市场融资功能放在第一位,应当继续以解决体制性问题为重点,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拯救股市。”某基金经理表示,涸泽而渔的扩容,是一种决策的短视行为,“对定向增发的限制势在必行。”

  上述券商人士则认为,相对于IPO而言,定向增发对二级市场的影响比较温和,尤其是在证监会发文规范基金参与定向增发的行为之后,增发的对象更多地转向实业公司,且很多都是以资产认购,这对二级市场的资金分流影响有限。

  证监会发行部于8月1日召开的哈尔滨会议传来的消息表明:“(监管部门)对再融资发行环节将不再控制,只对市场化定价作出规定,并将于近期针对定向增发中存在的问题制订相应的指引细则。

  质量之忧

  汹涌而来的定向增发难免泥沙俱下,在向大股东定向增发的企业中,有些就存在向大股东“利益输送”的嫌疑。某分析人士指出。

  公开资料显示,在已经公布定向增发方案、大股东参与认购的公司中,拟订的增发价格或底价多数未超过均价,而大股东不参与增发的上市公司,定向增发价格则是在均价基础上有所溢价。

  “上市公司对任何人都应该一视同仁,监管部门也有责任保证‘三公原则’在证券市场得到充分贯彻。”杨新英表示。

  而随着以资产认购增发股份的现象日益增多,相应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联合证券并购与私募总部高级经理劳志明表示,以资产认购增发股份实质上就是资产的证券化,资产的质量和定价是这类增发中应该予以重点关注的。

  然而,问题也由此产生:上市公司通过定向增发收购的资产真的那么好吗?资产的定价是否能够和其质量相对应?

  “资产可能会虚估,这种担忧很自然。”杨新英表示,这就对定向增发操作过程中的公允合理性以及程序的合规性提出了新的要求。

  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将资产的边界在法律上界定清楚,其次要加强资产的评估工作,尤其是对无形资产的评估。杨新英表示。

  与“向大股东定向增发”以及“

资产证券化”相呼应的是,二级市场的股价纷纷跌破增发价:数据显示,截至8月4日,沪深两市共有29只个股的股价低于其增发价(或增发价下限)。

  劳志明表示,对于跌破增发价公司的入股者来说,如果看好公司的长远发展,仍会选择按前期锁定价格完成增发,而对于二级市场的投资者来说,“破增”则意味着能够以较低的价格抢得“筹码”,并有望分享因公司盈利能力提升而带来的股价上涨。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