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股改浪潮系列全面股改之深发展 > 正文
 

股改方案微调 深发展等待国际投行大鳄参股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11日 01:42 经济观察报

股改方案微调深发展等待国际投行大鳄参股

  -本报记者 李利明 申兴 深圳、北京报道

  完成股改后的深发展(资讯 行情 论坛)将会怎样?

  不仅仅是GE Capital 会参股。本报独家获悉,华尔街的一家著名投行也将参股深发展。

  “深发展即使不是中国最好的银行,但一定是中国最具有成长前景和转型潜力的银行。”深发展高层和董事们告诉本报。

  战略投资者

  深发展表示,“股改完成之后,将着手通用电气的注资并开始其他资本募集事项。这一切将推动2006年和2007年公司银行和零售银行的健康成长。”

  去年9月28日,深发展与通用电气金融公司(GE Capital)签订《股权认购协议》,通过定向募集方式向GE Capital发行1亿美元股份。由于深发展当时还没有股改,GE Capital入股只能等到股改完成之后。

  知情人士透露,股改完成之后,一家华尔街的著名投行也将参股深发展。随着这些投资者相继参股以及接下来次级债发行,深发展的资本充足率有可能达标。

  新桥入主一年多来,“深发展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包括积极改善公司治理结构,调整业务发展战略,确定了以贸易融资为公司业务主要方向,并注重提高零售业务的比重。这些措施都增加了盈利能力和稳定性。”深发展高层说。

  机构投资者也认同这一点。中信证券有关人士认为,深发展一年以来的变化很积极,要比他们预期的好。鹏华基金公司副总经理殷克胜称,深发展有一个向好的趋势,资产质量有很大的改善,而对价高低是另外的事情。

  调整股改方案

  也许是基于发展的理由,6月9日,在公布了股改方案的10天之后,深发展对该方案进行重要调整,派发特别红利的价格区间上下限分别降低了2元,使得价格区间缩窄到7.25元至8.75元。

  此前的6月6日,深发展副行长刘宝瑞就向本报表示,股改方案不是说不可以调整,但是在现实情况下,调整的空间不会太大。

  5月29日,深发展董事会公告了股改方案,令众多流通股股东感到意外和难以接受。

  南方基金投资总监王宏远向本报表示:“我们会合情合理地维护投资者权益。”其他几家持股较大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也表示了同样看法。他们认为,深发展股改方案的诚意不够,如果方案不修改,很可能被流通股东否决。

  深发展的高层向本报称,新桥也有自己的苦衷。与其它上市银行不同,深发展流通股股东占到了72.43%,非流通股股东只有27.57%,其中新桥持有17.89%,与其他上市银行情况相反。如果与其它上市银行同样的补偿水平,深发展非流通股股东的补偿压力将要大出至少4-5倍。

  此外,由于新桥并不是深发展的原始股东,并不像其他上市银行的非流通股股东那样以很低价格入股。并且新桥承诺,在五年之内不会售出深发展的股权。“在至少未来三年多的时间里,新桥和深发展是拴在一根线上的蚂蚱”,深发展的一位人士称。

  生死关头

  新桥的让步,缘于深发展已到了危急关头。快速完成股改以争取时间实现资本充足率达标,已经成为第一要务。

  今年3月底,深发展的资本充足率为3.83%,而

银监会的最低监管要求为8%。按银监会规定,2007年1月1日是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达到8%的最后期限。届时如果不能达标,银监会可以要求银行限制资产增速;降低风险资产规模;限制分配红利和其他收入;严格审批或限制银行增设新机构、开办新业务等等。对资本严重不足的银行,银监会甚至可以依法对其实行接管或者促成机构重组,直至予以撤销。留给深发展解决问题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在新桥入主后,深发展的经营状况有所改观,2005年的净利润是3.52亿元,今年1季度是2.21亿元。但通过利润转增资本来实现达标显然远水解不了近渴。

  事实上,深发展的补充资本方式只有新的资本注入这一条路,而横亘在这条路上的最大障碍就是

股权分置改革——
证监会
规定,上市公司在完成股改之前不能进行股权变更。

  用深发展董事长法兰克#zhPoint#纽曼的话讲,深发展如果是一辆开向未来成功之巅的列车,股改就是目前最难爬的一个山头。

  深发展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股改,从而尽快引入新的投资者、发行次级债,赶在今年年底之前完成资本充足率达标。否则的话,深发展将面临可怕的局面。“退市也是有可能的”,一位银行业界人士表示。

  从某种程度上讲,深发展现在是和时间竞争,因为监管机构对于新的投资者、特别是境外投资者的参股进行审批,以及对次级债发行进行审批,都需要一定时间,并且这些环节都必须环环相扣,不能同步进行。如果在股改上耽搁了时间,那么深发展在今年年底之前很可能完不成这些步骤。届时,无论是业务限制等常规措施还是接管重组等极端措施,都将对深发展造成致命打击。或许,那将会是一个多输的格局,这会是各方都愿看到的?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