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九龙仓控股权争夺战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10日 13:19 和讯网-证券市场周刊

  1980年代,美国的双赤字推动了香港地区的资产价值重估;今天美国的双赤字必将推动中国内地的资产价值重估——基于重估价值的财务并购时代即将来临

  本刊特约作者 杜丽虹/文

  1970年代后半期,香港经济进入了高速增长期,年均GDP增长率保持在10%水平。而财
富大部分都沉淀在了香港的房地产上。内部和外部的富余资本推动了香港房地产市场繁荣,而每年50公顷的土地供应量更强化了土地作为财富吸铁石的作用。

  与房市的繁荣相反,1970年代末的香港股市异常低迷,不少

股票的市值低于其账面净资产值。在此背景下引发了一场
房地产
上市公司的并购大战,而这场战争的核心就是九龙仓公司的股票。

  九龙仓是一家有着百年经营史的综合性地产公司,以建楼出租为主要盈利模式,但由于资金回笼较慢,租金的增长速度又慢于地价的上涨,因此公司的盈利表现一般,股价一直较低——1978年初仅13港元一股,甚至低于其每股净资产的账面值18港元。但实际上,公司经营的码头、仓库等业务占据了尖沙咀、九龙、新界和港岛等核心地段的大量土地,这些土地若按当时官价(每平米6000—7000港元)计算,每股平均价值高达50港元——重估价值相当于当时市价的4倍左右。

  巨大的重估空间吸引了香港首富李嘉诚的注意,而九龙仓相对分散的股权又为收购创造了良好的资本环境。1978年,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实业以分散户头的形式从散户手中大量买入九龙仓股票,到9月份已掌握了九龙仓18%的股权,与第一大股东怡和的持股数已相当接近。

  此时洞悉了李嘉诚野心的怡和财团向英资靠山汇丰银行求助,8月汇丰介入九龙仓争夺战,9月股价被推升至40—50港元水平。为了避免与汇丰的正面冲突,李嘉诚悄然约见了九龙仓争夺战的另一方——船王包玉刚,双方达成一项协议,李嘉诚将手中的九龙仓股票悉数卖给包玉刚,而包则将手中持有的和记黄埔股票全部卖给李嘉诚。1978年9月5日,包玉刚公布他以及其家族已买入了20%左右的九龙仓股份。

  但战事并未结束。12月7日,怡和财团的另一家子公司置地公司宣布购入怡和

证券所持的九龙仓股份,这一买入行动使置地公司持有的九龙仓股份上升至20%,数量与包玉刚十分接近。此后,在置地公司和包玉刚之间展开了一场两年之久的九龙仓控股权争夺战。到1980年6月19日,市场上盛传置地公司将与九龙仓换股,消息使九龙仓股价逆市而上,当日最高报价78.3元。第二天,置地公司公布换股方案,提以100元的代价来换取市价77元的九龙仓股份,这个条件是颇为诱人的。

  消息公布当晚,包玉刚旗下的隆丰公司发布公告称已拥有九龙仓30%的股份,并宣称置地公司的建议增购内容繁复,条件没有吸引力,呼吁各小股东切勿接受置地公司的条件。3天之后,包玉刚召开记者招待会宣布以个人及家族名义,出价每股105元现金要约收购2000万股九龙仓股份,额满即止。6月25日下午两点半,包玉刚的2000万增购目标完成。包氏以49%股权稳坐第一大股东,而在25日的股权转让过程中,置地公司也将其手中持有的1000万股九龙仓股份转卖给包氏企业,套现10亿多港元。

  历时两年的九龙仓争夺战终于落幕。在这场股权争夺中,包玉刚赢得了九龙仓的控制权,怡和及其旗下的置地公司通过股权转让获取了溢价收益,而李嘉诚也在倒手过程中获得了近6000万港元的收益。

  九龙仓之战打响了香港地产公司的收购战,此后不久,李嘉诚又把收购之手伸向了另一家地产公司青洲英坭。

  1979年9月,长江公司又以每股7.1港元的价格溢价37%收购汇丰持有的和记黄埔22.4%的股权,到1980年11月,长江实业成功收购了和黄40%的股票。由于资本市场的价格低估,长江实业以 6.93亿港元获取了和记黄埔总值50亿港元的资产。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