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长安汽车马自达销售超出预期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09日 11:48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长安汽车马自达销售超出预期

  平安证券姚宏光

  长安汽车(资讯 行情 论坛)(000625)公布2006年一季度财务报告,实现销售收入66亿元,同比增46.1%;实现净利润2.1亿元,同比增1.4%;每股收益0.13元,接近上年全年水平。

  近日

马自达3的停产引发了市场对公司全年能否实现盈利预期的担忧,进而导致了对长安福特与马自达合作前景的忧虑,为此我们借股改表决大会的机会走访了公司高层,沟通结果表明,我们之前对该事件的判断基本正确:1)事件的解决不会拖得太久;2)事件不存在向不利于公司方向发展的可能性;3)两厢福克斯7月投产,全年销量将超出我们6万辆的预期目标,这样,即使M3事件出现更多意料之外的周折,长安福特全年业绩低于我们预期的可能性也很小。

  长安福特马自达超出预期

  公司一季度共销售汽车15.8万辆,其中长安福特马自达销售轿车2.8万辆,同比增206%;长安铃木销售轿车3.6万辆,同比增28%;微车销售9.4万辆,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一季度共实现销售收入66亿元,其中微车销售收入31亿元,长安铃木销售收入12亿元,长安福特(按50%计)销售收入20亿元。

  一季度长安福特马自达贡献利润1.7亿元,超出预期,长安铃木贡献净利润3000万元,江铃控股贡献净利润4000万元,本部及南京和河北长安合计有4000万元左右亏损。

  一季度微车价格相对稳定,补贴支出较少,毛利率回升到16.8%,综合毛利率因此较2005年3、4季度提高一个百分点,同时本部研发投入也进行了适度控制,期间费用率较2005年各季度有较大下降。

  合资企业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2005年4季度福克斯市场投放费用高达1.5亿元,由于产销分离,3月M3上市的市场前期投入较少,销售费用下降和福克斯销量上升的双重因素导致1季度长安福特马自达盈利能力大幅提升,单季利润达3.4亿元。一季度长安铃木表现良好,在大幅降价之后,羚羊销量迅速回升,价格下调后的雨燕销售表现也有所改善,一季度长安铃木实现利润6000万元,盈利能力已基本恢复到2004年水平。

  二季度本部面临的主要压力仍是消化库存,但积极的因素也在显现:1)在放弃价格战后,毛利率可稳定在16%-17%的水平,随着新产品研发费用下降,盈利状况将有所好转;2)公司针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开发了一款更适宜货运的平底车,有望一定程度改善市场竞争不利的局面;3)下半年自主知识产权轿车将投放市场,基于和铃木、福特的多年合作,我们相信公司已在轿车产品开发生产方面积累了丰厚的经验,因此,虽然投放市场时间较晚,自主知识产权轿车前景仍值得期待。预计微车业务全年可实现盈亏平衡。

  M3停产: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M3的产销分离模式因不符合产业法规而被发改委叫停,由于排产计划事先已确定,因此虽然4月M3产能放空,也无法通过提高福克斯供应量来调整(进口零部件数量限制)。但看得稍微远点,我们认为该事件弊少利多:1)虽然短期内销售受限,但将加速长安福特入股一汽马自达销售公司的步伐;2)对于马自达,目前促使M3尽快投产已变得比整合其中国市场销售渠道事宜更为紧迫,在权衡利弊之后,事情完全有可能向着有利于长安福特的方向发展(好的结果是,最终促成M3在长安福特销售平台销售,彻底消除了利润分流问题);3)即使M3问题的解决出现更多波折,完全可以通过提高福克斯产量来进行弥补,因此在该事件当中,长安福特马自达并不被动。

  两厢福克斯在3季度即可投产,我们预计福克斯全年销量可超过7万辆,估计M3的问题7月前可解决,调高长安福特马自达全年盈利预测至10亿元。

  2007年长安福特马自达南京二厂经济型轿车有望提前投产,2008年盈利增长空间广阔。南京二厂第一款经济型轿车有望在2007年2季度下线,较我们之前预计提前了半年,因此二厂将提前贡献收益。

  估值仍具较强吸引力

  基于明朗的盈利增长前景,以及2008年开始长安福特利润释放带来的盈利高增长,我们认为给予一定的估值溢价是合理的,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633,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