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工行董事长姜建清香港行程密 承销商开出时间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0日 22:23 21世纪经济报道

  特约记者 罗绮萍

  7月19日上午10时许,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在工银亚洲(0349.HK)董事总经理兼行政总裁朱琦的陪同下,步出香港港岛香格里拉酒店,开始会见有意大手认购工行新股的机构投资者,进行“预先路演”。工行这个全球历来集资额最大的IPO正式启动。

  不过姜建清在这天中午接受本报独家电话访问时,却否认是专程来港见大户的。但他没有否认工行的上市计划已得到国务院的批准,也没有否认7月18日已向香港交易所递交A1表格(上市申请表格),只是一再以“我们稍后会有正式公布”作答。

  对于投资者关注工行上市后工银亚洲的定位问题,姜建清说:“这个我们以前已经说清楚了,工银亚洲会继续在香港上市,投资者可以根据他们的意向选择不同的上市公司,对内地市场较感兴趣的可以选工行,对香港及国际市场较有兴趣的可以选工银亚洲。中国银行(3988.HK,601988.SH)及中银香港(2388.HK)的案例也显示,两家上市公司可以并存得很好。”

  同日,工行H股承销团消息人士说:“一天之前,即7月18日,姜建清来了香港,也带来了国务院的批文,我们已将A1(上市申请表格)交到香港交易所。”该人士澄清递交上市申请不用姜建清亲自出马,姜建清此行是为了处理业务,顺便会见一些“大户”。“这种预先路演是香港上市规定的灰色地带,原则上要待上市委员会批准后才能路演的,所以我们要尽量低调。”他说。

  7月18日,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年中工作会议中也指出:“今年以来,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继交通银行(3328.HK)、建设银行(0939.HK)在港上市后,中国银行又先后在香港和境内上市,工商银行上市已经正式批准,各改制银行在公司治理、内部管理、与战略投资者的合作等方面都取得了进展。”

  工行H股承销团消息人士续称,由于工行是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又是最大,所以审批程序是先要国务院给予“路条”,然后工行再向相关机构逐一提出上市申请,在内地的包括中国银监会及中国证监会,在香港则要通过港交所上市委员会的批准。

  “以中行的案例来说,国务院通过了,银监会及证监会不会说不,但什么时候批准则说不清,刘明康所说的正式批准指的应该是国务院。”上述消息人士说。

  至于港交所上市委员会,一般需要两个月的时间审议申请,其间先由上市科人员逐一针对招股书初稿的内容,向工行承销团提出问题。疑问解决了,工行便正式接受上市委员会的上市聆讯,由来自各界的委员,提出他们关心的问题,如果承销团的答复令委员满意,H股上市计划便会获准,可以正式进行国际路演及公开招股。

  根据工行H股承销团一位高层估计,工行可能将在9月21日那次上市委员会每周例会上接受上市聆讯,在9月28日前得到批复,10月27日挂牌。

  该人士说,在未来两个月,工行要解决A、H股同日同价上市的技术问题,及中央汇金持有的工行股份,会以普通股、H股流通股还是A股流通股形式等棘手问题,相关的决定会写进招股书定稿。

  “上市日程只是我们的内部计划,还要视乎上市委员会的批复进度及环球股市的情况。近期国际局势很动荡,美国一再加息令楼市泡沬岌岌可危,恐怖袭击随时发生,金价油价大幅波动,未来三个月会发生什么事?对工行上市会有什么影响?坦白说,我们真的掌握不了,只能见步行步。”上述承销团高层坦言。

  根据承销团向大户提供的工行的初步IPO计划数据显示,工行A、H股会同日同价上市,H股发行400亿股,A股发行200亿股,以2006年预测市净率约2倍计算,每股作价约为2.84元(2.76港元),集资合共约210亿美元(1700亿元),将会打破1998年日本NTT移动通讯集资184亿美元的纪录,成为历史上集资额最大的IPO。

  “现在我们会见大户,大家都会说有兴趣,因为工行是中国最大的商业银行,又是全球最大的IPO,没有人会说不感兴趣的,但关键在于价钱,客户要在真正上市前一刻,参考环球市况,比较同类

股票的价钱,才会决定是否认购,认购多少。”上述承销团高层相信认购中行的大户,绝大部分都会认购工行,投资工行长线短线都有获利空间。

  该高层还称,由于中国是全球经济的

发动机,所以以往较少投资港股的环球资金,例如中东及东南亚资金,对于认购工行新股的热情都较高。“我们和中行的承销团一样,都是希望招股期间环球市场不要出现重大不利消息,如果没有坏消息,环球资金现时正苦无出路,工行这个特大IPO,出现得正是时候”。

  另据知情人士透露,作为工行A股承销商的国泰君安和申银万国两家券商,分别组成了队伍庞大的工作小组,在北京忙于准备相关上市材料。券商对于此次承销业务非常重视,申万的投行小组由投行部总经理亲自领衔。

  按照最初的计划,工行在国内上市的进程并没有和海外上市一样快。因此,国内券商成立的承销团较工行海外IPO承销团成立时间晚,几家券商投行小组的工作就显得更为紧张。

  (本报记者徐炯、于晓娜对此文亦有贡献)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