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新湖控股谋划整体上市 房企调控后的借壳冲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6日 06:04 经济观察报

新湖控股谋划整体上市房企调控后的借壳冲动

  本报记者 刘兆琼 北京报道

  显然,股权分置改革为诸多在宏观调控下急需融资的房地产企业提供了一个新的借壳上市机会。

  新湖控股正在实施这样的打算。

  7月25日,新湖控股受让哈尔滨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G哈高科(资讯 行情 论坛),600095)第二大股东哈尔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房屋建设开发总公司12.25%的股权,加上原有股份,新湖持有G哈高科42.24%的股份,成为其惟一的法人股股东。

  就这样,借助股改,新湖控股完成了对G哈高科的掌控。

  更多的地产公司有着相同的意向,通过借壳、换股或者资产注入的方式实现整体上市,解决融资需求。由此,深南光(资讯 行情 论坛)(000043)、*ST济百(资讯 行情 论坛)(600807)、GST环球(资讯 行情 论坛)(000718)等一批上市公司都带上了“地产公司借壳上市”的概念,其股价也有相应表现。

  新湖控股谋动

  新湖控股直接或者间接控制的上市公司包括G中宝(600208)、新湖创业(资讯 行情 论坛)(600840)和G哈高科。

  G哈高科董秘马昆告诉本报:“公司的股改是为了实现在非主要产业的国退民进的原则,哈尔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也是考察了很多家民营企业,最终才选择了新湖控股。目前,哈高科主业为大豆深加工,有1/3多的产业属于房地产。”

  目前,G哈高科的董事会中,黄卫峰、陈文都和新湖控股关系密切。黄卫峰凭借其在上海市金桥出口加工区的经历,极有可能成为新湖系工业地产的掌门人。

  在此之前,7月20日,G中宝的第一大股东浙江恒兴力控股集团将全部股权出让给第二大股东新湖集团。G中宝还向新湖集团定向增发,注入40亿地产资产。如果增发完成,G中宝将成为净资产排名第二的房地产上市公司,超越华侨城(资讯 行情 论坛)(000069)和招商地产(资讯 行情 论坛)(000024)。

  此外,新湖创业也是新湖控股旗下的上市公司。“如果新湖控股要实现整体上市,只要把这几家上市公司运作好,就随时可以启动。一个可能的方案是,新湖控股通过G中宝实现整体上市,G中宝再和新湖创业换股合并,就可以完成。其他新湖控股的资产,通过哈高科实现上市。”中信建投的分析师张朝晖认为。

  据悉,哈高科持有青岛临港置业有限公司52.86%的股权,该公司负责开发青岛临港产业加工区12.88平方公里的土地,在此基础上建设标准厂房出售或出租。目前已有533亩的土地使用权,可建设55万平米的厂房和职工宿舍。另有国土资源部已批准的加工区4平方公里内460亩土地的优先开发权。“根据披露的信息,可计算出533亩土地出售厂房的毛利率为48%,每平米的净利润为270元。”张朝晖分析说,“如果993亩开发的厂房全部销售,将为哈高科贡献1.47亿元的净利润;如果4平方公里按现在1.56的容积率, 在10年内开发成标准厂房全部出售,将产生9.45亿元的净利润。”

  因此,“哈高科不仅本身质地良好,而且股价便宜,是比较好的壳资源。”

  房产公司集体借壳

  除了新湖控股外,中航地产等公司都对这一方式跃跃欲试。在间接融资市场已经开始对其防备和警惕的时候,这些房产企业开始寻求直接融资的支持。

  7月31日,保利地产(600048)的上市为地产公司的上市注入了强心剂,几乎可以标志着全流通下的资本市场对地产企业的开放态度。不过,在面临全面宏观调控的背景下,地产公司的IPO仍然面临诸多政策困境,所以借壳上市成为现实选择。

  东方证券王树娟撰文表示:“就拿负债率相对较低的上市公司来说,开发型企业的平均负债率达到60%以上。借道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平台,来解决资金链极端紧张和危险的问题,对大多数地产公司来说,都是十分渴求的。”

  山东天业注入*ST济百、苏宁集团地产资产注入GST环球、园城集团注入*ST烟发(资讯 行情 论坛),这些都正在成为部分壳资源的新卖点。其中,*ST济百的股价从4月份到现在已经翻番;GST环球从5月中旬到6月中旬上涨50%;*ST烟发从4月份到7月底也已经有80%的涨幅。

  “房地产公司之前一直十分景气,盈利能力很高,从上市的角度来说,有财富扩大效应。而宏观调控又使得房地产企业面临融资困境,寻求上市融资是他们的必然选择。而且上市公司股价表现和财务报表直接相关,对行业调整的反应,存在明显的滞后性、间接性,也就是说,现在的宏观调控的影响至少要在1年之后才会在账面表现为盈利下降。上市对他们来说是解燃眉之急。”一位地产分析师认为。

  目前,房产公司采取的模式大多为资产重组+增发。“有些是借助股改,有些是直接通过增发,将资产注入进上市公司,用资产换股份。这样的话,一些低价的、甚至是亏损的上市公司就是很好的壳资源,而且资产一旦注入,二级市场马上就会有反应。”上述分析师认为,“这样比直接IPO成本低很多。”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