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张江集团副总经理刘小龙:张江转型资本原动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2日 01:44 第一财经日报

张江集团副总经理刘小龙:张江转型资本原动力

  本报记者 胥会云 任绍敏 发自上海

  2005年12月12日,刘小龙走马上任张江(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同时也是G张江(资讯 行情 论坛)(600895.SH)董事长。至今短短7个月时间,张江先后做出了几个大动作。

  而新官上任后的这几把火全部与资本运作相关。面对记者的疑问,刘小龙并不认为他对资本运作有着特殊的偏爱。不过,要成为国际一流的高新园区,就必须有国际一流的资本市场。

  实际上,刘小龙希望借助G张江,借助一系列资本运作,让资本市场意识到,张江集团公司正在转型。

    股价持续上涨背后

  今年3月中旬,G张江股价突然出现了一波持续上涨行情,最高达到5.65元。这个时候,G张江确定关联交易不过几天,距离公告职工信托计划还有十天左右。

  “我们的关联交易,实际上就是给了资本市场一个信号,让他们知道我们改变了战略,也融到了资本。”刘小龙这样评价这次关联交易。

  G张江确定的关联交易是,分别与控股股东张江集团旗下三家企业签订协议,以10.96亿元收购上述三家企业的经营性房产总计13.6万平方米。

  一如刘小龙的预计,市场对G张江释放的信号给予了充分肯定。而且,市场还对进一步的双赢融合产生了良好的预期。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研究员张宇和孙建平预计,这种资产收购年内还将以其他形式发生。

  紧接着,又一个让资本市场对G张江青眼有加的举动发生了。张江(集团)有限公司及其下属公司员工,以自有资金委托上海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发行指定流通股(G张江)投资资金信托计划,信托计划累计信托资金总量为1371万元,用于购买且仅购买公司流通股

股票。信托计划期限为6年,信托计划成立之日起2年内委托人不能赎回其持有的信托份额。

  在此之前,刘小龙召开了一个员工会议。“我问他们,你们对张江集团有没有信心,对我们的团队有没有信心。他们说有。那好,搞信托计划。”当时G张江股价长期在3元多徘徊,用刘小龙的话说,就是和ST差不多的水平。

  最后,除了几个员工因特殊情况未参与这个信托计划外,其余员工都参与了。当被问及是否和多年教师生涯锻炼出来的良好口才有关系时,刘小龙笑着说,这是大家看到了企业的前景。在就任董事长之初,刘小龙就购买了16万股G张江股票,表明自己对公司的信心。

  这些举动,无疑都增加了资本市场对公司未来成长性的稳定预期,资本市场也不断调高了对上市公司的估值水平及价值空间。

  “股份公司其实是张江高科技开发区在资本市场上的一面旗帜。股民可以不知道张江集团,但肯定知道张江高科。”刘小龙说,要用好上市公司这个资源,这样必须给予上市公司好的资源,这样才能赢得资本市场的资源,获取资本市场的信任。而张江集团通过G张江传递给资本市场的信息,无疑也给张江集团赢得更多资本市场的资源,吸引了更多跨国公司的进入。

  刘小龙对记者表示,他始终认为聚焦张江不是政府的事情,而是全社会的事情。应该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性,这才是真正的聚焦张江。

  2006年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全面启动,上海市政府提出突出“三个聚焦”:聚焦企业主体,着力激发企业自主创新的内生动力;聚焦国家战略,着力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聚焦创新基地,着力放大张江高新技术园区的政策效应。

  “浦东的综合配套改革这个空间我们要用好。框架已经给了我们,但是空间的内容是要创造的。”刘小龙说。

    建立张江自己的三板市场

  刘小龙要往浦东综合配套改革的框架中添加的内容,是属于张江自己的三板市场。

  “中国的资本市场还有个完善的过程,是不是可以针对科技市场的金融需求和资本市场需求在张江先行先试?”刘小龙透露,张江集团正在和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做一个三板市场的模式。三板和深交所中小企业板原理相同,但具体操作上会有差异。

