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长江证券借壳搁浅 东湖高新很受伤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11日 13:58 21世纪经济报道

长江证券借壳搁浅东湖高新很受伤

  本报记者 聂春林 武汉报道 

  “我是姑娘,你是男孩,你要娶我必须拿出实际行动,不能婆家不急娘家急!”7月10日中午,凯迪电力(000939.SZ)董事会秘书胡学栋在电话中,针对“长江证券借壳东湖高新(600133.SH)不积极”一事,语气明显有些愤怒。

  就在两天前,东湖高新的大股东凯迪电力发布公告称,公司已决定终止“关于向长江证券转让武汉东湖高新股权的意向性接触。”

  至此,历时近两个月的长江证券借壳东湖高新事件戛然而止。

  借壳搁浅

  风起于青萍之末。

  在某种程度上,长证借壳东湖高新甫一开始就充满戏剧性,变数重重。一厢是东湖高新发布提示性消息,公开承认借壳一事;另一厢,长江证券“犹抱琵琶半遮面”,称借壳存在不确定性。

  自4月底开始,市场便传闻东湖高新是长证借壳的主角。该公司股价亦如过山车,一路上行,从4月28日的4.08元,6月6日冲高到8.75元,14个交易日股价暴涨约115%。即使回调,7月7日,东湖高新股价仍坚守在7.56元。

  5月16日,东湖高新首次披露,“长江证券表达了借壳意愿”;7天后,东湖高新再次公告称,“长证就借壳一事,与公司非流通股东达成了一系列意向”,但几方尚未签订正式协议,不具有法律效力。长江证券总裁李格平亦在公开场合称,公司正在做借壳上市和IPO两种方案,“借壳东湖高新具有不确定性。”

  5月21日,在武汉东湖高新区管委会协调下,双方的非流通股东武汉凯迪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武汉长江通信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就借壳一事达成初步意向:长江证券拟依托新成立的长江控股收购东湖高新全部非流通股东持有的股份,此后再将长江证券置入上市公司,完成借壳上市。正是受此影响,东湖高新股改方案被否。

  据记者了解,为了促成此次借壳,公司重组由东湖开发区管委会主办:凯迪电力把其注入东湖高新的资产全部拿走,其他股东同样如此,“谁家的孩子谁抱走”,不足部分由管委会设法弥补,长江证券只拿公司净壳。

  孰料,一个多月后,情况突变,借壳事件流产。

  东湖高新人士透露,凯迪电力与长江证券有近一个多月未接触。近半个月来,大股东凯迪电力有关负责人致电长证高管,对方既不接电话,亦不回电。

  “我不知道长证究竟想干什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凯迪电力一位高管表示。

  而据接近长江证券高层的人士向记者透露,公司之所以有顾虑,主因一是东湖高新股价太高,增加了收购成本;二是担心公司有资金窟窿,希望非流通股东打保证金,遭到拒绝。

  东湖高新“很受伤”

  借壳流产,让东湖高新“很受伤”。

  东湖高新一位高管告诉记者,公司资产主要分为三大块:

房地产、河南义马电力项目和中盈长江国际担保公司。其中,义马电力项目前期投资加启动资金,共动用了公司近3亿元资金;中盈长江公司投资2亿元。

  这位高管称,考虑到长证重组公司因素,从5月份开始,

房地产业务基本处于停止状态,“开展业务资产又需重新核算”,原本准备出售的学府佳园房地产公司也已叫停;义马项目因
国家发改委
尚未批准立项,事实上早已处于停产状态;中盈长江同样因为重组因素,尚未大规模开展业务。

  屈指算来,这是东湖高新自1998年上市以来的第三次股权转让,也是公司两年内的第二次转让。

  “这次被卖,主要是受义马电力项目拖累;未被卖掉,也是受义马项目影响。”东湖开发区管委会一位干部一语道破天机。

  2005年3月11日,东湖高新召开董事会,同意公司出资14322.16万元收购凯迪电力持有的义马环保电力有限公司13600万元的出资及权益,该出资占义马环保电力注册资本的85%。

  东湖高新有关人士透露,义马项目致力于固体有害废弃物的环保处理,是集环保、发电于一体自动化程度高、装备一流的环保发电厂。

  按照设想,这个项目首台机组预计在2005年底投产发电。只是国家发改委对30万千瓦电力项目暂缓审批,东湖高新的电力梦就此卡壳。

  知情人士称,东湖高新为此电力项目获批,正在四处奔走,“但能否成功,尚是一个未知数”。

  知情人士称,长江证券之所以迟迟不愿出手,担心受义马项目拖累是重要因素。

  东湖高新2005年年报显示,公司当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2789.86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8.01%;净利润391.64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91.76%。

  按照规定,借壳上市停止,东湖高新股改必须启动。

  但据记者了解,公司至今尚未做股改方案。“没法做,公司股价一飞冲天。7月10日,公司暂时停牌,可以预计,接下来的将是绵绵跌停。”东湖高新有关人士忧心忡忡地说。

  只是在这场借壳闹剧中,投资者的损失究竟由谁来弥补?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