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云药集团再出售盖天力 东盛加紧战略收缩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21日 10:53 经济观察报 | |||||||||
本报记者 王威德 常怡 上海、北京报道 一直传言资金链紧张的东盛集团正加速其战略收缩步伐。在退出云药集团之后,该集团拟再出售盖天力的剩余股权,德国拜耳公司目前正在就收购事宜与东盛进行谈判。 在这两大出售动作完成之后,东盛有望收回近20亿元现金,彻底解决资金链紧张问题
“郭家学作风保守,他在纠错。” 北京正略钧策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高级研究员、医药管理咨询专家艾西南说。 拜耳出价13亿 东盛集团持有的旗下最知名的品牌子公司之一东盛启东盖天力的54.51%的股权即将被出售。消息人士透露,目前仍在谈判进行中,而买家就是世界制药巨头德国拜耳。 目前市场上流传但是未经双方证实的方案是,拜耳预计将出资13亿元。除了收购股权外,还将收购盖天力旗下的盖天力、白加黑、小白、信力等四个品牌及相关销售部门。 2005年7月,东盛科技已经对盖天力进行过一次增资扩股。增资扩股之后,东盛科技的持股比例为54.51%。 如果拜耳用13亿收购盖天力的54.51%股权,按照2005年增资扩股后盖天力5000万的股本计算,每股收购价格达到了47.7元,相对于2004年净资产-1.5元/股,溢价49.2元。 此次拜耳的高溢价出价,无疑是看中了盖天力旗下拥有的四个知名OTC药物品牌。医药管理咨询专家艾西南说:“OTC市场有点像快速消费品,最重要的品牌,要创一个知名品牌很不容易。其实现在的许多优质医药企业都已经在外资的控制之下。” 拜耳历史上就曾通过收购的方式扩展在OTC市场的地位。2004年7月,拜耳收购了罗氏的大众药品部,由此成为全球第三大OTC生产商。拜耳医药保健中国区总裁李希烈曾表示,希望成为中国OTC市场的领导企业。 退出云药集团 东盛已经从其最轰动的收购案中退出。4月29日,云南白药(资讯 行情 论坛)(000538)发布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云南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7.5亿资金收购中国医药工业有限公司(下称“国药工业”)持有的云南医药集团有限公司50%的股权,云南医药集团由此成为其全资公司。 国药工业是当初东盛集团收购云药集团的运作平台。2004年10月,东盛动用4.98亿元与中国医药集团(简称“国药集团”)组建国药工业注册资本10亿元。国药工业动用9.4亿元参与原云南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的增资扩股,持有新云药集团50%的股份,东盛借此完成进入云药集团的收购。 “这对于刚刚成立总资产才10个亿的国药工业,是倾囊而出。”艾西南说。 云南方面当时给东盛提出了在外界看来难以完成的任务:到2007年,新云药集团销售收入要达到120亿元,税收11亿元,净利润3.40亿元。2003年,云药集团的实际销售收入只有30亿元,要想在2007年达到120亿元,每年的复合增长率必须达到41.42%。如果实现不了这一目标,云南省国资委将从国药工业的7.5亿元投资中扣除,并相应减少国药工业的股权比例。同时,云药集团最有价值的资产——“云南白药”品牌不出售、不入股。 艾西南认为,东盛投资失误最严重的就是云南白药。他表示,东盛对最优质的资产云南白药的控制力非常弱,新云药集团对云南白药的控制力度经过了三级衰减,东盛集团对云南白药的控制力度经过了五级衰减。 他说:“为了这块没有品牌产权的所谓的优质资产,郭家学花了4.98亿元的代价,相当于其在云南白药的权益资产4290万元的11.61倍;按年利率8%计算,年均资金成本就要4000万元,相当于其在云南白药的权益年度净利润的3.66倍。” 扩张过于迅速给东盛带来了沉重的包袱。艾西南指出,东盛历年来用在并购扩张方面的资金总额在14亿元左右。资金成本按8%计算,每年支付的资金利息就高达1.20亿元。 面对扩张过于迅速的后遗症,郭家学自2005年起开始逐步“纠错”。他最近表示:“从去年开始,东盛就不断地收缩战线。开始从以前投资的领域不断退出,以在舍弃中求发展。” 郭家学力图通过回笼资金,保住东盛科技和潜江制药这两个东盛有控制力的平台。若东盛顺利以13亿元价格出售盖天力给拜耳,加上退出云药之后的资金回流,总共资金将回流18亿左右。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医药行业分析师说,现在东盛应该不缺钱了。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