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G万科总经理郁亮:给万科高管戴上金手铐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30日 10:06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G万科总经理郁亮:给万科高管戴上金手铐

  给万科高管戴上“金手铐”

  ———访G万科(000002)董事、总经理郁亮

  证券时报记者 陈霞 何雨华

  万科是中国最早的上市公司之一,也是该批上市公司中唯一一家连续15年保持盈利和持续增长的企业。如果从1989年公开招股完成之日算起,万科的股价已经上升了150倍左右。对于仅有20多年历史的中国现代商业社会,万科可以说是为数不多的企业常青树之一。

  作为一家强调规范、透明、均好原则的优秀上市公司,万科无论在经营能力还是商业伦理层面早已获得广泛认同,但在很多投资者看来,“好公司”并不意味着没有任何隐忧。随着万科规模的不断扩大,中长期激励机制的缺位,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视为万科公司管理中“唯一的缺陷”。

  所幸的是,中国证监会近期颁布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允许已经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计划,万科推出中长期激励制度,弥补“好公司的唯一缺陷”的时机终于成熟。

  提升股东的利益

  《财经周刊》:为什么G万科要推出限制性股权激励方案?

  郁亮:过去22年中,没有股权激励机制,万科也干得很好。我们相信没有这个计划,万科未来也会干得不错,但是在发展过程中,我们逐渐发现公司治理结构方面存在两个缺陷:一是由于缺乏长期的激励机制,不能把投资者和管理层更好的结合起来;二是公司的治理结构中缺少公民建设的内容,我们希望这两个缺陷能得到解决。

  自股权分置改革开始时,许多机构投资者就强烈呼吁万科推出激励计划,希望这个计划可以使万科的未来有更好的确定性。在研究方案时,我们聘请了国际知名人力资源顾问公司提供咨询,比较了期权、现金股票,或者期权加上现金股票的三大类股权激励方式。从国外的经验看,期权方式近年来凸显出管理费用增加、道德风险上升等问题,因此现在整个国际上采取期权激励的比例都在下降。加上期权在美国等国家最有吸引力的因素就是税收优惠,但国内目前并没有这种优惠。

  最后,我们拿出了现在的限制性股权激励方案,这个方案最重要的概念就是提升股东的利益,管理层才能得到更好的回报,有了这个计划,管理层和股东长期信任关系的建立由此正式开始了。

  G万科将以2006~2008年为首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三年内,如果每年的业绩达到设定的指标,则按当年净利润净增加额的一定比例提取激励基金,通过信托管理方式委托信托公司买入公司A股股票。每年买入的股票经过1年的储备期和等待期,还必须满足与股价挂钩的归属条件(当年年均股价高于上一年年均股价),才能最终奖励给激励对象。该计划尚待证监会审核以及股东大会通过后,才可执行。

  《财经周刊》:提取股权激励基金有什么条件?

  郁亮:在提取激励基金时,必须同时满足两个业绩指标:一是从持续增长角度考虑,与规模因素相挂钩,确定15%的净利润增长率,即,如果2006年净利润增长率(扣除激励基金后)超过15%,公司首期可提取的激励基金大约在3000万元左右;二是从盈利能力考虑,为保证未来公司不会过度扩张,确定12%的净资产收益率底限。在此基础上,按当年净利润净增加额的一定比例提取激励基金,增幅越高,激励基金的计提比例也越高,当净利润增额达到30%及以上时,计提比例以30%封顶,即:管理层所分享的时公司业绩和股东权益增加部分的一定比例,最多为30%。

  《财经周刊》:当年净利润如何判断?

  郁亮:方案对“当年净利润”取值增加了三个严格条件:一是在取值上采用非经常性损益扣除前和扣除后孰低的原则;二是如果公司以定向发行股票购买资产对当年净利润的影响超过10%,则这部分资产对应的净利润应从当年净利润中扣除;三是需要扣掉因为提取激励基金本身产生的费用。根据测算,扣除激励基金前的净利润增长16.7%,是股票激励的最低要求。

  《财经周刊》:激励计划提出,在万科净利润增长率达到15%时开始计提奖励基金,而万科在去年的调控年中尚有50%以上的净利润增长,管理层计提的比例是否过高?对这个激励计划,股东能认可吗?

  郁亮:以2005年为例,我们可以计提一个多亿的激励基金,用这笔基金我们可以买入不到1100万股的万科股票,占全部股本的0.26%,万科管理团队将有近160人来分享这1000万股的股票,这样的一个比例是高是低,各位股东自然会判断。

  方案出台后,市场对此反应很好,大股东也很希望我们搞这个计划。

  公民建设扩展发展空间

  《财经周刊》:G万科2005年实现净利润13.5亿元,较上一年增长53.8%,为什么能取得如此好的成绩?

  郁亮:2005年经营成果的取得,主要得益于公司对经营环境变化的预先察觉与及时应对。2004年业界心态多有乐观,较为激进的扩张策略成为一时之选,而公司基于十数年行业经验,坚持稳健的财务策略与效益型增长模式,事实表明,公司坚持此种思路,有利于降低行业周期影响,在保证经营安全的同时,继续保持良好的成长势头。

  2004年年末以来,部分城市房价上涨趋势明显,地产企业极易受到"惜售待涨"心态诱惑,而公司获取公平回报的平常心态未受动摇,坚持按既定计划推出产品,取得了不俗的市场表现。尤其2004年末已售未结的部分项目,回报较为丰厚,为本报告期公司业绩增色不少。

  珠三角与长三角历来为公司最大的两个区域市场。进入报告期以来,珠三角房价表现平和,但也意味着较低的市场风险;长三角上升势头强劲,但也包含着较大的波动可能。鉴于此种情况,公司在本报告期之前,预先对经营节奏做出了一定调整;尤其是第一季度,加快了长三角市场的推盘速度。

  这一系列的应对措施,保证了公司在调控期内仍然取得了良好的业绩。

  《财经周刊》:2006年万科有怎样的发展计划?

