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外国投资者被迫重新认识中国A股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05日 08:46 天府早报

  对于在内地和香港两地上市的26家中国公司来说,一些引人注目的事情最近开始发生:它们在上海和深圳交易的A股,相对它们在香港上市的H股的股价已经开始出现打折了。一些外国投资者把这一变化解读成一个根本性“拐点”已经来临。

  现象一A股是相对安全的避风港

  根据JP摩根汇编的数据,到4月底,两地上市公司中,约有三分之一A股股价低于H股。而其它公司长期存在的A股溢价也正在迅速缩小。

  “(A股)确实再次具备了投资价值,”JP摩根驻香港的中国证券市场部董事总经理李晶当时说,“它们不再那么贵了。市场在今年余下的时间里,可能会有相当好的表现。”

  这一转变意义重大。因为即便在始于2001年、持续四年的熊市期间,上海与深圳的A股指数下跌了一半的时候,在两地上市公司的大陆股票相对它们的香港股票仍保持较高的溢价。通过中国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安排购买A股的外国投资者曾认为,这是中国A股估值依然过高的信号。

  五月初,肆虐全球的市场动荡已暂时扭转了这种趋同的趋势,但即便如此,外国投资者还是要被迫重新认识中国A股市场。中国A股市场现在的情况比最近几年的表现看上去要好。“自从五一长假结束以来,(A股和H股之间)又出现了分化,”李晶女士指出。“在这波全球性的下跌中,A股一直是个相对安全的避风港。”

  据李晶女士说,在处理这场危机的过程中,上市公司学会了如何与少数股东打交道的一两点技巧,并认识到了透明度的重要性。透明度是外国投资者的又一个长期忧虑。这也使证监会鼓起勇气,取消首次公开发行以及股票增发的禁令。

  现象二政府加快市场改革步伐

  根据毕马威的数据,到去年年底为止,34家QFII被授予了总计56亿美元的大陆投资额度。瑞银集团(UBS)得到了最大的配额,金额略低于8亿美元。

  但任何激发外国投资者对A股兴趣的进展都只会鼓励政府加快市场改革的步伐。1日,《上海证券报》的一则报告称,监管机构将放宽QFII开设交易账户的限制,上海和深圳股市应声大涨。

  除了中国市场不再估价过高的认识,解决上市公司国有非流通股问题的进展,也令国内外投资者受到了鼓舞。过去一年,在1200多家沪深上市公司中,大约一半与它们的少数股东展开了谈判。在这些公司的国有股获准上市交易之前,这些少数股东必须得到补偿。

  对国有股流通导致股价稀释的担心是中国股市长期下跌的主要原因,去年上证指数瞬间跌破了重要心理关口1000点。这段濒死经历迫使证监会咬紧牙关忍受痛苦,并最终强迫上市公司与股东商谈出解决方案。

  现象三中国大公司扎堆进入H股

  然而说到底,中国的长期市场复苏取决于中国上市公司的质量和业绩,但规模最大、最被人看好的公司仍然不断扎堆进入香港H股市场。中国建设银行去年10月份92亿美元的首次公开发行,以及中国银行更大规模的首发就是例子。

  JP摩根估算,中国只有约20家“行业领军企业”避开了香港,只在上海或深圳上市。这些公司中约有半数(例如宝钢)与上海或深圳市政府有着密切的隶属关系,这意味着还存在纯商业考虑之外的因素影响着它们的上市决定。

  根据一项折中安排,预计中行会在香港首发之后,再在上海进行A股的首次公开发行。A股首发将为它再募集30亿至40亿美元。

  中行在其香港上市招股说明书中表示,它的A股“除了只能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投资者和/或QFII持有外,在所有方面将与H股等同”。此外,它也将参考中国市场的状况定出A股价格,而不是引用其香港股票的报价。

  一些经纪商目前预期,中行的A股股价将被定在5元人民币(合0.62美元),这意味着它对于香港招股价2.95港元(合0.38美元)存在65%的溢价———并且一旦上市,股价几乎肯定会在大众投资者的追捧下上扬。长期以来,他们一直渴望这样重量级的首次公开发行。

  在当前两地上市公司的A股与H股价差终于缩小的情况下,中行看来准备再次打破这个趋势。

  (据金融时报)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