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烟台万华:逼出来的自主创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30日 16:12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种昂 山东报道

  烟台万华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华)的自主创新是被国际垄断寡头逼出来的。

  1978年,万华从日本引进一套60年代水平的生产装置,而且对方没有交出核心技术。当时,万华每年只有几千吨产量,在国际聚氨酯市场的统计数据上,万华的产能是被忽略不计的。

  因为不掌握自主

知识产权,万华引进的这套生产装置运行得极其艰难,运转十年都不能达到设计产能。同时,国内对于聚氨酯的需求随着市场发展迅速激增。当时,许多下游企业在烟台的工厂等一个礼拜都拿不到货。

  眼睁睁地看着市场红火了,却因受制于一套设备而无法提高产量。焦急与无奈之下,万华选择了另外一条引进道路——市场换技术,希望与技术先进的跨国公司合资。然而,当万华带领一家跨国企业完成了中国市场的调查后,对方却一脚踢开万华直接与中国客户做起了生意。

  接二连三的打击使万华意识到,由于聚氨酯技术被国际几大垄断势力牢牢控制,摆在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被竞争对手挤垮,要么与他们放手一搏,自行研发聚氨酯技术。

  1993年开始,万华走上了一条艰辛的创新之路。10多年的时间里,他们进行了一万多次试验,修改方案可以装满几卡车。如今,随着16万吨装置的试车成功,中国聚氨酯的产量将占到世界总产量的8%,一举超过了日本,成为亚太地区最大的聚氨酯制造国。

  在万华自主创新过程中,财政成为撬动科技创新的杠杆。过去五年,烟台市对于烟台万华,先后采取贷款贴息、国债贴息等方式,五年累计投入3亿多元,带动企业投入36亿元,成为推动科技创新的一股重要推动力。

  但董事长丁建生却认为,资金上的拨款对于万华来说,并不是最为重要的。

  丁指出,自主创新的目的是为了产业化。国家政府部门应该对于企业的自主创新多从政策、税收等方面给予支持。对于小的创新技术应该多利用市场的手来配置引导投资,如风险投资等。避免“撒芝麻盐”式的行政拨款。这样可以从体制上保证创新的产业化。只有产业化后才能享受税收、政策等相关优惠,必将提高中国创新技术产业化的成功率。

  同时,应保证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制统一。外资企业在中国投资聚氨酯项目均享受三免两减所得税优惠政策,万华作为惟一生产聚氨酯的内资企业,面临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烟台万华在山东按33%的比例纳税,压力巨大。万华在国外尚且可以得到平等的纳税政策,希望知识产权局呼吁政府有关部门从鼓励民族产业发展的角度上考虑给予万华与外资企业同等的国民待遇,为聚氨酯产业在中国市场上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