  郁亮:按照目前的项目资源统计,公司2006年计划推盘330万平方米左右,实现销售面积290万平方米左右,相对2005年分别增长27%和26%。公司在今年将会获得更多新的项目,由于目前从项目获取开始计算,平均10个月左右即可开盘销售,因而考虑新增项目因素,年内推盘量可能大于上述预期数字。

  通过进一步扩大规模,加快周转,公司相信未来业绩能持续保持30%的复合增长,资产收益水平将会有所提高。

  《财经周刊》:万科未来发展的成长性在哪里?发展潜力在哪里?

  郁亮:中国正处于全球有史以来最快的城市化进程中,居民的购买力也正在稳步增长。行业可被看好的长期前景毋庸置疑。

  为此,万科已经启动新的一轮变革,总部和一线公司都将制订新的三年战略发展规划。这场变革将进一步完善和加强万科的核心竞争优势,成为未来万科发展的支撑点。万科将通过建立客户导向的经营体系和成熟的资源整合方式,获得客户更坚实的信任和支持,实现客户的终身锁定,转向规模效应更显著的产品结构和效率更高的经营方式,获得行业内最强大的经营创利能力。

  《财经周刊》:请介绍一下公司的对外并购策略?

  郁亮:宏观调控使有资金、有实力,有品牌企业的优势进一步体现出来,并在项目获取方面为其提供了更多机会,未来行业的整合是必然的趋势。公司也将积极利用这一有利的环境,加快自身的发展。由于未来仍将保持有限的土地供给,通过公开方式获得土地的价格仍会上升,通过并购的方式获取市场中的存量土地资源,可能会是公司获取资源的重要方式。

  公司将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在各地选择合适合作对象。

  《财经周刊》:公司如何解决土地储备及公司所需资金,公司在海外融资方面有何经验?如何探索未来更好的融资模式?

  郁亮:2005年公司负债率61%,净负债率仅为4.7%。年末拥有现金32.5亿元,同时已售未结面积达65.7万平方米,预售账款达48.7亿元。另外,随着公司可转债的全部转股,公司运用财务杠杆的空间进一步增加。

  境外融资是公司发展的资金来源之一。境外投资者对公司经营规范程度和透明程度有着较高的要求,这也是万科在海外融资中有出色表现的原因所在。

  2005年万科在开拓多元化融资渠道方面作出了更多的尝试,例如,与国际房地产投资银行Hypo Real Estate Bank Interna-tional(简称“HI”)在“深圳·万科城北项目”的合作;与中信资本投资有限公司共同筹组成立的“中信·万科中国房地产开发基金”等。

  未来公司将继续加快销售,增加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充分运用财务杠杆空间,积极寻找战略合作机会,并进一步开拓融资渠道,加大与境内外资本合作力度,推进房地产基金项目合作的实践,探索房地产金融市场的创新模式。

  《财经周刊》:万科的发展需要领导者的眼光和决策,也需要做事的人,公司现在人才储备上做的如何?能否结合公司的股权激励方案谈谈如何寻找万科发展需要的人才?

  郁亮:随着公司规模不断壮大,原有储备和激励制度缺憾之处也显现出来。万科2005年参加了一些国际知名咨询机构的薪资调查,结果显示,万科中高层经理的收入水平在同档次企业的50百分位以下,管理层更只在25百分位左右,而保有人才效力最显著、俗称“金手铐”的长期激励制度,则处于空白状态。

  目前万科主要依靠简单透明的工作环境以及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来弥补物质激励的短板,但面对愈加激烈的行业竞争,单纯凭借企业文化的吸引力来保留现有优秀人才,力量已显单薄,更不能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盟以支撑公司高速发展。

  万科股权激励计划如果顺利实施,将有利于建立股东与职业经理团队之间的利益共享与约束机制,构筑长期信任关系;也有利于帮助管理层平衡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激励持续价值的创造,保证企业的长期稳健发展。而对于吸引与保留优秀管理人才和核心关键员工,稳固并不断增強万科的竞争力,也将发挥深远的影响。

  《财经周刊》:万科一直在强调企业公民建设,是出于什么考虑来提出这个观点的?能够坚持多久?

  郁亮:在2005年的公众舆论中,地产商是一个形象并不乐观的焦点主角。这体现出当前社会对房地产行业存在的普遍不信任心理。目前,行业正在不断走向成熟,不规范的现象正在减少,但房地产企业必须认识到社会印象的转变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所以房地产企业必须采取更实际的行动,加强自律、建立行业秩序、弘扬社会责任,以树立自身良好的社会形象,实现与社会的和谐相处。

  因此,万科将2006年的主题词定义为“变革先锋·企业公民”,希望尽自身的力量,在行业内倡导企业的公民责任,对行业发挥更大的影响力,促进行业朝向规范、公平、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不断进步,为行业赢得社会信任、赢得更广阔发展空间做出贡献,使行业获得社会的信任和尊重,赢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企业公民是一个恒久的话题,优秀企业于社会和谐负有更深刻、更久远的影响,我们将在未来的发展历程中企业公民责任进行持续探讨和力行。

  <><陈霞>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