  具体来说,就是利用产权交易所已经改造完成的系统,能够在上海把张江的企业从有限责任公司改制成股份公司,由券商对这些企业进行推荐和评估,发现一些比较有价值的好项目,请他们到三板市场上市。这个交易过程是一个全流通过程,企业可以从这个市场上融到自身发展需要的资金。与此同时,投资机构也可以在三板市场上发现,找到他们希望投资的企业。

  “通过这个平台,我感觉可以真正形成比A股市场门槛略低,适合高科技企业前期、中期发展需要的融资平台。”刘小龙称,目前三板市场的基本条件已经差不多具备了,就看什么时候正式投入运作。

  刘小龙表示,他个人认为这又是浦东综合配套改革的一个重要试点,在资本市场做一个大胆的尝试,帮助中小企业建立一个融资平台。同时也希望能与深交所中小企业板形成南北相得益彰的局面。

  除此之外,刘小龙还十分期待能够尽量利用国内资金,比如利用政府杠杆资金,撬动十倍甚至几十倍的银行、社会资金,变成有组织的基金发展自己的产业,解决中小企业的资金瓶颈。“我们很不希望看到自己的孩子长大了被老外领走,我们要防止这种情况。科学没有国界,但是技术是有国家属性的。”刘小龙说。

    寻找最有可能的“姚明”

  刘小龙说,希望资本市场了解的实际上就是,张江集团公司要转型成为园区的开发营运商和服务集成商。

  1992年张江高科技园区成立,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在初期开发阶段,张江集团主要是把地卖给企业,并为他们提供粗放型的配套服务。2000年以前,G张江以开发者的身份扮演着地产商的角色,企业利润主要来源于土地批租和政府补贴。

  随着土地作为稀缺资源的减少,2000年以后,G张江开始了高科技投资业务,并形成了房地产开发和高科技投资两项主营业务。

  但是到了2006年,刘小龙又为G张江增添了一项新的发展方向——开发营运商和服务集成商。

  做开发营运商,就意味着公司的经营模式与重点发生转型,即由过去的园区开发为主,提供土地与厂房服务转向对现有客户的综合性服务发展。集成商,就意味着公司有选择地发展基于其核心能力与优势的专业性服务与综合性服务,提供园区内企业需求但不擅长的各项服务。

  转型的背后,刘小龙并不讳言,是因为园区的发展面临着人才、资金、土地的挑战。

  “当然我们希望园区面积足够大,能够容纳各种高科技企业发展。但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我们就必须致力于推进产业的结构升级,引进越来越适合主导、新兴产业的高端企业,考虑如何提高单位面积的投入产出比、专利比。这是一个我们很大的挑战。”

  张江园区内入驻了大量的中小企业,有的发展壮大了,也有的遇到困难最终结束了。“我们要在企业发展的关键期支持它,在支持过程中发现谁可能成为‘姚明’。”比如,在人才上,如何充分发挥科研人员的能力,这是机制设计上要高度重视的。“美国企业大多实行股权激励,非常利于高科技的发展。这蕴含着对人的基本需求和高端需求的深层次思考。我们不能回避人的价值和需求。”

  他透露,张江的企业鼓励试行期权期股的激励办法,以留住精英人才。

  刘小龙表示,一个营造空间的企业,不仅要开发土地,建造厂房和办公楼,为创新企业提供空间;同时还向这些企业介绍政府的各项政策,为投资企业落实和拓展政策的空间。

  在这一系列筹划中,要统筹土地资源、银行资源、各种中介机构资源、人才资源,更要去统筹政府的财政资源。同时还要大胆地尝试机制的改革、体制的释放。“我们不能像硅谷一样走40、50年,我们希望用一半的时间达到那种状态。”刘小龙说。

  刘小龙在G张江不断推动改革后,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陈昱新指出,由于新任董事长刘小龙是公司理念和企业机制转变最核心的推动者,企业理念和机制转变以后至少需要三年才可能稳定,三年期间如果刘小龙未来职位发生变动,将是投资者的最大风险。

  而刘小龙对记者表示,他只是在创造性地执行创新发展、聚焦张江的战略,只要按照这个战略走下去,就不会出现什么大的风险。

  刘小龙档案

  ●1957年出生

  ●硕士,高级工程师

  ●曾任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新发展有限公司投资部经理、副总经理

  ●现任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总经理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